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鹊
(湖南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长沙 410128)
大数据时代基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研究
杨 鹊
(湖南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长沙 410128)
[摘 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更是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工作仍旧是全国性、深层次、复杂性的重大任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目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仍然屡禁不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群众对社会上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大数据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深刻推动着社会各类产业的转型与变革,大数据对于基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安全监管;管理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20号),强调要大力提升安全生产“大数据”利用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周期性、关联性等特征分析,做到检索查询即时便捷、归纳分析系统科学,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规律可循。近几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并且表现出新的特点:一是非传统高危行业造成的重特大事故比重增加;二是危险化学品等传统高危行业与其他行业风险叠加造成重特大事故增多等。这些特点都对大数据时代的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1.1基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
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行政执法很大程度上是系统内部实现的,长期以来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行政执法过程中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依靠执法人员的经验与直觉对局部数据、抽样数据做出判断,而大数据、云计算则对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行政执法提出了挑战。因为,抽样数据、局部数据往往只有在“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其实质作用,当今社会结构出现“不稳定”,尤其是当出现越来越多的流动性和碎片化信息时,当传播渠道变为“平台”时,这种数据完全失去效用,但这又与安全生产的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效性相违背,而大数据不断扩大样本数量以控制误差,同时,大数据的应用将有助于安全生产期间各类海量数据的收集,这些网络基层安全生产的各类实时数据必将有助于监督管理人员做出科学的决策。
1.2政府大数据专业人才缺乏
大数据与传统的小数据相比,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数据收集和处理速度快以及对数据质量高要求的大数据让以往的数据技术和管理方式受到了极大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基层政府也相应地在大数据建设方面投入很多的人力与物力,无论从基础设备还是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的需求。虽然已经投入很大的财力与物力支持,建设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数据库与数据处理分析设备,但在大数据专业人才方面,我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依然较为显著。各地方政府的信息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他们对信息公开的理解还停留在过去,无法充分认识“政府信息公开与新媒体的关系”。再加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他们无法利用先进的信息设备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和处理。在很多县级的地方政府,信息技术人员就更加匮乏。中国作为人口与互联网用户大国,数据量大,较为缺乏大数据技术管理、研发人才。正是因为缺乏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人才,大量的数据尚未被发觉,没有体现其价值,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1.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尚未健全
现阶段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无论从部门设置还是部门间的连同协作都难以适应大数据背景下对海量数据的精细处理与规模储存的要求,没有对数据做严谨的处理必然无法对安全生产中的危机预警等作出科学决策。从整体数据的搜集与存储来说,目前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虽然有一部分数据,但这些数据一方面总量不足,另一方面数据准确度、精细度与客观性等与大数据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原始数据不足,没有实现充分的全覆盖,导致后期的数据整理也会出现瓶颈。从部门与部门间的协作来讲,目前我国建筑、交通、铁路、民航等行业安全监管职责在行业管理部门,非煤、危化、工矿商贸等其他行业的安全监管职责在安监部门,各部门建立的事故信息、监管信息等数据库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给数据衔接造成了极大局限,同时部门协调能力不足,安全监管对象众多,各级机构限于能力和手段,在采集企业、个人及公共安全数据、互联共享中协调能力不足,难以得到充分授权,并发挥作用。至于数据分析的硬件设备,我国虽然在政策上已经给予了很大支持,但由于大数据技术手段相对比较新,很多高端的技术手段与技术设备并没有很好地应用到安全生产管理中,这些分析工具的缺乏导致我国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更倾向于事故发生后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局限性很大,不能对安全生产做出有效的预测判断,难以实现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源治理。
2.1运用大数据思维提升政策的科学性
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思想与技术的变革要求管理者做出相应改变,对于安全监察机构而言,为了运用大数据思维提升政策的科学性,最终达到为实现事故的超前预防提供预测预警,要做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从单向管理向政民互动改变;从各自为战向共享协作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从行政主导的政府向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转变;从经验决策向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转变等。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一贯渴求,而取而代之的是关注相关关系。这些转变的实现,是将大数据思维方式充分应用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直接体现。
2.2积极培育大数据专业人才
大数据建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员完成,其关键环节数据分析是基于预言建模或未来趋势分析,传统的数据分析师并不具备开发预测分析应用程序模型的技能,安全生产领域的相应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传统的数据分析人才一般只需要熟悉统计学基本原理,可以不懂计算机或者统计软件的编程等;大数据分析人才则与传统的数据分析人才大不相同,大数据分析人才首先必须熟悉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数据统计专业的基本原理,与此同时,大数据对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操作者必须能偶熟练的使用C++、JAVA等主流编程语言和高级统计分析软件,如S、SAS和SPSS等;此外,操作者必须可以理解并运用分布式计算的原理,熟悉使用MapReduce+Java等。这一系列要求与传统的数据分析人才大不一样,所以要求在培育大数据人才上不仅要注意现有的传统数据人才开展培训,促进传统数据分析人才的转变,更要注重高等院校对相关人才与相关专业的建立,将大数据专业人才纳入各大高校的教育中。
2.3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执行主体
依据管理学理论,改变一种管理模式最好的方法必然是改变管理者本身,实现途径是多方面的,可以转变管理者思维,或者改变管理主体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出了挑战,同时也要求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要在数据收集、部门协同合作、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上做出决策,究其根本要实现管理主体的转变。传统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人员最权威、最主要的主体无疑是政府,但是,随着信息资源和信息权利的流动化、共享化和普遍化,单一“执行主体”的权威性受到质疑。纵观当下的安全监管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其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十分艰难,又与“大数据”开放、流动、便利且集中,可通过“服务”来营建良好的社会秩序,建立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环境。在执行行为模式上不再是一个“权力支配”的过程,而是向多元主体发展,努力塑造一种更社会化、“自我技术化”的执行主体,以及执行主体与执行客体之间普遍合作的行为模式。
大数据作为新的发展趋势,已经被很多国家普遍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很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新时期的大数据发展战略,如美国2013年3月通过“大数据研究与发展倡议”,2013年10月澳大利亚政府发布与信息管理办公室成立了“大数据工作组”来制定大数据的公共服务数据战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向我国很多的传统产业提出了挑战,也必将加速我国很多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更快地适应并应用大数据,不仅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人民的安全保障作出了实际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方湖柳,李圣君,大数据时代食品安全智能化监管机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4(6).
[2]李传贵,魏振宽,程慧敏,等.中小企业“4+1”安全管理与监管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0).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146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211-02
[收稿日期]201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