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福忠
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报纸的印刷量很大,以至于没有足够大的空间存放,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丢掉一批。一份报纸一旦丢到垃圾筒,其中的新闻也就寿终正寝了。但是,网络有无限的储存空间,供读者日夜阅读,更可以通过搜索与社交网络的传播不断增加读者数量,所以新闻的寿命必然很长。但一篇新闻究竟可以维持多久的关注度呢?两年以前据阅读管理Pocket App的研究报告,一则新闻平均寿命为37天。
37天听起来似乎很长,但这是两年前的统计。对网络世界来说,两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这两年网络信息的急速充斥,分散了大家的时间,也分散了对新闻的关注。那现在一则新闻的平均寿命有多长?还不到3天,准确地说只有2.6天,也就是3天之后一篇新闻就很少有人感兴趣了。
在线媒体数据分析机构Parse.ly从几百家大型新闻媒体分析读者的行为,下载页数、访客人数、停留时间、社交网络分享等数据,估算一篇报道在网上停留的时间。这项研究经过两个月,从每一新闻媒体撷取5000篇最热门的报道,算出每篇报道在网上停留的中间值是2.6天,其中一半文稿下载页数占总下载页数的90%,停留时间小于2.6天,另一半则多于2.6天。
研究另一发现是社交网络可以帮助延长新闻寿命,特别是Facebook,可以使新闻报道的中间值多加1~3.2天。但并非所有社交网络都有延长的功效,美国亚利桑纳大学以12家大型新闻媒体研究结果,发现放到推特的新闻报道,消失的速度在10~72小时不等。
但总是会有例外,2013年《纽约客(The New Yorker)》杂志发表了一篇1万多字的报道,详述美国海军“海豹”狙击手Chris Kyle被谋杀的调查经过,这名在战场上狙杀160名敌人的军人,却在2006年在家乡无故遭人杀害,当时自然是重大新闻,效应也许不止两三天,而且经过两年之后,再次报道时这篇文章又一次得到了广泛关注。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这篇报道成为Google搜索的“深入文稿”,代表高质量的内容,二是《美国狙击手(American Sniper)》影片的上映,这是一部讲述Chris Kyle生平的影片,轰动一时。所以《纽约客》杂志再把这篇报道放到网站首页时,这篇报道在Facebook上被分享了5000次,在Twitter上被分享了900次,原稿一字未改。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惊爆焦点(Spotlight)》,更能引发回忆。2001~2002年,美国波斯顿环球报以“焦点小组(Spotlight Team)”为名,查访当地天主教神职人员性侵儿童丑闻,发现当地总主教在10年之内,私下解决了对70名神职人员的虐儿控诉,“焦点小组”终于在2002年初宣布震惊全球的报道,后于2003年获普力兹公共服务奖。
事隔十几年,拍摄成电影,由演员一对一分别饰演“焦点小组”每一个人,演活了当年的编辑部,获奥斯卡6个奖项提名,获最佳影片与最佳原著作两项大奖,至今余温不减。
波斯顿环球报当年的报道再度在网上流传,有兴趣的读者可浏览2002年1月6~7日连续两天的报道。
有人回忆说,惊爆焦点让调查新闻再度赢得奥斯卡,这当然是指第一次的水门事件。1972年共和党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竞选连任,属下夜探民主党总部水门大厦被捕,尼克松第二天就知道却谎称不知情,幕僚也为之掩饰,经《华盛顿邮报》两名记者锲而不舍地追查,终于让连任成功的尼克松总统承认说谎,辞职下台。这段调查新闻1976年拍摄成电影《All the Presidents Men(大阴谋)》,获8项奥斯卡提名,赢得4项大奖。
虽然不是每则新闻报道都有这样的机遇,但社交网络确实可以找来别处找不到的读者,让新闻报道延长停留的时间,甚至有人用“黑客”来形容Facebook的市场吸引力,当然这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 Tow Center主任Emily Bell,最近在英国牛津大学以《就我们所知的新闻末日以及脸书如何吞食新闻》为题发表演说,她的论点很简单,新闻媒体已经丧失了新闻传播的掌控权,而这些代为传播的技术平台,能量越来越强。她呼吁这些Facebook等传播平台的“大人们”,要同时尽一些新闻的责任,把自己看成是“出版人”,而不仅仅是技术公司。
演讲最后她幽默地说:“也许下一次有人问扎克伯格:你做的是出版业还是传播平台?他会回答:这有什么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