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聘文
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居民的收入要在二0二0实现翻番,全部消除贫困人口。这是一个宏伟而艰巨的任务!我县黄河沿岸的马镇、沙峁、贺家川、万镇等四镇(以下简称四镇)本来也是纯农业区,过去以红枣优势见长得到一定的发展。现在面临气候、市场变化的不利影响使红枣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枣农的收入受到打压,单以这一产业的发展来看实现翻番和消除贫困人口的难度加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深入四镇和有关村调查和了解了不少干部和群众,实地参观了一些枣树新引进品种和规模种植和加工户,得到一些启示,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考。
一、历史和现状
黄河沿岸四镇是我县的红枣主产区。过去红枣收入在这些枣区农民的纯收入中占据很大的比重。集体化时期,因红枣在一些黄河滩水地村的收入分配红利高,以致促成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黄河土石山区进行了大力推广种植,使红枣种植面积得到大幅增加。据统计,我县四镇的红枣种植面积现在达到14.7995万亩,占到耕地面积25.1813万亩的58.77%,其中水地枣树面积为2.9636万亩,占到20.03%,山坡地枣树22.2177万亩,占到79.97%;受益枣树面积为11.7409万亩,占到总枣树面积的79.33%。2000年时,部分枣树挂果红枣产量达到300多万公斤,产值达到605.6万元,枣区乡镇的农林特产税达到55万元,是农业税的两倍多。随着红枣幼树快速生长,挂果面积增速扩大。2005年实际总产量超过了2000万公斤,红枣收入占到四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的一半。2007年以来,由于春秋两季雨水连阴和淋花使红枣或腐烂或座果差造成连年减产,有的年份甚至绝收;有的年份红枣收成好一点,也由于个小、甜度低、市场竞争力低,卖不上价,造成减收和积压。最近几年的生产情况是:2013年红枣总产量是1922万公斤,销售价格为2元/公斤,销售收入为3844万元;2014年的红枣总产量为965万公斤,价格为3元/公斤,销售收入为2895万元;2015年红枣总产量为5270万公斤,平均价格为1.4元/公斤。有的户外出经商、打工,往年到打枣时还回家收获红枣,2015年因卖价低又不好卖,雇人工资高,不少没有回来,回来的也又走了。据不完全统计四镇有1115户未收获红枣,在地损失1370万公斤。
红枣加工情况也不乐观。酒枣、烤枣、熏枣是我县近30年来的红枣传统加工方式。尤其熏枣在上世纪90年代由山西引入后,其产品——乌枣卖价高、加工简单水起风生,为枣农赢了不少利。2008年以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乌枣市场销售不畅,价格走低。上世纪90年代四镇有300多户熏枣户,2015年为98户,价格由那时的10元/公斤变为现在的4.5元/公斤,销量由那时的300多万公斤,变为现在的170多万公斤。
据我们调查,枣区某村在2008年农民家庭人均红枣收入为1533.64元,占当年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3293.83元的46.56%,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40.02元的29.30%。2013年,该村农民家庭人均红枣收入为69.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2029.00元的3.4%,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387.00元的0.9%。红枣收入的逐年减少和比重下降,使农民对红枣的种植和加工失去了应有的信心,有的等待观望县镇政府有何妙计改变现在红枣减收状况,也有的放弃红枣种植职业,外出打工赚钱。今年深秋在山梁、沟塔地上随处可以见到枣树下铺着的红枣没有人收获,就是具体的表现。
