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版《茶花女》:以不变应万变

2016-06-29 19:09李澄
歌剧 2016年4期
关键词:茶花女歌剧院邮轮

李澄

3月中旬,上海歌剧院在上海大剧院首演了他们的新版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吸引了上海人的眼球——180。舞台环幕多媒体的海景幻境,海上邮轮的舞台设计,将三幕四场巴黎、乡间、巴黎的场景变成了邮轮从上海出发,途经卡萨布兰卡,最终停靠巴黎的全新情境演绎,这是上海歌剧院邀请北京戏剧名导易立明执导,并由他的新蝉工作室制作的全新版本。先期,人们的期待相当高,毕竟是《茶花女》,更何况是在上海,人们对经典歌剧的新鲜版本显然是有高度的好奇心的,尽管是上海歌剧院的全华班阵容,开演前三场的票子已经告罄。

上海歌剧院邀请北京名导易立明和他的新蝉工作室,应该看作是剧院艺术生产的一次大胆尝试和过渡。这次对易立明的邀请,应该是源于两年前他为天津歌剧院全新制作的“天津卫版”《茶花女》。相比于这一次的上海歌剧院版,“天津卫版”则显得更加激进一些,如果沿着这个路径观察,易立明的《茶花女》版本似乎还会有第三个、第四个,甚至更多个的可能性。易立明也曾经就这两个创意性版本的《茶花女》表态:毕竟是戏剧导演,如果是“原汁原味”的制作,宁可不接这个活儿。的确,从舞台和戏剧的角度来看,如果永远是传统版本,肯定会产生审美疲劳,更难以为这些“文物”带来新鲜活力。可以这样说,上海歌剧院邀请易立明的全新制作,既是一次“海上”冒险,也是一次向社会宣示“海派”歌剧院有别于“京派”,更加崇尚艺术求新的实证。

有趣的是,易立明的“天津卫版”和“上海邮轮版”,都把故事的时间放在了民国年代,但两个海港城市所体现出的文化传统和气息,却大相径庭,这也为易立明的创意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天津卫版”中,易立明第一次尝试中文字幕使用民国时期外国人名字的中文译法,比如薇奥莱塔就姓魏。更为激进的尝试,则是模仿昆曲唱腔的文体翻译歌剧唱词,所带来的观演趣味,已经大大超越了这部歌剧原有的内容,但也限于唱词执笔者的传统文学尤其是戏曲文学的功力,效果尚不能达到预期。这个尝试是非常令人惊喜的,它不仅仅在文体上试图“回归”民国时期以传统中国文字“垫底”的“信、达、雅”文学戏剧翻译风格,更将传统戏曲曲牌的修辞和行文“强行”“融入”。可以说,这是易立明作为一个戏剧导演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因为这样的形式在中国的舞台戏剧史上并未出现过。这种处理是易立明为给观众强化“时代”特征的文学“道具”,属于舞台制作的一部分,而非简单的原文直译。它的“激进”和独特之处,就在于这些字幕是可以脱离于舞台戏剧进程而单独欣赏的。

但这一次为上海歌剧院制作的“海上邮轮版”,易立明并没有继续中国戏曲文学体中文字幕的尝试,而是延续了标准的中文译本,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那个自始至终占据舞台中心的邮轮甲板上。舞台制作和人物的逻辑关系,才是这个版本的核心。

这条邮轮是无法移动的,所以,易立明为它设计了一个180°环绕舞台的多媒体大屏幕,移动的云天、冰山、海浪让人能够感受得到船在行进中,第一幕的启航,快速移动的海水、浪花、渐渐远去的老上海外滩的景物,让很多观众甚至有了晕船的眩晕感……

易立明为《茶花女》的三幕四场设计了出发前的老上海外滩、海上畅游、中途停靠的卡萨布兰卡港和终点站巴黎四个代表性的场景,沿岸的景色、建筑则提供了更多真实的地理位置感,这也是易导戏剧逻辑合理性的主要支撑点。不过,这个多媒体的制作还是存在一些缺陷,如此巨大的环幕播放的是由普通二维图像镜头和摄像机拍摄的景物,并没有能够很好地适应180°环幕的透视特性,尤其是移动中的船的透视会随时发生不合规律变化,令人看了不爽。

