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概述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来源;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主要内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当代价值;探寻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在我国当代的价值。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来源
公平正义是社会中的重要部分,是不同社会,不同时代各个阶层的社会意识,它充满着阶级性和时代的局限性。马克思在汲取了前人优秀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实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的理论。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审核了自己对于公平正义的理解和论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前,他们的思考是建立在一种个人利益和一个集团阶级的利益上的,相对较小的道德利益范畴,进而把公平和正义等同于诚实、勤恳、忠义、守信等个人道德标准。随着古希腊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人们才真正的去思考出离自己或是个人之外的公平正义的标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我们当前的公平正义创建了相应的基础,也具有十分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在柏拉图的公平观里,主要有两个内容和方向,一是国家的正义,二是个人的正义,这两方面都构成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为以后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夯实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做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也在穷其一生地追求着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尽管他们没有对公平正义做出过相对系统和全面的阐述,但是他们在研究人类社会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在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环境里,在对唯物观点总结和辨析的同时,也囊括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思想,也在间接地探寻和追索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观。
首先,马克思认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点和起源就在于社会关系。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取决于所在的社会性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以及生产关系的阶段。阶级社会势必要发展到社会的不公平和不正义。
其次,公平正义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的发展,也就是劳动的实践程度和发展状况,而这些又植根于社会的法权观念和道德思想。做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公平正义观,是经济关系最为直接的反映,是一种更为抽象的表现,它是评价主体对于现实分配中所做出的选择和道德评价。
再者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认为自由和平等是有历史局限性的,是具体的,不是恒久存在的,当共产主义实现的时候,人们将不再高呼起要求公平和正义的口号,公正、平等是社会关系发展最终的一种状态。
第四,人们对于公平和正义的观念的理解是有阶级性和集团性的。恩格斯深刻地指出:“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这样的平等观念说它是什么都行,就不能说是永恒的真理。”。
最后,公平正义观是对于当下社会分配关系的神圣化希望。它的想法对于现实的经济关系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一定程度的破坏也是一种维护的权力,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适应的时候,那么还阐述这个时代是公平就是一种保守的神圣化,而当两相适合的时候,就是革命性的神圣化。
三、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主要特点
在批判地继承历史公平正义的论述之上,马克思形成了自身关于社会公平正义观的思想体系和理论。它不仅是对前人公平正义观的补充,也是对于未来社会的一种期待,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基本特征。
首先,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不仅有社会性,也是个体性的一种展现。在这种正义观中,马克思强调在社会中人是与社会紧密融合在一起的,相互依赖,相互生存,社会是人的社会,而人是社会中的人,两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的前进,这里所强调的公平正义观与自由主义的正义观是有所区别的,与社群主义的正义观也是不相同的,它主张社会与个人间的依存关系,马克思的观点正是以个人为出必发点,以整体社会为落脚点。
其次,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隶属于正义的实质。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质正义是形式正义的基础,它不仅表现为制度和法律的正义性,也表达出政治,社会,经济的正义性。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
再者,公平正义的永恒性是历史性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认为对于真正的公平正义的追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要求。虽然是永恒不变的追求,但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发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人们也一定不会把对于公平和正义的要求,列入到意识和上层的建筑领域之中。由于受经济的影响和制度的制约,人们当下才会渴求社会公平,人间正义。这永恒性是相对的,历史的,是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消逝的。
最后,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理想指引着公平正义的现实。马克思指出,对于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是一种理想,是一种可以实现的,变成现实的美好愿望。马恩强调过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正义只有在共产主义的时代才会真正的到来和实现。理想要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手段去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不断地用理想指引着实践,提升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才会在未来的某段时间里让梦想成真。
四、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当代价值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当代的社会中也指导着我们不断地前进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在当代也有着非常实际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首先,平衡张力。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也是一步步地才把公平正义提上日程。它认为以劳动的标尺分配才是平等,但仍然还是存在着许多的局限,但马克思主义相信,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共产主义完全实现,发展到其高级阶段的时候,人们眼中的公平正义也会改变其原有的实质,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化解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张力,给人们更强大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意义。
其次,辨析关系。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辨析了实质主义和形式主义之间的关系,它提示了私有财产必定会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实质,并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制度权利和义务的不统一性,弘扬了全体社会整体的平等和公正。对未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也正指导着当代中国,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迈进,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前瞻性的,是指导性的。它促进着我国各个方向趋向于公平,教育的公平,法律的正义,机会的公平,制度的正义等。对构建我国和谐友好的社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蒋正明,冯继康.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正[J].文史哲,1998.
[3] 王天义.社会经济发展与公平正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
【作者简介】
张梦阳(1993-)女,辽宁营口人,单位: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