二、红枣产业提质增效的创新实践
一些农民能人、私营企业和县镇党政组织对我县红枣产业的发展予以高度关注,并想方设法通过创新活动积极探索,试图提质增效,使红枣产业走出困境,再度红火起来,广大农民得到更多收入。
(一)农民能人引进新品种提升枣树品质的实践
春江水暖鸭先知。长期在枣区农村经营作物梨果枣树参与商业买卖活动,容易了解各地的同类商品的变化动向、价格和人们的消费口味指向。以此为生意和种植信息导向指挥自己的买卖行为,是农村一些能人种植经商获利的法宝。马镇镇马镇村焦继关就是这么一个依靠信息经营获利的能手。他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以包果园致富,后来在神木经营园艺站果园8年,然后,又回到村转包别人家的土地建立了自己的果园和枣树种植基地,面积达30多亩。因他喜欢农业科学,年年自费参加杨凌农科交易会,与农科教授交流,获得许多种植知识,购买回许多果树、枣树品种种植试验,县科技局确定他为科技示范户。现在焦继关的示范园内有果树、梨树品种20多个,枣树品种有6个,他认定从山西引进的园枣和杨凌引进的旭枣适合本地的土质、气候条件,有抗逆秋季多雨不裂缝、个大的特点,鲜枣10粒可称1斤。他现在有这样的树种几十株。万镇镇白家梁李生E20多年前就外出经营果品、红枣生意。他去过山西、河北、山东、新疆的红枣产区,见过很多红枣品种。近年来本地红枣在市场上衰退的情况,使他产生了引进外地优质枣树苗木改良本地传统枣树生产优质红枣的想法。于是他于2014年春将本村一块5亩的坡地用铲土机整平,并挖水窖抽水储存,还买了羊粪在翻地时施入。在种植期,到了新疆和田市找到懂农科技术熟人在皮定县和哈密帮忙购买了5亩地密植种植的“和田”和“哈密”两种优质枣苗,运回速种。秋天达到98%的成活率,2015年长势喜人,苗高一般就是1米,长的很均匀。有长势稍好一些的和田枣苗结枣达到16斤,鲜枣10粒可称一斤,口吃所感其甜度也不亚于本地枣;哈密枣颗粒稍小,13-15粒可称一斤,口吃甜度比和田枣要甜一些,成熟后可烤或干放都没问题,价格一斤可买到25-50元,比本地枣经济价值高10多倍。所存在的问题仍然是秋季怕有连阴雨产生枣裂缝腐烂损失。好在于引进品种是矮化种植,可用塑料薄膜支架遮搭避免雨淋。李生旺认为,根据其长势和结果情况看,“和田”枣和“哈密”枣都适合在神木黄河沿岸山区种植,我县引进大量种植,振兴神木的红枣产业大有希望。
(二)一些村自发引入优良枣苗进行过改良。贺家川镇白家川村在一块100多亩坝地内于2010年自发地引进新疆“金昌”1号树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现都长的有三米多高。但是管理自由化,这家30株、那家20株,分散在几十户内,且无水浇灌,家家不管理,虽然长势不错,改良品种也都长起来了,但未见到实效。马镇镇红军岩村也做过类似的改良,管理不善也没有实际效果。
(三)一些私营企业和企业家也曾涉略过红枣深加工,力促红枣产业的升级发展。2004年,榆林市福茂源股份有限公司在神木镇高家塔投资修建厂址和冷冻储存库房,引进蜜枣加工设备,在马镇、沙峁的一些村收枣,加工了两年的蜜枣,因流动资金不足,产品积压而停产。
(四)政府部门扶持探索红枣产业发展的实践。我县县镇两级组织也从近年红枣生产加工的情况变化认识到红枣产业的发展前景问题,采取慎重的科学求实态度,试验引进和低产改造,力求使红枣产业走一条高品质、市场竞争力强、为农民受益高的路子。
1.红枣品种更新引进试验工作迈开了步伐。马镇镇于2013年3月正式启动了红枣品种改良和新技术应用项目。由镇长带队到甘肃省临泽县、新疆区哈密市、本省大荔县考察调研,确定聘请哈密市林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孟新光教授为马镇镇红枣改良技术指导。2014年春开始培育野生酸枣石生苗,确定在本镇的北梁堡、合河、杨家沟、武家焉、申家沟等5个村试验示范“红枣品种引进及高密度栽培试验示范”、“红枣新新品种引进及新技术应用示范”、“红枣低产园改造试验示范”、“老枣树改造及防裂杲技术研究”等四个项目,计划实施1340亩,投资195万元。通过精选引进冬枣、早脆王等四个鲜食品种、金谷大枣、晋矮1号、金昌1号、壶瓶枣等11个鲜食制干品种,实现每亩定植889株(株行距为0.5×1.5米)。