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醉
天蚕是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的一种吐丝昆虫。天蚕茧呈椭圆形,有翡翠绿、浅绿、金黄等多种颜色,其中又以翠绿色最为著名。如今,世界上对于天蚕纤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和日本。天蚕丝在光的照射下能闪烁出璀璨的光彩,尤为突出的是天蚕丝经过缫丝工艺处理之后仍然可以保持其本身特有的翠绿色。天蚕习惯生长在海拔100米至500米高的柞(栎)树林中,行业内按照地理区域将其分为长白山天蚕、大别山天蚕以及南岭天蚕等几个种群。天蚕丝纤维不需染色,目前大多用于高档丝织品的花色点缀,以及手术缝合线等高端领域。
历史悠久,开发滞后
虽然我国现在的普通群众对于天蚕、天蚕纤维知之甚少,但从历史资料上看中华先民们对于它们的利用却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在《旧唐书》卷三中就明确记载有:是岁(公元639年),滁州言:“野蚕食槲叶,成茧大如柰,其色绿,凡六千五百七十石。”唐朝时的滁州即是指现在我国安徽省滁州市,这有可能是关于天蚕最早的文献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天蚕在我国南、北方皆有,尚算比较广泛。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在收购柞蚕茧的过程中,也曾经发现过数枚比较奇特的绿色柞蚕茧。但由于受到当时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特别是信息来源相对闭塞,大家一直不知道其为何物。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与外界的交流增多才认识到天蚕所产绿色蚕茧的经济价值。随后1990年,湖南科委科研人员陆秀娥领导的科研组在湖南省境内的南岭山脉发现南方天蚕,并取名为“南岭天蚕”。自此,天蚕及其天蚕纤维产业才逐渐重新被人们所重视。
据了解,天蚕丝纤维具有蓬松、柔软性好、吸汗传湿性和耐酸性都要优于桑蚕丝等特点。同时,天蚕丝可以织成高雅、华贵、舒适的超级衣料,还可以与毛、彩色棉等其他天然纤维混纺成复合织品,制成各种豪华高档的服装、饰品和工艺品。
不过,由于天蚕还属于尚未完全驯化的野蚕的一种,其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的养殖容易受到气候、环境以及饲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改革开放初期大量野生的柞(栎)树林被人为砍伐、天蚕产业投入资金不足等等原因的综合作用,我国的天蚕丝纤维生产一直处于量少、质低的尴尬状态。
如今,随着各地退耕还林等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除了东北黑龙江、吉林等传统产区之外,南方各省也在因地制宜地对天蚕产业进行推广。但相对于较为成熟的桑蚕茧丝绸产业而言,天蚕丝纤维产业不论是在制种水平、养殖技术、养殖规模、丝还是其制品加工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差距。
栎树从植物学分类上是属于壳斗科,栎属,在我国部分省份也被称作橡树、柞树。栎树分别极为广泛,即便是在四川省某些海拔达4600米的地方仍然有生长。2015年初,有一家从事天蚕养殖的公司就曾经到川东北某乡镇组织动员大家养殖天蚕。当时提出的条件也十分优惠,由该公司提供天蚕种并且提供技术支持来指导农户进行养殖,甚至于还承诺待到天蚕茧收获之后,由该公司按个来进行收购。
能够对漫山遍野的栎树进行开发利用,不但是当地农户十分欢喜的事情,即便是村、乡干部也极其配合。原因是,过去栎树林的产出无非两方面,要么被用来烧成炭,要么就被大家拿来烧火做饭用。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政策出台之后,坡山的树也不能随意砍伐了,栎树林对于广大村民来说几乎失去了任何的价值。同时,该地村民历来就有栽桑养蚕的传统,对于家蚕的养殖技术相对而言掌握得较为熟练。可以说,这家天蚕养殖企业正是看中了这里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才不远万里到四川来进行天蚕茧丝产业的推广。
在进行项目前期推广介绍时,这家企业的工作人员又告诉大家说,相对于家蚕的养殖而言天蚕这种野蚕的养殖就要简单得多。不过,在洋洋洒洒一番详细解说和对未来锦绣前程的展望之后,受到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绝大多数村民只是听懂了天蚕养殖的“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于包括当地的个别基层干部在向上级汇报天蚕养殖这个事情的时候,也是大大咧咧地表示:“把天蚕往栎树林里面一放,等两个月直接就去坡上捡茧子卖钱……”
