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代广州皮毛贸易看早期中美关系的发展

2016-07-02 15:27:11徐慧芳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10632
人间 2016年19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发展

徐慧芳(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2)



从清代广州皮毛贸易看早期中美关系的发展

徐慧芳
(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在美国建国初期的西进运动中,对充当先锋作用的毛皮商人来说,前进的动力当然是毛皮贸易的丰厚利润,而广州的毛皮市场又是当时市场需求颇大的地方,广州市场的毛皮贸易和美国的西进运动之间便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的长河中,广州的毛皮贸易并不是个新鲜的话题,俄罗斯一向是清朝市场的供货商;而北美的毛皮贸易也不稀奇,行销欧洲已是惯例。但是,当广州市场上出现了美国的皮货商品,这就是一个新的景象。这背后的各自因素交织,才有了这一现象的产生,而与广州进行贸易的毛皮收入对刚刚独立的美利坚王国又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毛皮贸易;中美关系;发展

早期中美关系史在中美交往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众多国内学者都对此时期内的中美关系有比较全面的研究和考察,从“中国皇后号”到鸦片战争,从山茂召到蒲安臣,这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都在历史研究中可见。但是本文选取的事件观察的角度则是从一个细小的事件“中美皮毛贸易”切入进去,以小见大的手法,窥得早期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些特点。

一、时代背景

广州兴盛一时的毛皮市场并无稀罕之处:关于清代的尚裘之风,由来已久,满人入关,带来尚裘之风的广泛传播,随之而来的是对皮货的需求增加了。而广州又是作为经济活跃和发达的地区,所以对于裘服的热衷和消费,也是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的一个展示。广州作为当时的商业中心,富商云集,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不可小觑。乾隆末年跟随马嘎尔尼使团来华的英国人安德逊描述了他眼中的广州尚裘之风,“使我惊异的是,这城市虽已靠南,离北京很远,而在这冬季气候依然很寒冷,居民要穿上皮衣:这种衣服显然不单是一件奢侈品,或限于上流人士,因为我们所见的皮衣服装店很多,店里的皮料很丰富,如豹皮、狐皮、熊皮和羊皮都有。这些皮料装的很好,缝成外套,皮毛是向内的。”俄船“涅瓦号”船长利相斯基的航海日记中就有这样的印象,“冬季,视个人的景况,有的缝制皮裘,另一些人则只着皮领和皮袖。因此需要大量海獭皮、水獭皮和海狗皮可见广州市场对毛皮的庞大需求,而广州当时又作为唯一的贸易口岸,也担负着国内的诸多需求。

而对北美各地来说,北美毛皮贸易也不稀奇,因为物以稀为贵,不只中国人喜欢毛皮,欧洲的显贵也热衷于皮草类的材质。有资料显示,自16世纪开始,欧洲的消费时尚就出现了变化,海狸毛皮制作的毡帽成为了欧洲上流社会追逐的新宠。用美国历史学家沃尔特·奥莫拉的话说,“拥有一件上好的海狸皮制品就是一名男人或女人的上流社会地位的证明。”正是在这种时尚的带动下,北美洲丰富的毛皮资源为寻求贵金属的西欧殖民者打开了一道机会之门。在17-18世纪时,一张好的海狸皮可以在欧洲市场上买到90先令,相当于2005年的400英镑左右。

二、毛皮贸易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而当时处在大洋一隅的美国,建国伊始,百业待兴,在刚刚实现政治独立同时,必须开创一条经济独立之路,而与中国通航通商正是经济独立自主的举措之一。就中国而言,中国正处在康雍乾盛世时期,中美关系建立之初,清政府的盛世期虽则已近尾声,但其余威还剩,此时的美国的身份,被形容为一个“姗姗来迟的客人”。

在美国独立以后,美国为了独立以后的政治稳定,注重发展经济,而向外扩张则是发展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早期中美贸易被视为是茶叶贸易,因为早在殖民地时期,中国的茶叶就在北美各地享有盛誉。而中美贸易的不断发展,美国进口中国的茶叶比例一直是增长的势头。但是美国恰巧是立国之初,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美国无法平衡贸易逆差,而为了平衡美国对华贸易的逆差,毛皮贸易便出现了。

而美国人是如何想到用毛皮来作为平衡贸易逆差的工具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充满了商业头脑的“美国推销员”莱雅德。

