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璋涵
摘要:随着我国投资银行的逐步发展,其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是投资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组织构架,内部控制制衡,风险预警,和绩效考核几个方面分析投行内部控制中的几个问题,并就如何改善内部控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投资银行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上特殊的金融中介机构,其经营管理的本质是承担和管理风险,它具有一般金融中介机构共有的风险特性,也具有其自身独有的风险特征。
近年来我国投资银行虽然规模在逐渐扩大,但其内部控制体系并不完善,由此也带来经营管理中的一些风险,需要企业在管理运行中加以改善,这对于我国投资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构架中存在缺陷。当前我国投行在部门设置上没有独立于各部门之外的风险管理部门,有些虽然成立了,但无实际权力,抑或没有运作起来。
组织架构是投行内控的重要基础,若公司建立的组织构架存在漏洞或不合理,结构层次太多或太少,权力职责不匹配,都会对内部控制的总体实施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部门的设置、部门权力的划分、部门职能的交叉、互相间的制衡、部门员工职责的划分、前沿信息的传达等的设置构建是否合理,都关联到内控的运行。
(二)股权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投行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股权结构不合理。在原来的市场准入限制下,唯有国有资本才能进入证券业,导致我国现在大部分的投行都是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本质上说它们都是国有企业,股权流动性不高。
而在法人治理结构上,投资银行均依有关规定建立了基本架构,明晰各部门权责,虽实行“二元制”,但董事会仍为公司治理的中心,在公司决策中,内部经理人的利益得到了有力保证,“内部人控制”则成为公司经营发展的障碍。
(三)风险管理落后。投资银行高负债经营的特征决定了其脆弱性,在投行高盈利的同时也面临着高风险。其风险形成不仅有其制度上的原因,更主要是其经营对象具有过度波动性。一是金融资产难以定价,二是金融资产价格受市场信心影响很大,三是投资和信用交易对价格波动有助力作用。我国现今投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够成熟,使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成为必要。
(四)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曾经华尔街过高的薪酬和激励制度,促使了独立投资银行不计后果的追求高利润,最终风险不断积累,引发次贷危机。我国投行现今的薪酬激励制度仍侧重于考虑收益性,这会使得企业员工只关注短期收益,不顾企业长远利益,更乐于冒高风险进行投机性交易。追求奖金和分红的短期行为,会增加公司经营风险。
二、完善我国投资银行内控系统的建议
(一)构建有效的组织构架。企业在组织构架的设计上,要充分结合投行的内部控制系统,先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人员构成,清楚管理层和各部门之间关系,划分期间的权力和职责,并需要有汇报关系。尽可能运用组织资源,完善组织的职权模块,选择最适合于企业的组织模式,在此基础上对职位进行设立,如此才能保障企业的有效经营。在管理运行上,三会一层应相互制约,彼此独立,要对各个部门责任权力,任职条件,工作流程和议事规程进行明确。设计好构架后,则是完善公司管理制度,确立权限指引和授权机制,使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组织构架在设计上讲求实质性,应具有特色,与企业内控相适应,不应追求大而全,也不是一味照搬法律法规。而组织构架运行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运行中可观察是否与内部控制相适应,可根据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二)制衡内部控制。如若董事会能对经理人有效的制约,股东利益就可得到保障。国内投资银行中外部董事大多来自投行的股东单位,即董事多是关联董事,故其独立性无法得到保证。我国投行在完善股权结构时,应适当的使其多元化,要考虑第一大股东持股的激励和防御效应。国有控股的投行会因股东虚置形成“内部人控制”。增加独立董事比例,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合理减少国有股比重,使资本多元化。使内部治理机制充分发挥效用。监事会应发挥其监督职能,加强对公司的管理,从财政和人事两方面,保证其独立性。完善公司内部监督,包括董事会监督,管理层监督,和监事会监督,如此才能有效制衡。再是建立外部监督制度,由非股东代表、员工代表的人进入监事会。只有理清所有者与管理者关系,才能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三)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首先要构建与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构架,先要制定风险管理目标、合理的风险管理组织、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支持风险管理的信息技术,将这些加以结合,以构建有效的管理架构。有有效的风险管理构架之后,投资银行要明确的将要做风险管理的业务列入风险预警机制中,设置风险预警系数及风险的报告流程,以及风险的应对、处理程序,并安排好相关的责任人员、制定好相应的控制方法和处理、应对方式。以确保风险发生时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处理。最后要完善风险监控系统。
(四)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薪酬激励中存在的风险,要有制度政策的管理限制,更关键的是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投资银行的特点是在企业不断提升收益的同时降低风险,而次贷危机的爆发,说明了之前美国金融企业的行为恰恰与此相悖。为此我国投行在做绩效考核时候要关注收益与风险,考虑企业长期的持续盈利能力。从传统的绩效考核指标上不难看出大部分投行只注重规模扩张和会计利润,这种考核指标与收益紧密相关却不涉及风险。因而较为合理的则是要以经济资本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评价,即对经济资本进行计量和配置,从而使其成为实现经济资本管理目标的途径,这种考核方式关注了各个业务部门的风险,重视成本、风险、收益三者的关系,使得考核趋于合理,也让员工更重视风险,让激励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