然而,“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又总是很骨感”。据研究天蚕的专家介绍,理论上养殖天蚕一季每亩栎树林可产天蚕茧7000个。两个多月之后,当这家天蚕企业上门收购天蚕茧时却遇到了意外的情况。村民黄朝文等十几个群众,每人拿着十几二十个黄黄绿绿的天蚕茧找上门来“兴师问罪”了。
据了解,黄朝文先期听了关于天蚕养殖的宣传和介绍之后便在自己家的栎树林里投放了2万蚕种苗。一向谨慎的他并没有像大多数村民那样,放蚕之后便任凭其“自生自灭”,而是经常一个人到坡上的栎树林里转悠、观察。当黄朝文发现经常有很多鸟类在肆意地捕食树上的天蚕幼虫之后,他又投资了数千元搭建网棚等防止天蚕天敌的设施。
但是,山坡那么大,栎树林又是如此的高而密,单凭个人的力量要想完全防止天敌对于天蚕的伤害,也不过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罢了。更为可怕的是,除了天敌的滋扰,气候对于天蚕的影响才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据了解,影响天蚕生长、生存的气象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照、风、降水等诸多原因。其中又以大风、暴雨和气温影响最大。气温高于28℃,天蚕不吃叶子,高于40℃则会立即死亡,气温低于15℃则死亡率也可高达70%以上。川东北地区每年的6月到8月气候最难把握,或持续月余干旱,或连绵数日暴雨,气温起伏较大。因此,放养在栎树林里的天蚕成活率并没有预计中的高。所以,很多农户都是基本“颗粒无收”,即便是收获最多的农户收茧率也不足20%。
类似这样“靠天吃饭”式的养殖天蚕的经济效益显然与农户们心目中的预期收益相去甚远。因此,可以说在川东北丘陵地区进行的天蚕养殖项目最起码在2015年是完全失败的。据了解,2016年仍然有经营天蚕茧丝的一些企业在继续推广这一项目,但群众普遍反应冷淡。实事求是地看,在养殖户中普及天蚕的生活习性知识,并且创造、摸索出一套因地制宜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才是天蚕养殖业能否大范围推广成功的关键,也是我国天蚕丝纤维产业能否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根本保证。
得天独厚,应用狭窄
按照我们习惯上对于茧丝绸行业的认识,不论是桑蚕丝还是柞蚕丝,无疑都是用来制作成纺织服装产品才能真正被零售市场终端的消费者们所接受。但是,从目前看天蚕丝纤维由于受到总产量偏小,产绿色茧的比例更是少之又少,以及后期加工工艺欠成熟等问题的限制,在普通零售市场上可以见到的天蚕丝纤维纺织服装产品可谓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天蚕丝纤维则被用来制作外科手术缝合线、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人工皮肤等受众面极小的产品。
天蚕丝纤维长90~600米,强力和伸长率分别为桑蚕丝的2.5倍和1.5倍。因此,有些业内人士“戏言”称,一个天蚕茧可抽600多米长的丝线,这一根丝线做成手术缝合线就可以创造高达10000元的价值。毋庸置疑,利用天蚕丝纤维制造手术缝合线,不但其附加值比传统蚕丝加工效益高,并且项目还可以跨界中国生物科技和新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传统的纺织服装业来说,融资等方面也比较容易获得成功。
不过,或许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天蚕丝纤维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经过缫制后仍然能够保持固有的天然绿色”这一特点。可以参照的是,这些年以来,为了获得天然彩色的桑蚕丝,很多科研机构、纺织企业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完全彻底的成功仍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所以,深入开发利用天蚕丝纤维与生俱来的“彩色”这一特点,使其在纺织服装领域获得进一步发展,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使用,可能才是天蚕产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当然,现实中对于天蚕丝纤维纺织服装产品的开发、利用以及产业链的建设完善确实也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其一,研发资金十分匮乏,产业化举步维艰。对于任何一种新产业的研发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相对算不上景气的纺织服装行业想要获得资金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天蚕丝纤维本身具备优异的纤维特性,加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积累的技术经验,要进行产业化在理论上似乎并不困难,但难就难在资金匮乏这一瓶颈障碍之上。据了解,曾经有从事天蚕产业的企业在跟风投谈融资的时候,风投方对于纺织服装的开发毫无兴趣,只是对利用天蚕蛹提取抗菌肽开发抗癌、美容、保健之类的产品兴致勃勃。实事求是地说,目前仍然坚持在进行天蚕丝纺织服装产品开发的企业其探索之难、经历之艰确实让人敬佩。