马镇镇武家焉村是镇上红枣引进改造试验示范村。该村地处山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管理优势。在杨润芝红枣种植合作社组织之下,进行“统一管理、专业实施、收支包干、个户受益“的模式组织生产。采取大树剪枝嫁接和石生苗嫁接两种方法换种。大树嫁接可使本地枣树在当年受益,最大限度减少因品种更换带来的损失;石生苗嫁接是一次性规划新建的矮化枣园。“收支包干”是镇政府给合作社以每亩补助150元进行新品种改造的包干经费,合作社社员只以本户的承包地枣树全部投入让渡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和实施改造,不再负担其他如浇水、施肥、嫁接等一切所用费用和劳务。秋后红枣成熟归社员权属收获。这样实施,明显是社员利大。然而,开始也有部分社员怕损坏枣树得不舍失,不愿投入。但经过党支部书记杨润芝的细致工作,消除了思想顾虑,以合同方式获准后开展了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实现了枣树的品种改良、枣树的矮化和密植,大树和矮化树种当年结果,所结红枣明显个大,比原有本地红枣有市场竞争力。今年有秋雨时,用塑料布进行了支架搭施,红枣成熟没有受到影响。
沙峁镇凤凰塔现代农业园区引进米脂孟岔浩海红枣栽培技术,是市县镇三级政府扶持的在山区以梨枣矮化密植为主,兼种枸杞、杂果的示范基地,并与休闲观光同时发展。计划发展10000亩,现在已投资2000万元,完成种植7000亩,建起高位抽水蓄水设施、配套冷库、进园硬化道路。至今完工三年,每年用工支付工人工资100多万元,虽有部分梨枣挂果,效益不显著,收益不抵支出,本基地已易其主,艰难中维持发展。
贺家川镇在2014年推广种植新疆和田枣和俊枣。分别在韩家塔村建起200亩和田枣、温家川村建起100亩和田枣、路家沟村建起50亩俊枣,成活率都较高,管理有待完善,栽培技术有待提高。
2.红枣低产园改造示范工程有一定的进展。这项改造工作主要由县林业局深入镇、村选点开展。他是通过科学地对枣树的“技术剪枝、病虫害防治、松土除草、合理施肥、整地保水”等种植期内的系统管理,目的是使传统枣树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得到提高,以增加经济价值,提高枣农的收入。四个沿河镇都有分布,尤以万镇镇任家畔村低产园改造示范成绩显著。该村属于纯山地区,全村有户籍人口215人,外出打工人口160人,留守村内务农的有45人。全村800多亩耕地上全种上枣树,2000年以来全都受益。由于近年来外出打工人数增多,一度时间村上部分枣树无人管护,既荒了枣树又损失了经济。村里通过多方工作,做通了外出人员的工作,由留守家内劳力全部接受了赠予枣树的管护耕作事务,经济收益由耕作者所有。2005、2006年产枣100万斤。十几户人家每户收入15-17万元。这几年虽然年年不顺,但每年也都保持在13-14万元,2015年虽然枣价降低,捡枣工资增加,要付出四分之一的红枣收入后也可每户收入8-9万元。问他们“今年都有普遍的秋雨影响红枣收入,你们能保持了较好的收入水平,这是怎么回事?”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候平说:“这是实施红枣低产改造示范的结果。”接着他介绍了村民在低产园改造中坚持按科技人员讲解的要求扎扎实实经营管理枣树丰产的经验,全村人从冬天开始就给树剪枝、扒皮,春天积肥、给树施农家肥、夏天忙给树翻地锄草、打农药、整理枣树下的鱼鳞坑积水,秋天进行枣树的秋季管理,每一步都是扎扎实实作物的,枣有明显的抗雨侵蚀能力。
3.红枣深加工在投资规模、加工方式、产品品种类别较原来有一定的突破。原来加工的酒枣、烤枣、乌枣都是初级性的加工,附加值不高。万镇镇有一项红枣加工项目值得关注。2012年,万镇镇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陕西华和实业有限公司红枣深加工项目。落户西斗峪村。该公司是一家集中式咖啡饮品、红枣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目前公司已累计投入4200万元,建成了年产500吨红枣浓缩汁、红枣粉生产线和年产1000吨的红枣咖啡生产线,并成功进行试生产。正式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到1.5亿元,使红枣附加值提高2-5倍,就业人员达到200人,间接从业人员1000多人。这是我县目前最大的一家红枣深加工私营企业。据了解已开始了红枣咖啡的生产,因地方不习惯消费,销售有问题,不能继续生产。
