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上市公司的执行总裁作为地产界的资深专家,在新浪开了专栏,同时还经营着“丁祖昱评楼市”的微信公众号并保持日更的活跃度,笔者带着诸多问题向这位意见领袖发起提问,针对扑朔迷离的中国楼市他会如何进行解读和预测,又会给疑惑重重的投资者提供怎样的意见呢?
F=Fortune Life,D=丁祖昱
F:自去年年初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明显的分化走势,各地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特别在一线城市房地产仍是比较敏感的事,您对未来怎么看?
D: 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可能会有一些小波动,但是不影响未来的趋势,中国从北到南的这几个城市资源非常集中,人口也是导入的,而且聚集在这些城市的人口越来越高端,所以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即使受调控等各方面的影响,短期内会出现上涨过快或停止上涨等现象,但是最终的趋势一定是供不应求的。
二线热点城市比如南京、苏州、厦门,甚至包括合肥、武汉、郑州,我觉得整体问题不大,因为各个区域也需要一些龙头城市,它们对整个省内的人口和其他地方有很大的吸附力。关键要看供求关系,供应如果能够控制得比较好、不是出让烂土地的话,这些城市也会比较好。
还有一部分的二线城市比如西安、成都和重庆,虽然也有吸附能力,但是土地供应太多,相对有一些压力。还有一小部分二线城市是经济本身出了问题,人口也在导出,还有一些环境自然问题,特别是东北一些城市比如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包括西北部分城市,这个可能有一定问题,不同城市之间分化还是最核心的问题,整个中国而言我觉得是有压力的,供大于求,但是好的城市还是会继续上涨。
F:现在很多人在投资的过程中发现,他可能已经买不了上海、北京和深圳的房子,从投资的角度,您会给出什么建议?
D:我还是觉得,购置房产时居住仍应放在第一位,满足居住需求的房子你再去买,即使你想投资的,你要想一想,你去住你会不会买,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买那么投资也没有价值,这是第一个建筑功能或说满足居住需求。
第二个就是保值和资产配置,你先别想它一定要赚多少钱,需要考虑的是买了这个房产之后,你的资产价值不会缩水,是否可以防通胀,然后再考虑是否会有一定的回报。真正的那种投机,或者说希望短期内有一个很大的涨幅,这种机会是存在的,但并不好找,而且这种机会越来越少了。
第三点就纯投资这一块,我不建议非专业人士去做。国外更多人投的是写字楼而非住宅,不考虑短期资产快速增值,你也可以去投一线城市的商业房地产或说写字楼,特别是中心城区有一些价值被低估的较老的写字楼,事实上纯投资回报率达到税前6%~8%。
F:给买不起房的年轻人什么样的建议?
D:总要慢慢来嘛,我们都是从没钱买开始的,我记得我买第一套房时就拿得出2万块钱,跟现在的年轻人一样的情况,都是这样一个过程,今天可能机会更多一些。但是即便没钱,我也不建议去买外地的房子,可以从二手房开始起步,从小到大,逐级改善,不可能一步到位。
F:我们一直说市中心的房产是最坚挺、最抗跌的,但最近五六年来市中心的房子跟外环外的房子比,涨得并不快,您怎么看这种情况?
D:那句话的意思是强调地段,但这并不等于说市中心的房子就是最好的,实际上你要找到一个发展前景最好的地段。为什么近几年是中环涨得最好?实际上现在资源集中在中环,高端的需求也集中在中环,像现在上海大宁板块都要卖到8万以上,可能2009年的时候还卖一万六七,7年里涨了五六倍,核心原因就是上海的豪宅区在外延扩大,中心城区反而不好,因为交通不好。所有该有的配套中环都有,包括学校的资源配置,再加上交通也好于内环内,但真的到了外环以外又不行了。然后新的产品也很重要,除了陆家嘴、法租界有一些新的豪宅外,市中心没有什么新的产品,原来那些二手房的户型、材料设施肯定都是落后的,因此大家都会考虑新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