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为10202.2亿元;人均GDP为956元;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涨6.5%;全国职工工资总额为1659.7亿元;财政收入为2122.01亿元;财政支出为2204.91亿元 ,其中基本建设支出596.08亿元、增拨企业流动资金9.94亿元、教育支出267.3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2.12%、农业支出184.20亿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支出35.58亿元……
1986年1月5日,全国经济特区工作会议在深圳闭幕。会议提出:经济特区在“七五”计划期间要更上一层楼,朝着建立外向型经济的目标奋力前进,确实成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进一步发挥向国内外两个扇面辐射的枢纽作用;更好地为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运用经济办法和现代化信息手段管理经济方面,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
以上种种数据以及政策信息,对于80后的记者而言,仅仅是过往的新闻报道,其作用不过是从另一层面了解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但这些数据与政策对于处在1986的创业者而言,却具有导航的重要意义。
三十年坚守
众所周知,1982年8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颁布;1984年3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而三友便创立于这开篇时节。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友)始创于1986年,是中国专利局批准的首家民营专利代理机构。作为三友的创始人,李强会长(现任三友知识产权集团会长,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前任董事长)的眼光及勇气着实让晚辈佩服。在当时中国经济刚刚复苏的大环境下,知识产权绝对属于极少数人消费的“高档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是三友成立后发展比较困难的时段,业务主要以国内的专利申请为主,最初的业务都是李强会长一个人到各大院校、研究机构上门拜访,一一解说而来。因为当时申请专利到市场转化的距离较远,所以不少是从专利申请对于评职称等有所助益的角度来讲解申请专利的作用。”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现任董事长李辉在本刊记者采访中介绍道。
从1986年公司创办,到1995年感受到市场有明显的好转,三友坚持了近10年。这期间在中国不知有多少类似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关闭或转行,坚守十载,只因李强会长坚信,专利代理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企业的发展,一定大有前景。
1995年,三友迎来了坚守后的春天,之前近10年的专利申请知识普及工作也得到了回报。当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意识到专利申请的重要性时,首先想到的便是三友。“90年代初,政府开始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创新,1995年前后,国内的专利申请量有明显的增长,之后随着国家鼓励政策愈来愈多和企业自发创新的增加,国内专利申请量开始直线上升,我们的业务增长量也有了飞跃性的变化。”李辉董事长介绍道。
三十年见证
经过10年的坚守,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业务量的增多,三友也进入快速成长期。业务量的增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便相应凸显。
“从创办时李强会长孤军奋战,到发展两三年后有三五位老师的加入,可能因为李会长是从学校出来创业的,所以最初加盟的几位元老级代理人也都是从学院或研究机构出来的。”从李辉董事长的介绍中可以了解到,虽然其中几位创始元老已经退休,但仍担任着很多与专业培训相关的工作。李辉董事长坦言,“三友的几位前辈对于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培养非常有帮助,他们近30年的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可以让后起之秀减少很多弯路。”
除了公司前辈的带动作用,在三友,李强会长的精神领袖、工作标杆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李会长做事一向追求尽善尽美,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做得已经很好了,客户应该会满意了,但李会长往往能从不同层面考虑,提出完善的建议,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做事都不敢怠慢。有这样的前辈标杆在,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必须要前行进步!”李辉董事长说。
从1986年创办初期极少的业务量,到今天百倍增长的业务量,三友发展的30年也是中国知识产权行业快速发展、企业知识产权意识重大变化的30年。30年前,设有IP法务部门的中国本土企业屈指可数,而当下,本土企业法务IP专员少则几人,多则几百人;30年前,三友的业务主要来自于高校及研发机构,申请理由主要与评职称相关,而当下,高校及研发机构已成为专利转移转化的重要基地;30年前,我国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仅为1.8万件,专利授权量仅为3024件。2015年三种专利申请量突破280万件,其中发明授权专利达到35.9万件。与数据共同变化的便是企业客户专利水平及要求的不断增长与提高,这对于代理机构而言,充满着挑战。
“近几年明显感觉到企业知识产权从业者能力及水平的变化,他们有的不仅有代理机构从业经验,还有相关部门从业经验,所以他们的专业性是非常强的。因此对于专利知识产权业务开展很久、要求非常高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由我们的合伙人直接应对、接头,确保提供最高水平、最专业的服务。此外,我们的业务也分不同的层级,以帮助不同需求的客户达到他们的要求。”李辉董事长向本刊记者介绍道。
三十年的发展,另一方面的显著变化便是代理行业竞争的加剧。国内方面,从最初的寥寥无几,到目前国内专利事务所过万家,竞争激烈毋庸置疑。国际方面,2008年专利法修改,取消了涉外专利代理机构资质的认定,所有的专利事务所都可以代理国外申请人的申请,因此国外的申请业务竞争也是更加激烈。这些变化,三友深有感受。
“明显感觉到竞争压力!”李辉董事长坦言道:“ 2010年之前,去参加一些国际会议见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熟悉的面孔,就是国内这些大所的代理人、合伙人。但是2010年之后,去参加国际知识产权会议的中国代理服务人员越来越多,因为参加国际会议是一个比较好的认识新客户的机会,所以大家都纷纷走出去宣传自己。”
除此之外,李辉董事长还用数据对比分析的方式描述了2010年前后国内代理行业竞争的变化。近几年,国内申请人的申请量增长率基本在20%左右,但国外到国内的申请量近三到五年都在5%左右,国际业务量没有明显增长的同时,国内代理机构的数量却在持续增长。国内申请量虽然每年都保持增长的态势,但竞争也日益激烈。
30年来,三友的发展见证着中国企业的变化、中国知识产权环境的变化、中国代理服务机构的变化。历经30年的风风雨雨,三友依旧能够走在行业前端,相信李辉董事长所说的那句话是支撑三友的根本——“优质服务是我们多年一直坚持的理念”。
三十年收获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从一个人创办三友,到400人携手并肩;从一开始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到如今已在国内外设立8家分支机构;从30年前业务量寥寥无几,到而今仅专利申请代理量就已破万……
2015年三友国内专利申请量为11000多件,其中5000多件是中国申请人,6000多件是外国申请人。2015年三友出版了6部专业著作、参与完成了42件重大课题、发表了13篇专业文章。在业务方面,涉及中外专利、商标、法律诉讼、年金管理、版权(包括计算机软件)登记、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及其它知识产权相关事务的方方面面。行业领域也拓展至电子、通讯、计算机、物理、机械、化学、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三友,在国内代理机构而言已属“资深前辈”,但却一直十分低调,很少见到其太多宣传报道,也很少会在各种会议论坛上“偶遇”,或许他们坚持的只是“踏踏实实做事”。也正因如此,走过30年,三友迎来的是收获的季节,虽然未来仍会栉风沐雨,但怀抱信念一路前行,收获的不仅是成果卓著,更有大家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