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
近年来,制毒贩毒手段花样翻新,公安部门的应对手段也随之不断升级
“在整体形势向好的情况下,广东省的毒情仍然面临着日趋复杂的新挑战:合成毒品和新型毒品疯长,毒品的网络犯罪日益猖獗。”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副总队长孙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据了解,自2015年以来,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共已查破毒品案件698起,捣毁制毒窝点3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86名,强制隔离戒毒3071人,缴获各类毒品5.22吨。
这支被称为主力军的“缉毒”力量,是如何克服毒情中的新挑战的?
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局长邓建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当前广东毒情虽然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但毒品走私依然活跃,“当前广东毒情形势严峻,毒品消费、制毒犯罪、毒品集散全国第一。”
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各种化学合成类新型毒品不断出现,毒品案件的犯罪手段、方式、贩卖渠道等更趋隐蔽。
“目前广东毒品消费市场已从传统型的海洛因向新型毒品冰毒、K粉、开心水、奶茶粉等转变,尤其是冰毒。从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近年来查获的毒品案件来看,冰毒数量占到98%以上,已取代海洛因成为市场上的头号毒品。”上述负责人说。
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毒品制作条件简单、配方容易获取。据介绍,制造海洛因等毒品需要专业的工具和制毒场所,因此容易暴露。而配制“开心水”“奶茶粉”等混合型毒品非常简单,只要购入相关原料、掌握配方,在居民楼里就可以完成毒品的制造。
“以冰毒为例,其制作成本极低,国内出厂时只卖到每公斤2万元,但加上运输成本,经过海上卖到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市值可翻10倍以上,利润极高。”上述负责人说。
不仅制毒场所越来越难查找,贩毒过程也正变得隐秘。
现在,毒贩甚至开始用“网购+快递”交易。他们选择用QQ、微信等方式确定交易信息,用支付宝、网银等付款,然后伪装毒品,让快递员送货上门,实现“人毒分离”、“钱货分离”。
即便追踪到了毒品来源,抓捕过程也不容易。
以“1·26”特大走私毒品案为例,据点假借“快递公司”、运输车辆套牌假牌、反跟踪意识增强等因素,一度令侦查员“头疼不已”。
尤其是硬件上的差异,让专案组心有余悸。
贩毒团伙的车辆以进口高档德系车为主,多经过升级改装,车况和性能直逼赛车,在高速公路上肆意飙车、超车,时速可轻松超过160公里。“反观专案组的跟踪用车,跟得很吃力,不到30分钟就跟丢了。”参与追踪的侦查员张勇心(化名)说。
“贩毒团伙的藏毒手段更是花样翻新。”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政治部张成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一次缉毒过程中,边防官兵发现,贩毒团伙将毒品分成小包,藏在女式凉鞋高跟部位的夹层中,利用热塑机将鞋面和鞋跟粘合,再经外包装通过物流运往境外贩卖。
“为让‘凉鞋顺利通过安检,他们还将小包毒品的外层裹上一层‘特殊材料,以此来干扰X光机。”张成斌说。
为提高官兵的缉毒能力,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专门邀请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实战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禁毒工作教员,对全省18个支队级单位开展为期两周的禁毒技术巡回授课,对禁毒工作的形势任务、毒品的类型和识别、查缉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全面讲解示范。
邓建伟向本刊记者介绍,一般大宗毒品交易过程中常伴随枪支危险,往往“枪毒同源”。
据介绍,陆丰“三甲”地区在2014年前形成多个制贩毒“堡垒村”,构建了集原材料购入、生产加工、成品销售为一体的“毒品经济产业链”。汕尾、揭阳两市一度成为中国冰毒最大来源地。
曾有媒体报道,陆丰当地毒品产业链背后曾有涉黑势力支持,拥有枪支武器对抗当地公安机关。
“当地公安多半出于自身和家人安全,不敢轻易出手。正因如此,属于武警力量的边防总队,往往要发挥禁毒主力军的作用。”一位缉毒一线人士说。
另外,据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介绍,在长时间的接触和贩毒、制毒团伙利益诱惑下,陆丰当地部分公安人员沦为了毒品犯罪的“保护伞”。
为此,2013年底,广东省公安厅展开了“雷霆扫雷”行动,抽调各警种共3000人,其中公安边防警力1600人,跨区增援汕尾三甲毒品重灾区,协助打掉制毒窝点77个,摧毁制贩毒犯罪团伙21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97名,缴获各类毒品3.6吨,制毒原材料23吨及制毒工具一大批。
2014年底,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公安边防部门办理毒品案件工作指导意见》,在全国首创并推行公安禁毒和边防禁毒的“双轨制”工作模式。
在此模式下,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拥有对全省行政区域内走私、制造、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案和走私、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案的管辖权。
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公安边防部队与地方公安机关办理毒品案件的协作配合,也为“多部门联动”奠定了基础。
孙胜在评价“1·26”特大走私毒品案时说,多警种多部门跨地区联动是关键。
“在该案线索前期排查、立案侦控等整个侦办过程中,边防部门始终与广东省公安厅禁毒、技侦部门、东莞市公安局等单位情报共享、互通有无,进行了全方位的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