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昆+冯冰+胡爽
摘 要:20世纪,通信技术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空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统媒介不同的新特质,并且不断地发展和挑战着传统的传播学理论。其中,被誉为“普通网民表达观点的阵地”的博客应运而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将媒介的控制权转移到了受众手中。随之,对信息的自主传播权的易主,“把关人”角色及其继续和阻止信息传播的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关键词:网络传播;博客;“把关人”理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1
如果说互联网将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村落,那么,博客则将遥远地方的人们变成了自己的邻居。博客,一种全新的新媒体工具,成为当今年轻人交流的主要阵地。博客的迅猛发展势头将受众的“参与”热情推向了高潮,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主人到底是谁呢?“这个时代是我们的时代”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随着信息传播主体的转移以及信息的传播与接收权力的转移,对信息的“把关”权力自然也随之交到了受众的手中,那么,受众又能否扮演好这个“把关人”的角色呢?
一、博客对“把关人”角色的泛化
美国传播学者梅尔文·德福勒等人在早期的研究中曾预言说,“一个更有可能的前景,是计算机将与各种现代电缆电视结合而发展出新的大众媒介”。这一推测性的描述在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然得到印证。博客的应运而生恰恰满足了受众对于信息的使用新需求,博客,即网络日志,这种网络日记的内容通常是公开的,自己可以发表自己的网络日记,也可以阅读别人的网络日记,因此可以理解为一种个人思想、观点、知识等在互联网上的共享。由此可见,博客具有知识性、自主性、共享性等基本特征,它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全新的传播方式及传播理念,并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着传统的传播理论。
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在其《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理论。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因此,传播学中的“把关人”指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终止信息传递的作用。但是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对“把关人”的垄断被博客打破。博客以其自身技术上的低门槛和资金上的零成本,成为受众自主传播和接收信息的平台。一方面,博客本身还拥有着多渠道、多含义、双向性、互动性及非制度化的人际传播的活力。因此,兼有人际传播特点的博客能够及时收到受众的反馈,得到受众发送来的信息,在互动传播的过程中,传者与受者的主体不断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博客还拥有管理非中心化的特点,网络上的每一台计算机彼此相连,没有哪一台是其它计算机的中心枢纽,而且,博客使得新闻传播的主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任何占有传播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提供者和发布者,不必受“把关人”的制约,这就使传统媒体中集权的传播权利泛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满足了人们喜欢个性表达的嗜好。
二、博客对“把关”职能的弱化
博客为受众提供了一个信息传播的窗口,受众可以在博客平台自由地发表言论,得到别人的认可,同时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得以表达自我、释放自我压力,因此,现在的网络世界中随处可见各种言论和信息。博客使公众真正参与到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中,提升了每一位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无论从受众主体还是社会公共生活,博客改变了受众的生活空间,信息充斥在整个虚拟和现实的世界。
但是,博客也正如一把双刃剑,斩断了阻断信息的堤坝,同时,也让混杂着不良信息的洪流湮没了人们的生活。博客的出现赋予了大众自我表达、张扬个性的权利,极大促进了人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带来了类似“海啸博客”、“木子美”等虚假色情信息的大量堆积。因此,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受众不可能对各类信息起到有效的“把关”职能,相反,有些人还会因各种企图利用博客这个无障碍的平台散播非法言论、黄色信息等危害社会的信息。那么,博客的出现意味着“把关”职责的缺失么?
在博客世界里,受众们既是谣言的始作俑者,亦是虚假信息的终结者。首先,对信息的把关离不开受众的参与,另外,受众通过掌握信息传播平台可以监督大众传播机构和政府,更有利于信息的把关。其次,网站编辑是对博客信息的有效“把关人”,他们一方面要对信息的真实性、伦理道德、社会公德等进行审查,保留修改甚至删除的权利;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对博客信息进行有效筛选。例如百度空间各类博客都设立有“掌门人”,即编辑人员和博客管理人员,对有明显失据的言论、含不雅文字、有人身攻击倾向、与该版内容无关以及其他违反有关规定的信息给予删除等。最后,国家政府或相关行业组织制定的法律法规及职业守则等是最后一道“把关”。
只有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共同协调与配合,以受众作为网络安全和道德环境的总壁垒,网站编辑负责信息的筛选过滤,以及网络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才能实现对互联网的真正“把关”,确保信息的顺畅传播,从而为社会生活创造一个健康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科技时代新浪网,“2007年中国博客市场调查报告专题”.
[2]钟晶晶.突破人类交流困境的努力——从媒介技术演进看博客兴起.新闻记者,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