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低段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2016-07-04 01:58:10司爱莲李启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习惯读书孩子

司爱莲 李启生

世界上没有天才,非学无以成才,读书无疑是积累知识的最好办法,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也是成大事者的必备之物。小学低段是养成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化浪潮,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的准确与否的关键。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一、激发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和乐都是阅读兴趣的反应,就是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当儿童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而不会感到乏味枯燥,阅读效果也会比没兴趣的孩子高出许多。小学低段的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基本没有自主阅读的习惯,因而阅读兴趣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们就要根据他们性格形成的特点和阅读规律,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苦读变成乐读趣读,才能提高阅读效率。教师们以激励为导向,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1)课堂巧妙引导,让学生感受阅读乐趣。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很少,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等手段,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体会阅读的乐趣。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简笔画出示:小壁虎、小鱼,黄牛,燕子,询问:你们认识它们吗?看到它们,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联想翩翩,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说自己的想法。而后,教师话锋一转,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于是,孩子们积极地投入到了新课的阅读之中。如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时,读了课文第一段之后,教师让孩子们发挥想象:“你喜欢勤狮子吗,你又会对懒狮子说什么呢?”这样的阅读不但可以激发读文的兴趣,还给孩子们提供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2)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选择学生喜欢的书籍。当学生拥有了探索新知识、阅读新书籍的欲望,它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一般而言,低段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具有配图的小故事或者动画片的配图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图文版的《三字经》、《海尔兄弟》、《安徒生童话》,《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笨狼的故事》等,这些书都是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当然,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有意地将同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在班级建立的图书角贴上小组喜欢看的书籍名称,并写上推荐理由。以此吸引不同小组的注意,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事实证明,好奇心在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和人员间的变换很频繁。这样,不仅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积极促进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

(3)利用榜样力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刚开始,可能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很淡薄,只有几个孩子能坚持每天读书,这些学生的父母都是基本是从小受到熏陶已经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这些榜样的力量,比如,上课时如果有谁的语言表达的不错,教师就引申到因为这个孩子很爱读书,每天都坚持读书,所以他此说的那么好,这样一来就有同学和他学习、竞争,同时也给那些爱读书的孩子增加了阅读动力。

(4)开展多种阅读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配合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对于故事情节特别强而且适合表演的内容,可以在班里安排学生来表演,评选最佳演员,进一步促进他们对书的热爱,由衷地去读书,自发地去读好书,形成班级读书的热潮。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体验小路的美丽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表演,从而使孩子们的阅读入情入境。教师还可定期地开展故事演讲比赛,鼓励学生把读过的书籍里的故事在班里进行故事演讲比赛,在故事演讲比赛中,学生不仅仅是把读过的故事内容简单地复述,相反,学生往往为了表现得更形象,会配上肢体语言等以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其中会有对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有条件的可以把每期的演讲录下来,在班里进行播放,或在下期开始前进行表扬性总结。这样会激发学生去阅读更多的故事。

二、创设阅读平台,营造学生快乐阅读空间

(1)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2)创设家庭读书的氛围。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刚刚入学的孩子,自制能力差,单单靠老师的说教就让他们回家自觉阅读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师要逐步引导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个热爱读书勤于读书的榜样,让家长以买书读书的习惯行为,以家庭学校的书香氛围,以陶醉于读书的专注神情,熏染学生,吸引学生进入热爱读书的境界。开学的第一天教师就利用家长会阐述了阅读习惯的重要性,给家长推荐了书单,让家长和老师一起来帮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三、培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仅凭学生的一点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地交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1)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低段的学生,虽然书写能力差一些,但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爱好,将一些精炼的字词、优美生动的句子,用笔进行标示,当做自己的“信息库”。

(2)持之以恒,加强督促,把阅读落到实处。要想切实提高阅读水平和能力,必须要给学生贯穿“持之以恒”的理念。要发扬“铁棒磨成针”精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想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日半月就能完成的。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能力比较薄弱,还不能做到自主阅读。因此,教師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经常督促学生进行阅读。教师们根据需要,在每天的午间活动,专门开设了1个小时的读书活动,并安排语文老师和班主任下班辅导,督促、检查学生的读书。既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也真正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率和阅读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师还可以建立微信群,让家长每天发孩子在家读书的照片,教师及时进行统计反馈,这样时间长了,就能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总量低段不少于5万字)。作为教师,应该以引领学生敲开书海之门,尽情阅读为己任,让他们的生活因为读书而精彩纷呈,让他们的成长脚步因为读书而稳健踏实。贝多芬说:“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最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是的,蜗牛虽然爬的慢但它永不停歇,所以它也能像鹰一样登上金字塔的顶峰:蚂蚁的力气不大,但它一点一点的挪动,也能把比它体重大得多的食物搬回家……而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更要持之以恒。

猜你喜欢
习惯读书孩子
上课好习惯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好习惯
我们一起读书吧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