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冬梅(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产业结构变迁及其要素配置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转型的影响
■ 陈冬梅(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内容摘要: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分析,本文发现产业结构变迁中要素重置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提升效果,并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中要素重置效应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模式,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产业结构变迁 要素配置效应经济增长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这无疑要依靠国内产业结构的改变。但是随着市场逐步稳定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我国的产业结构也降低了调整的速度。不少国内学者探究我国经济的增长与要素配置之间的关系,期望得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结论。在此背景下,进行此领域的探索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前人研究表明,非均衡性一直是经济在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之前进行发展的特性之一。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结构红利”。此概念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引起的一系列影响。要素之所以会进行重新配置主要是由于各部门分工不同产生的质量与生产效率上的不同,致使要素的随机流动,最终实现要素配置的有效供给及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率效应
我国的经济增长情况和各产业经济增长的要素效应情况如表1所示。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知,技术效应与要素配置效应在各个产业与经济总体中始终有着较大差别。静态要素配置效率与动态要素配置效率的值均为正值,即要素配置的变化对经济发展有着证明的影响。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要远高于其他两种因素。然而,这并不代表其余两种因素的变动是可有可无的。与其相反,三种因素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是有着同等重要地位。
在第一产业的数据中,静态与动态要素的重置效应均为负值,说明二者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负向的影响作用。而劳动力密度的提高对此有着减弱的作用。在第二产业中,技术效应同样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远重于其余两种因素的影响。而在第三产业中,显而易见,经济的发展受到要素配置的影响最大。这是由于劳动力的显著增多,提高了第三产业的技术水平的缘故。
(二)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应趋势
本文将近三十年间的各类产业中要素配置改变效应的趋势与经济的总体水平结合起来,并分析了其对社会中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度。其中,要素配置的改变效应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1.总体经济中随着时间改变而产生的要素重置变化趋势。在图1中,劳动生产率在要素重置效应下,贡献度分为三个时期,1988到1999年为第一个时期,这时在整个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值中,要素重置处在高位。这个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很多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乡镇,乡镇工业部门中劳动力快速攀升,然而在完成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乡镇工业部门转变时,要素重置效应也就随之被削弱。在1998年和1999年两年间,要素重置效应已经出现负值,在此期间经济增长中要素重置所起的作用也是负作用。这是因为乡镇企业在工业中处于最低端,拉动劳动生产率提高具有一定难度,当饱和之后,就会出现负面效应。1999年到2004年是第二个时期,在这个时期虽然要素重置效应仍然呈现走高的态势,但与第一时期贡献度相比,已经大大的落后。不过此时的要素重置效应主要是从乡镇向更高端的城市工业部门迁徙,此时劳动力主要迁徙的工业部门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这样就是提高了整个劳动生产率的效率。2004年到2014年是第三个时期,该时期劳动力从生产密集型产业向外贸出口行业和服务产业迁徙。此时的要素重置效应的贡献率快速的提高,在2014年,又到达了一个新的贡献峰值。
2.要素重置效应在三大产业中的变化趋势。在图2中,要素重置和技术效应在第一产业中的走向,第一产业中要素重置效应在1987年的贡献度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不过在第一产业中的技术效应较快增长,因此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也在快速增长,不过要素重置整体的效应仍旧是负贡献值。
图1 经济总体的要素重置效应变动趋势
图2 第一产业的要素重置效应与技术效应
图3 第二产业的要素重置效应与技术效应
表1 产业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应
在图3中可看出要素重置和技术效应在第二产业中的走向,这时要素重置主要是归为三个时期的变化:第一个时期在1987年到1999年之间,在1986年之前劳动生产率中贡献度较大的是要素重置,特别是在1993年这一年,已经超过基数效应,成为生产率中贡献度最大的要素,这时整个社会中要素重置效应是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最大要素。在到了1995年至1999年这五年间,要素重置效应在劳动生产率中的贡献度呈现走低态势,而到了1998年这一年直接为负贡献值。在1995年到1999年这五年间,主要是依靠基数效应来拉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这与1995年之前的生产结构变迁有着很重要的关系。而第二个时期,在1999年到2004年之间,该阶段呈现出前半个时期要素重置的贡献度上升,而下半个时期贡献度不断减弱的趋势。这与技术效应对劳动生产率贡献度的增长有很大的关系,这也说明了技术的提高是该时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从2004年到2014年之间是第三个时期,此时要素重置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度又有较大程度上的提高。