“海上邮轮版”,让邮轮成为了一个小社会,应有尽有,第一幕的舞会就在甲板上,是非常合理的。易立明让年轻帅气的男主人公阿尔弗雷多,以乘客的身份出现,而女主人公薇奥莱塔则是船上的歌女,所有的人都是邂逅相遇,而帅哥看上美女已经不再需要其他理由。

第二幕一场的乡间别墅,易立明让它变成了船上的游泳池。而停靠在卡萨布兰卡,一方面是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讲,卡萨布兰卡家喻户晓且充满神秘和浪漫色彩,是旅游休闲的梦想之地。另一方面则更为男主人公阿尔弗雷多的父亲老热尔蒙听到儿子与薇奥莱塔相好消息后,半路登船出手阻拦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为二场的赌场提供了更多的合理性。

这一幕的第一场男主人公是泳装登台,而女主人公也是以闲适的吊带装出现。不过,这两款服装都极度考验演员的身材,在设计上只考虑到了剧情的需要,并未考虑到演员的实际情况,可以说不是最好的选项。我还是信奉一位女同胞的穿衣哲学:衣服是为了遮丑的。

二幕二场从来都是导演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场,“天津卫版”中,易导为吉普赛女人算命场景,设计了中式茶园戏楼里的“女子乐坊”,非常出彩。而这一次的“海上邮轮版”里则设计了阿拉伯肚皮舞,不仅强调了地理位置,更展示了当地的民风。稍嫌遗憾的是,这些舞蹈演员显然不够熟悉肚皮舞的技术,如果放开些思路,不妨邀请肚皮舞俱乐部演员参演,风格和技术都能够保障,演出费没准儿也都能免了。斗牛舞是这一幕热闹的核心,易立明更设计成了五位十三四岁的小男生的爬杆杂技,技艺之高超、表演之惊险,令全场观众欢呼叫绝,掌声和喝彩声甚至超过了给男女主角的。这多少有些“喧宾夺主”的感觉,但那几个孩子的表现实在太精彩了,这在歌剧中出现,只能映衬出几位主演还不够精彩。必须提到的一个遗憾是在这一场阿尔弗雷多当众羞辱薇奥莱塔的场景,所有的人都在愤怒地指责阿尔弗雷多,却长时间地置躺地不起的薇奥莱塔于不顾,甚至她的闺蜜也没有看她一眼,一直“等到”老热尔蒙闯进来,先指责儿子的鲁莽无理,再去关心搀扶起薇奥莱塔,这个设计不够合情合理。

第三幕,易立明设计了一个大雪中停靠在巴黎码头的邮轮甲板上清冷的场景,这也是这个制作中最具争议的场景。因为女主人公罹患肺痨濒临死亡,却坐在漫天大雪中的邮轮甲板上,虽然医生、仆人和男主人公都一再为她披上外衣,但那显然是不够的。考虑到这个不能移动的船甲板舞台,女主人公的这个死法的确有几分无奈。易导的“以不变应万变”,终归还是有它的局限,但也未必没有破解的办法,就看下一步的修改调整了。

此次,上海歌剧院的演员阵容,A组的女一号薇奥莱塔由歌剧院“一姐”女高音徐晓英出演,男一号阿尔弗雷多由当下中国青年男高音中第一实力的韩蓬出演,老热尔蒙由男中音孙砾出演,上海歌剧院前任院长张国勇执棒。不过,首演似乎还没有在舞台上磨合顺畅,徐晓英和韩蓬显然受到了影响,没能发挥出最好的声乐状态,相比而言,徐晓英大抒情的嗓子很难完成好第一幕华丽婉转的花腔唱段,倒是在第三幕“读信”一段,我们听到了她最精彩的演唱。现场看徐晓英的演出不多,我一直都为她多年前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的《修女安杰莉卡》的精彩精确的表现、“附体”式的角色气质所折服,堪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名家的版本媲美。但这个薇奥莱塔,除了第三幕“读信”的独角戏之外,无论是技术还是气质都不是那个味道,看来薇奥莱塔真不是她的戏。endprint

猜你喜欢
茶花女歌剧院邮轮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邮轮经济的“冷”与“热”
安发 豪华邮轮梦想启程
茶花女吊灯
歌剧《茶花女》剧照
茶花女柳依依
意大利邮轮触礁酿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