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ssing the Application of Amplification andOmissionin Company Profiles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2016-07-04 19:51崔光婕
校园英语·上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企业形象文化

崔光婕

【摘要】公司简介是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公司简介的翻译需要兼顾英汉语言特点和中西方文化差异, 运用增译法和减译法适当地对原文进行增减,以适应异国读者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公司简介 企业形象 文化 增译法 减译法

【Abstract】The company profil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how the CIS( Corporation Identity System). The translation of company profiles needs to consider bo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Meanwhile, it is necessary to use amplification and omission to adjust the translation to foreignors understanding.

【Key words】company profile; CIS ( Corporation Identity System); culture; amplification; omission

一、引言

近年來,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中西部城市也开始吸引外资,发展本地经济。在对外贸易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异国企业的情况。如何能得到对方的资料呢?除了大使馆商务参赞处和中间人介绍外,就需要自己去发现,去研究。了解企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看它的公司简介。同样,中国企业如果想走向世界,也需要宣传自己,简洁高效的企业简介是我们走向国际的名片。

二、公司简介

公司简介是对公司基本情况的说明,有关公司法人的成立、性质、经营范围、组织机构、管理经营特色向社会予以介绍以扩大公司影响所使用的一种商务文书。主要包括:企业的历史(history),发展现状和成就,公司信息(corporate information),行政管理状况(executives and management),前景,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value ,ethics, culture, vision and philosophy),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产品服务范围(products and services) 以及企业领导人致词 (presidents message)。

公司简介的语言必须简洁、真实、客观。多用简单词,浅显易懂,让各个知识层次的读者都能理解。同时公司简介又具有宣传自身的作用,可以使用一些赞美之词,以树立良好的形象,吸引异国企业。总体看来,西方的公司简介侧重产品描述和对顾客的尊重,注重事实和客观描述,集中展现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中国的公司简介侧重于展示企业形象,强调企业的荣誉和发展前景。

三、公司简介的翻译

实践需要理论来指导,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实践就会走弯路。功能派翻译理论建立在对等理论的基础上,但又突破了对等理论的局限,其实质是寻求译文和原文的功能对等,即译者从原文中提取其认为符合交际功能的信息,而非对等理论所期望的提供完全对等的信息。该理论注重实际的语境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流。

依据功能派翻译理论,在进行公司简介翻译时,千万不能逐字逐句地死译,需要根据中西方语言特点和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适当地进行增减,使异国消费者理解简介内容,最终达到展示、推销企业的目的。增译法就是在翻译时根据意义上或修辞上或句法需要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但有其义的一些词。这样可以使译文忠实表达原文的信息与风格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要注意的是,增词绝不是无中生有,不是随意增加原文没有的意义。减译法指的是省略原文中没有必要表现出来的词语或信息。应该特别注意的是,省译绝不能影响原文的中心思想和整体意思。具体什么情况要用到增译法和减译法呢?

1.根据词汇和语法规则而增或减。英汉语言存在很大差异,中文重意合,英文重形合,中文凭借语义和逻辑组成句子,而英文句子必须严格按照语法规定组成句子,并且一个句子成份的改变常常会引起其余的成份的改变。因此在进行翻译时要进行适当的增减。

例如:本公司产品物美价廉。物美和价廉是两个方面的特点。英语中表示两者都怎么样时应该用both…and…连接,因此翻译时要增加连词both…and…。最终翻译为The products of our company are both good and cheap. 同英语相比,汉语中没有冠词,而代词、连词、介词的使用频率也远远没有英语中使用的频率那么高。

2.在中西方文化里都有一些特有的现象,翻译时需要增加解释说明性的内容。如:我公司为所有员工交纳“三金”。“三金”就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指的是养老保险金endowment insurance,住房公积金housing fund和医疗保险金medical insurance。在国外,保险业已经相当成熟。而在中国近十几年来才逐步普及。有的小企业还未完善,因此是否为员工交纳“三金”就表明一个企业是否正规,是否有实力。那么,这句话在翻译时就应该增加说明,翻译为We pay SANJIN for all the employees in our company,which means endowment insurance, housing fund and medical insurance.

再如:本公司对所有产品实行三包。如果译为Our company provides three packages for all the products. 会令为国人十分疑惑,一般中国人都知道“三包”指的是产品售后服务的保证,所以这个“包”其实是“保”。针对不了解行情的外国企业,翻译的关键不仅在于准确传递这个“包”字的含义,更在于说明“三包”的具体内容,因此要使用增译法,补充具体内容。改译为:Our company provides three guarantees for all the products in terms of repair , replacement and refund.

3.中西方不同的消费心理。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欧美文化中,人们讲求实用精神,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对所列举的证书和荣誉不屑一顾。只有特别有影响力的、被大众认可的荣誉才会列出。而中国人喜欢展现自己所取得的荣誉,由此证明自己的实力。因此要根据消费者的心理适当增减。

例如:康佳‘内地—深圳—海外三点一线的生产经营格局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国内东北、西北、华南、华东、西南分别建立了五大生产基地。同时,集团按照国际先进模式建立了市场导向型的管理体系,具备一流的生产、营销、环保控制手段和完善的质量测试系统,在全国彩电行业首家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国内双重认证,彩电、冰箱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列为首批免检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康佳还荣获‘中国十佳绩优上市公司‘中国技术开发实力百强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 ‘全国消费者满意企业等称号。”

因为很多外商并不熟悉华南,华北这些概念,所以只用概括点出即可,“在国内东北、西北、华南、华东、西南分别建立了五大生产基地”译为:five large production bases around China;而四个荣誉称号更是具有中国特色,因此只翻其中的“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消费者满意企业”两个就足够了,即“National Advanced Quality and Benefit Enterprise”和“National Customer Satisfied Enterprise”。前文提到西方人注重产品质量和对顾客的尊重,这两个称号正好反映了这两方面。

总体看来,英汉互译时,使用增译法的情况多于减译法。目的是为了让异国读者更加容易、清楚地了解企业,便于交流。

四、总结

公司简介是企业的门面,做好公司简介的翻译时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语法差异和中西方文化风俗差异,合理运用增译和减译,互为补充,使译文更加通順流畅,同时还要注意保证内容的真实和数据的准确,不能夸大自己,毕竟诚信是交易的基石,只有坚持诚信,企业才会有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文静,王春燕.企业简介的英译策略与方法[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2]金美玉.从顺应论看公司简介英译中的“取”与“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3]牛新生.从目的论视角探析企业简介翻译错误及其成因[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06).

[4]王浩萍.公司简介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5]谢金领.世纪商务英语翻译教程[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7:80-98.

猜你喜欢
企业形象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企业形象策划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研究
企业形象展示:山东晨越食品有限公司
谁远谁近?
企业形象策划设计研究
践行节能减排理念 锻造绿色企业形象——记四川省乐山市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
维护企业形象 反击国外“专利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