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学者”获世界级发现该反思什么

2016-06-30 13:48刘志权
时代人物 2016年6期
关键词:世界级科研经费生境

刘志权

科研经费不应该只是通过逐年的考核,严苛的审核,人为营造一个怀疑戒备的生境,浇灭宝贵的科研热情。

“三无学者”的身份,世界级的科学发现,韩春雨让中国学术界为之沸腾之后也在反思——如何才能让科研经费管理激发出最大的效能,真正转化出成果呢?

最近有两则新闻引发了民众对科研经费的关注。一是说,5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刊发韩春雨题为《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韩春雨的NgAgo技术有望媲美甚至超越当下炙手可热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三无学者”(无名校身份、无名气、无职位)身份,世界级科学发现,韩春雨让中国学术界为之沸腾。另一个新闻则是,近日科技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回答科研经费方面提问时,尽管迎合民间呼声旨在宽松,却看得出似乎依旧患得患失,有媒体干脆以“防止个别人套现科研经费”作为题眼。

把两则新闻放在一起看,一边是严格的科研经费管理;一边是无欲无求的科学家。这种对比挺像一则天然的民间故事。比如说,一个富豪家产万贯、管理也严格,几个儿子却始终干不出啥成绩;而邻居的孩子,尽管家境一般,却好学上进,轻轻松松高中状元。

个中原因,或者说“寓意”是什么?有句老话,内因决定外因。大凡历史上伟大的成就,很少是受功利的趋动,而是出自内心的“热爱”。去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时,正好逢上黄晓明的婚礼,民众颇为科学家鸣不平,大意是“科学家研究一辈子不如明星一场婚礼”。不过,这种不平未得要领。因为在有些人眼里,科学研究从来不是如外界想象的那样枯燥,而是乐在其中的。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就已经是对科学家最好的褒奖。

这么说不是说科研经费不重要。毕竟,当代高端科研领域的成就,很多研究还是需要靠先进的实验设备、优良的研究团队来达成,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这时,科研经费当然会兼具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让科研经费管理激发出最大的效能,真正转化出成果呢?说白了,还应该始终牢记科研经费的“初心”:它应该着眼于保护、调动、呵护科学家的热情,而不只是作为奖励或标的,转移分散研究的注意力,刺激人们对它的不恰当追求;它不应该只是通过逐年的考核,严苛的审核,人为营造一个怀疑戒备的生境,浇灭宝贵的科研热情。归根究底,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没能避免“科学管理”对“人”的忽视。要保护科学家的热情,就需要放宽心,需要信任,创造宽松自由的外部环境。信任体系下,免不了有人会“浑水摸鱼”;但也别忘了,如果因噎废食,会走向反面,“水至清则无鱼”。

因此,科研经费管理还是要适当“放”。“放”不是放任不管。一方面,需要从“保护热情”这个核心出发,重新审视我们的经费管理体系,让政策相对宽松;另一方面,还需细化事后的监督执行。规章适当“松”,监管一定“严”。如此,也许反而可以“放”出一片蓝天。

猜你喜欢
世界级科研经费生境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在世界级网红机场,买买买才是正经事
IT技术力助世界级FPSO交付巴西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
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种接骨草的光合特性
泉州湾洛阳江口2种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