4.红枣保险业务已经开展。2014年保险公司对缴纳红枣保险金的枣农每亩理赔40-150元不等的损失。保护了红枣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提升我县红枣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几点建议
我县上下都对红枣生产、加工的发展都予以高度关注,各个层面都为提升红枣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的很成功,有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有的与市场还没有接轨,有的管理还不够完善,甚至有些已经失败,但积累的经验都很宝贵,需要我们认真总结,从中吸取教训,形成共识,以利我县更大规模推进红枣产业化的升级发展。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1.进一步认识红枣生产、加工在四镇农民收入中的重要地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力促进和提升我县红枣产业化的发展水平。黄河沿岸四镇是枣树的适生区,这是被原有枣树和引入新品种枣树种植都证明了事实。现在该地区红枣产业(不论是枣树品种的更新换代还是深加工)水平与新疆和田、山东滨州等地相比已拉下了很大的距离。说明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对本地红枣有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存在,对红枣行业的竞争和枣农摸索发展的信息情况知之不多,注意力不够。提升本县枣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也是落实党中央十八大五中全会建议的十三五建议精神的艰巨任务。不仅枣农肩上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是县镇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有义不容辞的推进责任。决不能像有的人说的“农民纯收入统计数字可分解数字去完成任务”,更不能“村骗镇、镇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认识红枣产业的发展水平关乎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采取得力的措施抓好红枣产业的优化升级,要落实责任制,要奖罚分明,干部任职不能当“走马灯”。
2.提升红枣产业化发展水平,要采取典型引路带动枣区农民大众式发展。提升红枣产业化发展水平,尤其是红枣的更新换代、矮化种植、低产园改造涉及枣区干家万户。需要他们的参与,真正的红枣产业化才能得到迅速发展。要在总结种植引进红枣品种示范试验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投入财力状况,制定引进优质枣树树种和低产园改造的五年规划,确定实施改良和改造的镇、村,公布种植技术指标、管理要求、效益目标和验收合格后的补助额度,发动枣区农民大众式发展。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不应图管理省事和参观美观,只注重规模户的发展。其实规模户的运作承担很大的风险,有的规模户动则发展几百亩,几千亩,投资几百万、几千万,听来宏伟、动人;不说市场风险,实则背后也隐藏了巨大的危机,一是靠国家投资补助,国家投不够,就是一个倒塌;二是规模大,仅凭举办人的劳力是不可能完成种植、管理和收获的,必须雇人做事。雇人做事就必须支付工资;而现在市场工人工资高。