早先是英国船长库克在1776年,远航美洲西北岸,向当地土著廉价收购了一批海獭皮,1779年到黄埔港,以高价售出,这就给各国商人展示了这项贸易的广阔前景。后来英国船只屡试不爽,获利颇丰。而美国式后来居上的。当时一个参加了这次航海的美国商人莱雅德发现后就热衷于利用这个发现来获利,1782年,当他返回北美后,他先是到纽约多方宣传,后来又到费城,他需要找人为他提供合适的远洋船只或船队。他计划带领船队先远航至美洲大陆西北海岸,然后从当地印第安人手中获得土地建立贸易据点,接着就可以用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向当地土著换取珍贵的毛皮,一旦取得足够的毛皮后,这些远洋船只就可以启程前往广州,可是他的计划搁浅,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后来,由于1784年《库克日记》的出版而正确无误地公诸于世了,这几本日记的直接效果,是使人们对毛皮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欧洲其他国家的船只首次来华的情况不同,美国1784年的“中国皇后号”是第一艘由商人出资来华的船只,足以看出,美国对华贸易的热情。没有了莱雅德计划中西北海岸的毛皮,“中国皇后”号上出发时的货物是32吨铅、50吨木材、500码羽纱、12桶酒(葡萄酒、白兰地、朗姆酒)、一箱毛皮(主要是海狸皮),大约2万西班牙银币,还有近30吨西洋参。船只和货物总值达12万美元,其中又以银币和西洋参最为贵重。随后“中国皇后号”的顺利返航,更加燃起了美国东部沿海商人开拓东方市场的强烈欲念。而对独立后的美国而言,远东的对外贸易在美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主要位置,而且美国航运业的发展也主要得益于远东贸易。彼时欧洲各国正陷在“拿破仑战争”中,无暇顾及太多,所以对美国来说,只要有能够进行贸易的地方,就有美国商船的踪迹。

三、毛皮贸易和西进运动关系

在独立战争以后,美国多次计划往密西西比河以西进行探险,杰斐逊总统选择梅里韦瑟·刘易斯作为探险队长,在1804年探险队分两路从圣路易斯出发,历经艰辛两年返回到圣路易斯,这次探险对于西进移民河西部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对沿途的地质地貌、动植物的分布情况都做了科学的考察。这就为以后的开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尤其是探险队有关这落基山溪流盛产海狸,河沿途大多数印第安人友好行为的记载河报道。所以皮毛商人对刘易斯等人开发出来的通道最感兴趣。19世纪初,四面八方的毛皮商人云集圣路易,等待河流解冻,能够航行至此,和印第安人进行毛皮贸易。于是毛皮商人的事业发展的非常快。1809年,密苏里毛皮公司在圣路易成立,1808年美国毛皮公司成立,继续策划西进探险线路,修筑商栈。从1800年后,圣路易斯出现了初期的繁荣和发展,它变成了东西交通,南北往来的中心,因而很自然成为“通往远西部的门户”和美国向西开发的一个象征。

西进运动中城市的崛起,毛皮商栈这种独特的城镇功不可没。这都对西部的开发,尤其是后来的西进移民提供了很多方便。而在开发西部的过程中究竟是哪一部分最先到达西部,并在那里建功立业?按照美国学者的说法,这部分人就是毛皮商人,它们的足迹所到之处就叫做“毛皮边疆”

在美国进入广州皮货市场之前,俄国是对华毛皮贸易的主要对象,但是乾隆年间及其之后缘于俄国当局对边疆的安宁的破坏,清政府施以“恰克图闭市”的惩罚。而美国人说,恰克图闭市使它们受益,毛皮价格可以抬高两成。这就使美商在广州的皮货生意形成了优势,而俄商想要在广州市场上出售毛皮需委托美国商人即“波士顿商人”转卖。

有资料显示,“从1805年到1834年,由南太平洋运到广州的海豹皮,估计在180,000张左右价值3,500,000美元,同一时期,来自西北海岸的水獭皮约达160,000张,价值4,000,000美元左右,而从大西洋各口岸直接装运的陆产毛皮也不亚于这两项中的任何一项数字,而美国人在广州市场上的交易,获利颇丰。而且美商大力发展广州的毛皮贸易,更大程度上的原因是因为“一次航程包含着三次赚钱的机会,从美国运出小刀、毡子等廉价物品,到西北海岸换取印第安人的贵重的毛皮;然后驶向广州出售皮货,购入茶叶;返航后,茶叶又以高价在美国或欧洲市场上出售。”这就是“毛皮热”的原因。

谁控制了东方贸易,谁就拥有全世界的财富。因此,美国部分的领土扩张及外交政策的实施与中美贸易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