从图4中可知,在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度中,要素重置的幅度不大,呈现出平稳态势。1994年以前,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度,技术效应的占比一直低于要素重置,1994年之后,要素重置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度开始下滑,不过对于第三产业的贡献度还是较为显著,且呈现出稳定性。
图4 第三产业的要素重置效应与技术效应
表2 分阶段两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配置
(一)理论模型
按照1992年Coelli的方式,将分行业部门随机产生的前沿生产函数设定之后,形成以下公式:(1)
在上列的公式中,设立的16个行业部门用i=1,2,3,……16来表示,生产部门的增值用Yit来表示,劳动和资本存量是两种投入要素;随机产生的干扰项用ε来表示,假设噪音是呈正态分布,生产函数用f (x)来表示;假设截断正态分列用uit来表示,主要是代表行业部门的技术效应;在公式(1)中将对数取出,然后再通过对时间来将一阶导数取出来,同时除以Y可以得出:
上列公式中,资本和劳动用j=1,2来表示,将全要素增长率分解公式运用起来,可以将TFP即全要素的增长率的公式得到,如下所示:
在公式(3)中,全要素增长率用TEPit来表示,就如同公式(3)中看到的,在等式右侧的四项是被全要素增长率所分解而成,这四项是由技术提高、技术效率、要素重置和规模效应这四个部分组成。而在右侧中在右边数第一项,就是所研究的要素重置,这里使用REC来表示。
为了能够厘清要素重置效应和全要素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应当将各部门中的估量参数得到,然后代入到公式(3)中进行计算。再将16个二三产业部门的面板数据的生产函数进行计算:
(二)行业部门的全要素增长率和要素配置效率
表2为TFP以及要素配置在分时段两次产业变迁中的变化。第二产业十一个行业部门于第一时期(即1994年到2003年)TFP年均增长值为6.2个百分点,其中要素配置的增长百分比为2.4%。这一数值与2009年张军等人计算得出的结果有少许出入,但是仍在总体上表明第二产业十一个行业部门的要素配置效率以及TFD增长率的总体状况。第二产业于第二时期(即2003年到2009年)的TFP年均增长值为8.8个百分点,其中要素配置的增长百分比为1.9%,以上体现出第二产业在步入21世纪之后TFP增长率有一定的提高,而要素配置则相对有所下降。这一时期要素效率对全要素增长比率的促进作用有所下降,而技术所产生的促进作用有所提升,这体现出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所产生的要素配置效率有所降低,所带来的促进第二产业增长的作用慢慢减少。
第三产业五个行业部门于第二时期(2000-2008年)的要素配置效率所对全要素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第一时期,这表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促进了要素配置效率持续提升,推动了第三产业发展。
依据十六个行业部门的核算结果,可知各行业部门的要素配置效率增长比率以及TFP增长比率。由此可知,在第二产业部门中,要素配置效率以及生产率涨幅较快的为机械设备制造业、纺织缝纫皮革、其他制造业以及食品制造业;而一些行业增长则较慢,主要为石油炼焦煤气化工业、蒸汽电力生产供应业、采掘业等行业,甚至其中一些行业增值为负值。所以第二产业里面,产业结构变动所引发的要素配置作用推动了轻工业的发展和进步。而第三产业里面,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商业餐饮业等行业的要素配置效用以及生产速率的涨幅较快,出现负值的则是运输邮电业,体现出其要素配置效用的衰退。从中可知,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造成的要素配置效用促进了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金融保险、商业餐饮、其他服务业这四部门的增长。
本文运用偏离-份额模型,针对我国产业结构从1988年到2014年之间的演化轨迹,对其所产生的要素重置效应,以及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据此,使用分行业前沿生产函数研究分析了第二产业中十一个行业部门,以及第三产业中五个行业部门的要素重置效果及反应,最后得出产业内部结构与产业间结构产生的变迁所衍生的要素重置效果及反应,可促进经济实现内涵式增长这一结论。如今,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推动了新型工业以及服务业的进步,因此,在发展新型工业以及服务业时,需要充分利用要素重置的积极效用,提升社会整体的劳动生产效率,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内涵式的长效增长。
参考文献:
1.唐玉娟,高家颂.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1978-2010年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2(21)
2.赵春雨,王平,安树伟.生产率增长、要素重置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文献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2(11)
3.彭冲,李春风,李玉双.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3(3)
4.陆辉.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状态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4(28)
5.苏建军,徐璋勇.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理论与经验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2)
6.俞剑,方福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演变[J].经济学动态,2015(7)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