在初办期,效益有限,仅开支工资一项就把一些举办人压垮了。不仅使一些投资损失,也造成举办人多年还不了的债务,因此也有的造成不安定的社会因素。在这方面应学习我县尔林兔镇2010年前后实施的以“种植玉米、养羊、养猪、养鸡”为抓手“15555工程”经验。他的统一要求是:只要每个农户在一年内种植够15亩玉米、养羊达到50只、养鸡达到50只、养猪达到5头,年终经验收合格,政府就无偿给该农户补助每头猪200元、每只鸡5元、每50羊2000元。这样的办法可操作性强,群众容易接受,感召力大,很多农民被吸收在治穷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行列中了。农民忙的有奔头,基层干部服务群众有事干、出成绩,改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在补助款的确定和发放上,公开透明,群众互相了解,信任政府。红枣品种引进和低产园改造,种植管理技术成熟,没有什么深奥之处,只要试验和评价确定了引进品种,有条件的地方,种植者能得到补助,群众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大众创业致富是大有可为的。
3.培育和拓展红枣及加工系列产品的消费、销售市场。红枣及其加工系列产品的消费、销售市场是其生产和加工持续发展和日益壮大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县红枣加工企业成为全县龙头企业的根本保证。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为红枣系列深加工产品进行公益广告宣传。一些红枣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始上市不一定受消费者青睐,消费者群体匮乏。有必要在企业做好推介宣传的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应服务企业在电视、广播、路牌、出版物封面进行公益性广告宣传。二是为推介红枣系列产品采取一些扩大机关单位职工的节日福利,把其指定为必须购买的商品,进行强势推销,以便扩大消费群体,引导人们的消费习惯,逐渐占领本地的消费市场,发展本地的红枣深加工企业。三是在政府举办的招待会、博览会、订货会、对外友好交流会等活动中应指定为神木县地方特色产品进行推介和食品消费。四是在申请本县老品种红枣原产地商标时应将“神木木枣”的名称改为“神木甜枣”,以便抓住我县红枣自身特性以名称进行宣传。避免在名称上的误导,以促进本地优质红枣的销售。五是要在义乌等地联系建立我县乌枣直销市场。我县乌枣的消费群体客户端主要在浙江、福建等南方地区,义乌是一个集散地。后来一些商贩在山西太原与当地商客建立了一个乌枣市场,由我县的个别商贩和外地商贩联合垄断,如果成交的生意没有本地商贩放话,这桩生意不可能做成。这样以来赚了的是中间商,亏死的是乌枣加工户。这也是我县近年来乌枣加工户锐减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必要通过友好城市的建立,互惠互利在彼此的地方建立农产品和工业品直销市场,摆脱不义商贩的恶意盘剥,使我县原来乌枣有一席之地的销售市场。六是要发展和搭建“互联网+”销售平台。各镇便民中心和农科部门应设立专门柜台利用电脑网络服务农民的红枣销售。鼓励有网络操作技术的人员发挥专长开展营销活动。
4.搞好培训,提高枣农的科技素养,提升红枣产业发展水平。种枣不懂行,等于瞎胡忙;加工不知规,必然要亏陪。要使我县红枣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必须打造懂红枣嫁接技术、懂管理栽培技术、懂病虫害防治技术、懂深加工技术、懂红枣产品销售技巧的农民队伍。发挥农科部门的科技人员首先要培训l好发展引进红枣新品种和进行低产园改造镇村的党员、干部掌握其技术,先走一步,先干一步。其次是培训好以村或以合作社立项发展的村民或社员。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发展冬枣的经验是“政府导、党员带、群众干,一亩冬枣收入上了万”。不仅如此,培训者还应在实地蹲点示范,做出榜样,才更有推动作用。第三、培育好红枣深加工企业的技术质量检测、营销人才。我县红枣深加工企业建起时间短,技术管理基础差。要引导从事管理的人员学好书本知识,边学边干,干中提高;同时,可选调一些有志于在基层搞企业管理的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入住企业,帮助提高管理水平。还可由企业聘请本地或外地的行业精英作顾问当指导。