其二,天蚕茧丝原材料基地建设尚需创新思维。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我国各种天然纤维在目前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原材料如何能够保证供给充足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一些问题。再结合天蚕以及柞(栎)树的种养殖业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天蚕养殖业比其他天然纤维有着比较显著的优势。比如说,柞(栎)树林的自然存活率高,天蚕的饲喂也相对桑蚕养殖更为节省劳动力等等。但与此同时,由于部分种类的柞(栎)树因为耐修剪、易造型等特点已经成为风景园林、庭院别墅区造型景观树种。加之各地绿化园林建设的增多,很多柞(栎)树所有人不再愿意将其作为天蚕的养殖用食物来源,而是一味地坐等开发商上门高价收购成年树、大树。不过,只要我们从事与天蚕茧丝绸产业相关的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好,利用好国家林改与扶贫等相关的政策,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尽快完善天蚕养殖业的“农业合作社”模式,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天蚕丝纤维原材料的供应问题。
其三,天蚕养殖的相关技术、手段还需提升。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在天蚕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比如说,天蚕的饲育头数结茧率、蚕茧茧层率等方面都还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我们养殖天蚕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绿色的蚕茧,但现实中农户们收获的天蚕茧子中的绿色茧率显然离预期的目标差距还很大。就这个问题,笔者请教一位长期从事天蚕养殖方面科研工作的同志时,他“语重心长”地告诉笔者:“对于天蚕在室内营茧前进行感光试验证明,影响天蚕茧色的环境因素是自然光照,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才能结成绿色蚕茧。”使用这么“专业”的术语,绝大部分养殖户可能都跟笔者一样云里雾里。其实,通俗地说就是在预计天蚕将要结茧前的这几天里,把天蚕宝宝拿到室外放于自然光下即可获得较高的结绿色茧的几率。由此可见,天蚕的养殖技术从实验室到山林里,从专家到养殖户手中还需加大推广的力度,甚至还需要广大科研技术人员改变与普通农户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方法。
其四,天蚕茧缫丝工艺技术还需不断摸索、提高。由于对于天蚕丝纤维产业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长期以来我国都没有系统的,可供生产上应用的天蚕缫丝工艺和经济技术指标可参考。据了解,目前工艺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其加工天蚕茧单茧丝长能达到250米以上,解舒率约33.2%,生丝量约48.3%,百粒茧生丝量最高能达到38克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来看,传统对桑蚕和柞蚕茧的煮茧工艺完全不适用天蚕茧。特别是为了保护天蚕丝的天然绿色不褪色,促使成品丝颜色和光泽一致,在煮茧前必须将绿色深浅不一的原料茧进行合理搭配。对于提高天蚕茧缫丝工艺技术的目标,现在业内基本还是有一定的共识,那就是,尽量提高天蚕茧丝的解舒率和出丝率,并且保持天蚕丝自然绿色和成品色的色泽一致。所以,我们还需要对天蚕茧的缫丝机械与工艺、煮茧温度与时间、解舒剂的筛选、保色素的应用等各个方面进行研发和突破。
我国研究天蚕实际上已有超过50年的历史,过去主要在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蚕业科技、教育部门开展,现在已经逐步在南方部分省市展开。不过,由于受到养殖规模、科研经费、观念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利用天蚕丝纤维加工纺织服装产品方面一直没有能够真正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加大对于天蚕纤维产业的研发投入,加强对天蚕养殖基地规模化建设,加快对天蚕纤维纺织服装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等都是保证天蚕纤维行业今后能够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
