肖友海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10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的实例探究,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实际问题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探索、发现规律,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重、难点】
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并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看一看你的英语作业本的格子,它是几线几格?
2.张开你的五指,看看出现了几个空隙。
3.揭示课题: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二、学习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3.组内讨论交流后,由一名学生汇报。
4.从简单的问题入手,继续探究:
(1)出示问题:学校有一条长20米的绿化带,计划在一边种树,按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方案,并说明理由。
(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提示:可以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来帮助分析探讨。
收集每组的讨论结果,集体交流展示。
5.归纳整理,总结规律。
(1)两端都栽: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
(2)两端都不栽: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
(3)一端栽一端不栽:植树的棵数=间隔数
同学们,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能用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来进行数学计算,你们要好好学习。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一条小路长30米,在它的一边摆上盆花,每5米摆一盆(两端都要摆)。需要多少盆花?
2.有一根长10米的钢管,平均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
3.小英同学做立定跳远,每次跳1米,跳了6米。他跳了几次?
四、应用拓展
1.在一条路的一側装路灯,每隔8米装一盏灯,一共装了41盏灯。从第一盏灯到最后一盏灯的距离是多少米?
2.有一只蚂蚁从离家12米的地方往家中搬运一只苍蝇,每搬运4米要3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那么它将苍蝇搬回家共需要多少分钟?
解题时要读懂题意,分清问题属于哪一类型,再解答。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构建数学模型,了解了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不但能解决植树问题,而且能运用这一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类似植树的实际问题。今后在解决问题时要分清题目类型,灵活运用解题规律。
编辑 赵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