5.搞好水源、有机肥源建设,确保枣树养分供给。不管是引进品种,还是本地低产改造枣园,能否丰产,保持红枣的高品质,能否保证红枣的高含糖量,养分供给是关键因素。所以,第一、要搞好水源建设。我县三分之二的枣树都在山地区。这部分枣树水分给养是自然雨水。现在低产园改造中的做法是在树的根部整一个鱼鳞坑。虽然这很管用,但这雨水用时不到,到时多余,还为害。对于矮化的引进枣树品种可用支架来搭塑料应对避害。但雨水外流,枣树根部得不到水分,这样影响红枣收成。所以有必要在山区枣树地里或侧旁沟岔有条件的地方挖蓄水窖或打蓄水坝。在枣树需要水分时可使用小型发电机带动潜水泵浇灌。第二、搞好有机肥源建设。万镇镇白家梁李生旺在引进新疆枣树品种时为何要在整地时买羊粪翻入土中?因为他知道本地红枣不如以前口感甜的原因是年年施化肥的结果。那么,有的人问:本地有那么多的有机肥来给14万多亩枣树上?答案是可以办到的。马镇镇马镇村焦继关几十年务果树、务枣树上了规模年年获得丰产,他所上的肥料除了人粪尿和牲畜肥外,大部分是含有枣树需要的多种的中微量元素麦饭石土。他是怎样发现的呢?说来也巧。他住的院子前边是土山,土层下压着麦饭石土层,颜色是深棕色的。因他种地亩数多,以前也是年年买化肥施化肥,仅此一项开支也很大,折抵了不少收入,觉得心疼。于是一个念头产生了,这种土层是不是可以代替化肥?当年他做了试验,结果发现增产效果明显。这到底是什么物质?他带着这种土和这个问题,参加了杨凌农交会,请教了教授。教授给他了明确的答复,并且说,中微量麦饭石肥料是有机肥,全国有生产厂家,技术是成功的。他们就有可行性调研报告。就看马镇的麦饭石的含量品位如何。教授把焦继关的麦饭石土和通信地址留下,答应化验,有结果告知。后来教授告知,其地的麦饭石品位合格,可以开发中微量有机肥并寄来调研报告。按照调研报告年产万吨,需投资500万元。杨凌农科大学可以从建厂到投产负责到底。当时他信心十足,向有关方面请求投资,回答是冷漠的。从此冰了他的心。他只好自己用此肥料摸索,自己受益。焦继关的这一亲身经历自然是让人感动和感慨的,这一发现为我们开辟了寻找制造有机肥源的重要线索。当然要投资还需对麦饭石资源的勘探考察,充分论证和调研。
6.继续扶持规模红枣种植户和红枣深加工龙头企业,保护红枣产业的发展。已确定上马的规模种植户和深加工龙头企业建有一定的基础,见效近在咫尺。但不少都是缺少流动资金,产品积压,生产难于为续。有的工资也付不出,极度困难。再不扶持就有可能夭折。所以应当对他们扶上马,再扶的走一程。应继续实施红枣产业种植收获的保险政策,保险公司应做到灾年及时调查和理赔。2015年的红枣受到秋雨侵袭,造成全部红枣种植面积不同程度的减产。快过阳历年了,还未开展理赔工作。
7.加强对红枣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工作。一是搞好红枣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预警枣农防治。二是做好雨季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对于引进和本地枣树采取矮化技术改造的枣园有条件在连阴雨季遮盖避雨。预报及时,完全可以避免损失。三是继续做好引进优质红枣树种的试验和枝条接穗的供应工作。四是继续做好红枣低产园改造示范和推广工作。
8.搞好枣树地的流转工作。不少外出务工农户不回来收获自己的枣树原因是自己的枣树少、品种老化卖价低、效益少,不值得回来劳作。因此,应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流转土地的有关文件精神,成立专门班子充分调研,制定出台符合实际情况又受群众拥护和接受的办法,搞好承包地和枣树地流转,以便使在家的农民多务枣树,提高效益和收入,也可使在外务工的农民得到一定的利益回报,共同实现致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