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维,徐文年(.沈阳工学院,辽宁沈阳,3;.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005)
某住宅回迁区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李佳维1,徐文年2
(1.沈阳工学院,辽宁沈阳,113122;2.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15)
摘要:本文针对于某工程项目变形监测数据进行研究,该工程位于城市繁华闹市区,开挖基坑造成的地层位移影响范围内(1~3倍基坑深度)有重要的城市主干道(埋设有煤、电、水等管线)和需保护的建物,且施工场地狭窄,环境特征复杂。
关键词: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①《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②《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J9258-1997;
③《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
④《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⑤《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
⑥《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⑦《胜利路拓宽改造项目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服务合同》;
⑧其他相关地方法规、标准、规定。
平面坐标系统为:大连城建坐标系;
高程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首先根据施工环境及周边建筑物监测点分布情况,布设首级控制网(起始、闭合于水准基点),观测首级控制点高程;其次,布设二级水准网(起始、闭合于首级控制点),观测各沉降点高程。
本项目高程基准点4个,点号为DTJ[1]33、金旅11-1、金旅11和Y1,高程工作基本点4个,为A1、B1、B2和C1。设置于远离建筑物沉降变形区(大于2倍基坑开挖深度),且车辆、行人少,便于保存、便于观测之处。
水准控制点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各站观测的测站观测顺序:
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
往测偶数站:前、后、后、前
返测时,奇、偶测站观测顺序分别与往测的偶、奇测站相同。
观测记录采用仪器记录和手工记录进行,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利用专业的清华山维2007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
根据基坑施工现场实际条件,竖向位移监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
① 基本原理及观测过程
本工程使用精密水准仪配合专用铟瓦水准标尺,严格按照规范对精密几何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观测、平差计算、整理成果。
施测时,按照一级沉降观测精度要求,进行基准点之间、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的往返观测,即控制测量;按照一级精度要求进行沉降监测点间的观测,构成几何图形,每次观测时应保持相同的几何图形。
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每次观测由固定测量人员、固定仪器按相同的观测路线进行,观测至0.01毫米,计算及结果至0.1毫米。其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标准进行。
② 数据处理
图1
所有观测数据,都按规范规定要求的各项限差进行控制。内业中,利用合格的外业观测数据,用软件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各点的高程及沉降量、累积沉降量。计算本次和上次的位移变化量,及本次与初始值的变化量,计算变化速率,绘制位移趋势图,形成日报表,汇总上交。
5.1 道路沉降数据分析
道路监测点有轻微变化,无明显变化,受施工影响较小,累积位移最小值为0mm,最大值为-1.6mm。具体见下图1、图2。
5.2 楼体沉降数据分析
周边楼体监测点有轻微变化,无明显变化,累积位移最小值为-1.4mm,最大值为-1.7mm。具体见下图3。
为了正确利用监测数据及时调控施工决策,确保施工安全,已对必测项目制定本工程施工监测管理基准值以及相应的施工管理等级对策。
① 基准值:基准值为控制限值,不得超过。本工程采用变形速率指标辅以最大变形量做为监测管理基准值,见表10.4-1。一级基坑按工程类比选定允许值范围。
② 管理等级:取管理值Ms=最大监控量/基准值(变化速率/基准值),根据Ms所处范围划分管理等级实施相应对策。本工程按三级管理考虑对策,见表10.4-2。
③ 预警值:我方在对基坑和围护结构的受力变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中的规定,以及参考了以往的监测成果,在经过业主设计及监理方确认后,提出以下警戒值:拆除过程中,每拆除一层,楼板位移报警值为5mm,楼板水平总的位移量控制值为20mm;边坡(护坡)及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控制值(警戒值)为25mm(20mm,3mm/d)。
表10.4-1 本工程施工监测最大位移值(按GB 50497-2009 表8.0.4)
表10.4-2 本工程监测管理等级及对策
① 从监测数据来看,所观测到的位移变形发展较缓,没有明显变形趋势;
② 施工过程中监测点完好,监测正常进行,监测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所获得的数据真实可靠,数据处理严密。
参考文献
[1]张印涛.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4
[2]胡伍生,潘庆林,黄腾.土木工程测量手册[D].人发交通出版社.2004,10.
[3]李宏安,钱新,王岩等.深基坑工程施工变形监测分析[J].市政技术2013(2)︰71-74.
Analysis 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of foundation pit in a residential area to move back
Li Jiawei1,Xu Wennian2
(1.She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henyang,Liaoning,aa113122;2.coal science and Industry Group Co.,Ltd.Shenya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Liaoning Shenyang,110015)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in an engineering project research,the project is located in the bustling city downtown,(1~3 times the excavation depth excavation caused by the displacement of strata within the sphere of influence)important urban trunk road(laying a pipeline of coal, electricity,water,etc.) and the need to protect the buildings and narrow construction site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lex.
Keywords: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