注重品质,来不得“一丝之差”
天蚕这种奇特的绢丝昆虫,其风格是既粗犷又精细,从荒山野岭中走来最后却独占鳌头于顶级纺织品之上。它们不但个头是普通家蚕的两倍左右,尤其是不能驯化的野生特性表现强烈,如好动性、喜湿性、假死性、群集性、羞交性等。但是,在养殖过程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如果对它们“关照”不到,其产出的茧丝质量便要大打折扣。
比如说在天蚕结茧的时候,虽然大致成熟时间比较集中,但由于其个体差异,每一个茧子收获的时机并不相同。天蚕营茧吐丝一般需要两到三天才可完成,之后蚕茧慢慢变硬,熟蚕则蜕皮化蛹其中。化蛹的过程根据环境的不同,一般也需五六天时间。如果这期间,一旦采收蚕茧则很可能造成里面的蚕蛹破皮、受伤、死亡,进而形成我们常说的“烂浓茧”。因此,天蚕茧采收的时机是保证天蚕茧丝品质和养殖户效益的关键。但是,由于天蚕茧又是遍布于树林之中,所以这一时机也最难把握。
衡量蚕茧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蚕茧解舒率,蚕茧解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出丝率、台时产量、生丝品质、原料消耗的高低。众所周知,天蚕茧的解舒率一直不高,因此生丝量也偏低。不过,据了解,有个别纺织企业在放弃过去传统使用的小苏打或洗衣粉等微碱性物质作为解舒剂,而采用经过自己筛选试验的解舒剂、柔软剂之后,其加工天蚕茧的解舒率便提高了10.12%,生丝量也增加了12.45%。
另外,由于天蚕丝产量较少因此价格昂贵。早年间,我国生产的天蚕丝全部用于出口创汇,价格高达数千美元一公斤。即便是现在,在天蚕丝纤维生产总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真正用于制作纺织服装产品的天蚕丝纤维占有的比例仍然不高。但是,在传统市场中和网上商店里,标以“天蚕丝”为原材料的纺织服装产品可是琳琅满目。
打开国内著名的网络销售平台“某宝”,输入“天蚕丝”即可搜索到若干纺织服装产品。其中一家售卖品牌为“忆妹儿”天蚕丝纤维连衣裙的商店格外引人注目。其展示的商品吊牌照片上显示,纤维含量为:天蚕丝50%;聚酯纤维50%,安全等级标准为:B类,售价185元。从其如此低廉的价格,就不能不让人对其纤维含量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借“天蚕丝”之名大肆兜售的纺织品也比比皆是。在四川某地一个家纺用品商店里,就有导购员信誓旦旦地告诉笔者,其销售的一床被单就是加入了天蚕丝纤维制作而成。当笔者询问其何为“天蚕丝”之后,这个导购员便开始信口开河起来。她说,天蚕丝也叫冰丝,几百个蚕茧里面才出现一个,加进纺织品面料之后夏天盖起来十分凉快。实际上,天蚕是一个独立的蚕种。虽然其外观和柞蚕十分相似,但生活习性完全不同。柞蚕是以蛹越冬,而天蚕则是以卵越冬。
窥斑见豹,由此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天蚕丝纤维纺织品市场确实存在着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的情况。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故事中有一位知名人士叫“小龙女”,她使用的兵器就是一双用天蚕丝与多种金属混合制作而成的银丝手套。据说是戴上之后便可徒手抵御各种金属兵器的攻击,估摸着应该类似于现在的警用防刺手套。试想一下,要是“小龙女”运气不好遇到了假冒伪劣的天蚕丝纤维,那她早就在历次打架斗殴中一命呜呼了,也就不会有后来那些荡气回肠的情路历程。
毋庸置疑,在小说故事中天蚕丝纤维的质量与主人公的性命是息息相关的。在现实生活中,天蚕丝纤维的质量同样与纺织企业的生命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天蚕丝纤维纺织服装产品的市场实际上还尚未真正形成,在零售市场能够见到的正宗天蚕丝产品极少。这虽然是天蚕丝纤维纺织服装产品行业的一大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极大的机遇。机遇嘛,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因此,我国天蚕纤维行业的当务之急就是从制种、养殖、加工、生产的各个环节开始,踏踏实实地夯实基础,确保天蚕茧丝及其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并逐步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进而才能培育我国天蚕纤维纺织服装产品的零售市场。只有采取这样小步快跑的方式,才能够促使我国天蚕纤维行业朝着快速、健康的发展方向疾驰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