早期中美贸易对美国“西进运动”和在太平洋的扩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美贸易的丰厚利润激励着美国商人寻找一条更捷径的道路通向中国。而“西北海岸”毛皮来源地的开辟让美国人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崔氏美国开拓西部以及开辟一条经太平洋沿岸直达中国的愿望变成现实。因此对华贸易成了美国“西进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毛皮贸易站还是美国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来源,比如美国的纽约、阿尔巴尼、纽黑文、底特律,这许许多多的城镇最早都是毛皮贸易站。而且毛皮贸易的历史对美国的文化、社会生活和种族关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关于边疆的文学作品都与毛皮贸易有关。

早期的中美贸易促进了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美商在对华贸易中创造的大量利润为其在国内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积累,也促进了新建各州的发展。如具有当时美国首富、世界第五大富翁之称的约翰·阿斯托,回国后对房地产感兴趣,于是便利用在毛皮贸易中获取的大量利润购买土地,有的投资铁路的修建,这就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都为美国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四、美国发展毛皮贸易的特点

毛皮贸易让陷入对华贸易逆差的美国商人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但高额的利润也让美国商人经历着生死的考验。在那些荒凉、暗礁丛生、悬崖峭壁边用小刀、步枪、毛毯等物件与印第安人换取各种物品时承受巨大风险,经常有船员在血腥的皮货交易中成为牺牲品。而另一方面,狩猎者不择手段地捕杀各种野生动物,实际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而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不再是世界上中立的转运者,毛皮贸易开始衰弱。一方面第二次美英战争使得皮毛贸易受到巨大影响,商船无法正常在海上收集到各种毛皮。另一方面是因为和印第安人交换货物日益变得困难,以及水獭等动物几近绝种。虽然几百万欧美捕猎者活动在大山之中,但兴起时迅速一样,这一尝试的结束也是迅雷不及掩耳的。19世纪30年代,落基山最佳的海狸皮毛已经被捕获的消失殆尽。这样皮毛贸易已经过了它的繁荣时代。并且不再是和广州通商的重要因素了。

列强们竭泽而渔,耗尽了北美的毛皮资源,自此,无论是南方的广州港,还是北方的恰克图,进入中国的毛皮越来越少,通过“一带一路”涌入中国的主要商品,从达官贵人的奢侈品终于开始转向了一种根本性转变大清国运的舶来品——鸦片。

……

毛皮贸易在中美早期交往当中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仅有几十年的时间,影响也有限,很少被人提起,几乎接近遗忘,但是将这一贸易放在国际大背景之下,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让人思考的。

注解:

①恰克图是清代中俄边境重镇。汉名买卖城,南通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北达上乌丁斯克(今俄罗斯乌兰乌德)。1727年(清朝雍正五年)9月1日,沙俄和清政府在此签订《连斯奇条约》,俄方称《恰克图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两国以恰克图河为界,河北恰克图划归俄国。清朝于河南建新市镇阿勒坦布拉格,作为中俄贸易地。

参考文献:

[1]周湘.清代尚裘之风及其南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2]安德逊,A..英使访华录[M].费振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15.

[3]付成双.毛皮贸易与北美殖民地的发展[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4]仇华飞.早期中美关系研究(1784—1844)[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79、94、11、129.

[5]蔡鸿生.清代广州的毛皮贸易[J].学术研究,1986,04.

[6]菲利普·查德威克·福斯特·史密斯.中国皇后号[M].《广州日报》国际新闻部、法律室译,广州:广州出版社,2007:17.

[7]赖德烈.早期中美关系史:1784—1844[M].陈郁译,北京:商务出版社,1963:27.

[8]埃里克·杰·多林.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M].朱颖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

[9]张友伦.美国西进运动探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301.

[10]段爱珍.谈毛皮贸易对西进运动的影响[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11](美)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十九世纪美国对中国、日本和朝鲜政策的批判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37.

[12]许晓东.早期中美贸易关系与政策研究(1784—1894)[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3、29、31—32.

[13]菲利普·D·柯丁.世界历史上的跨文化贸易[M].鲍晨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213.

[14]雪珥.乾隆版一带一路实践之——大清全球购[N].中国经营报,2015-6-8(E01).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48-02

作者简介:徐慧芳(1990—),女,汉族,河南许昌人,世界史硕士,单位:暨南大学历史系。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26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中国火炬(2010年8期)2010-07-25 11:34:30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美国研究(2001年2期)2001-09-12 18: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