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红(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高职法律课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分析
张士红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高等职业学院的法律教学,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职责。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是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斗志,是高等职业学校培养法律方面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有效教学方式。本文介绍了高等职业学校法律专业教学中开展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的必要性,并总结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方式。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院;法律;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学院培养的人才是直接面向社会就业的,这就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强大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教师布置任务的方式驱动学生学习,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很大帮助。
(一)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的概念。
驱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和热情,任务驱动模式的主体是学生本身,教师在其中担任主导地位。该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面对学习,它结合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转变和解决。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对现实情境进行创设,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有一个逼真的实践环境。该模式将与学习主题有关的学习情境进行虚拟化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地感受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现实情境。从而使得实践学习更加贴近现实,学生能在实践训练中有更深的感受,学习到更多知识,更好的锻炼自身技能。该模式在设置情境之后,提出与现实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较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转化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结构进行新的调整和构建,组建适合自己的理论结构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是一个探索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现实的应用,可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不再是表面的,而是能深入的认识并能更好的利用到现实情况中去。
除此之外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也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学生在实训中需要自主创新,去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另外,实训过程中也有小组合作等模式,这是对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实训中良好的配合和合作,共同完成实训中的任务,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有效的评价,然后对自己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并及时纠正。
(二)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的特点。
在学生已经能熟练的掌握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之后,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就势在必行。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有效方法,可以对学生的职业就技能进行培养。让学生将从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得以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应用,以便于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更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工作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工作单位在招聘中不再只是看学历和成绩,而是要求应聘者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一个工作岗位。这就要求现在的学校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因此,在高等职业学校的法律教学中,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开展十分有必要。
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开展,对于高等职业学校法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也便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个综合性的培养。同时,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通过设立逼真的情景,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去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可以模拟真实的法庭场景,让学生能更直观、更贴近的感受真实上法庭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应对能力以及学生的想象力。在此过程能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有一个重新的整理和认识,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表层进行深入,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并且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发现新的知识,学习到更多的内容。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是当前学校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锻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现实的能力,对于当前的教学有一定的必要性。
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通过对现实场景的设立,来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对自己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进行锻炼,然后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促进学生进一步进行学习。因此,在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中,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设计关系教学质量的好坏,对任务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学到更多知识。
(一)任务的设计。
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法律教学,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应该以专业理论课程为基础,并结合法律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训内容的设计。要在选题时充分考虑与课程内容的重点相结合,并且对以后的就业有帮助,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能只是个形式。实训的内容设计要保证能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要为后面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内容要让学生感兴趣,要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中,任务的设计一定是要能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对于民事审判案例的模拟,要尽量选取典型案例,案例所运用到的知识点要尽量多些,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在过程中尽可能引导学生对案件的基本类型和涉及到的要点进行补充,让学生尽可能在实训中巩固更多的知识点。其次,实训教学一定要能加强对学生的认知训练,首先对于案件的整体进行讨论,然后将案件的内容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回忆。在整个案件中要选择一个有意义的主体,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按照小组去完成案例的分析报告。而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分析的思路,哪些学生的思路是正确的,哪些学生的思路是错误的,要根据学生正确的思路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完善自己的思路,进行一个完整的分析,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也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最后,对于学生的综合性训练也要加强,这个过程就是对情境的模拟过程。在真正的案件模拟中,学生不再是纸上谈兵,教师要做好相应流程的布置,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审讯时的氛围,这样学生才会认真对待实训。整个过程尽量让学生互相配合去解决问题,教师要充分观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以便于之后对学生提出有帮助的建议。在情境模拟结束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对实践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对课堂上学到的相关案例进行比对,对于实训过程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分析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二)分组测评和提出问题。
任务过程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测评来对整体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测评的方式一般选择分组进行,以便于对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分组测评一般选取一名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由组长来对整组的学生进行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并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因此,在分组测评中,分组一定要合理,要将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组织编排,以便于在实训中大家得以互帮互助,组里的成员各有所长,也方便的组长对不同工作进行合理安排。这样对整个组进行集体考评,就将组里成员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让学生们更加有集体荣誉感,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实训任务的完成,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
提出问题环节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条思考案件的思路,这个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尽量是开放性的,而且可以从基础到深入,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路尽量打开,同时又有助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对案件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案件性质,有助于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针对一起定义比较模糊的车祸案件,问题的设计中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该案件属于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哪里可以体现出来,然后再深入的去问,该案件的解决方式主要有哪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去书本上找寻理论依据,或是自己上网收集资料,之后小组进行统一的总结。之后由小组中的成员对案件处理中各个角色进行扮演,来依照小组中讨论的解决方案进行情景模拟,对整个案件进行还原,教师要仔细记录每个小组中不同的解决方法,同时对小组中各个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重点关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最后让小组对自己的案件展示进行总结,并指出本组在整个审理过程中运用到了哪些法律依据。
(三)随时检查学生的实训效果。
学生的实训过程一般是相对自由的,不像平时的课堂教学有作业可以作为考评依据,实训过程需要教师和相关测评人员随时进行实训效果的监测,观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评价。实训过程中的评价一般采用评分制,针对各小组以及各小组内成员的表现对小组进行评价,在实训的各个环节给小组进行评分,并随时进行分数公布,以便于表现相对不理想的小组能在下个环节进一步努力。同时定期于小组长进行开会讨论,了解小组中成员的表现情况以及在实训中遇到的管理以及学习方面的困难,及时地给予帮助,以便于让学生的实训教学顺利进行并且学到更多的东西。
(四)评价考核。
评价考评就是在实训结束后,对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以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得分为依据,并结合学生在整个实训中的综合表现进行全面评价。评价不能只依据一个方面,要针对学生对案件分析的思路、情景模拟中的细节表现、总结能力、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评。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提出具体建议,帮助学生发现实训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指出努力方向,帮助学生进步。同时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再接再厉,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以便于在以后的表现中更加从容自信。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实训中运用到的知识点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制作成试卷对学生在实训中的学习进行总结考核,考核学生实训教学的学习情况,是否真正掌握了案例中涉及到内容,也能了解到学生在任务实施中是否经过认真准备和对任务进行深入思考。然后也可以将总结考试的分数与过程考评相结合,作为考核学生实训效果的依据。
评价考核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明白自己的学习中还有哪些不足,应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同时也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方便确定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就业方向。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考评且不可马虎大意,教师一定要认真思考对学生的评价,要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就业有实质性的帮助,这样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模式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法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接触更真实的现实情景,对于学生认识法庭审判、感受法庭环境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应变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对理论知识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学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如何运用于实际情况中,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该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同时也推动了高等职业学校法律教学的改革,帮助学校培养实践技能更强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段德臣.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高职法律教学体系重构———以《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课程为例[J].科技信息,2011,31:41-42.
[2]陈秀英.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法律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民事模拟审判实训为例[J].科技信息,2011,31:44-45.
[3]靳建新.会计综合实训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6:189.
[4]王坤.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
[5]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