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赴乌兹别克斯坦特约记者 巴斯
自2013年阔别乌兹别克斯坦,一晃三年过去了。每每回忆这个在历史上被称为“大宛”的国家时,总是感到饥肠辘辘。因为好吃的太多!无论是甘甜如饴的水果、食指大动的烤肉、还是麦香扑鼻的烤馕,都令人欲罢不能。但有一样东西最令人怀念,这就是被称为乌兹别克“国饭”的抓饭!所以当记者近日重返首都塔什干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抓饭!
“中亚抓饭中心”超级火爆
最好的抓饭,并不是在什么星级酒店,而是隐匿在烟熏火燎的大排档间。在塔什干究竟有多少间饭馆能做抓饭,根本无法统计。因此有多少家饭店,就有多少种风味抓饭。不过,当地人最推荐的餐馆还是这一家“中亚抓饭中心”。光听这名字,是不是就已经感到霸气外露?抓饭在中亚各国十分普遍,但这里敢号称中亚抓饭中心,一定有它的道理。
穿过葡萄枝蔓爬满的长廊,抓饭中心五口大锅出现在眼前。五米开外,早已是奇香扑鼻。记得记者第一次到这里时,仅剩最后一点,想多要一份都没有了。而这一次为了能大快朵颐,果断提前了半小时,但也仅剩两锅了。这家店从11点开门,卖到下午三点,从来都是人满为患。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做抓饭直径一米多的大锅,当地人管它叫“喀山”。没错,和俄罗斯那个城市的名字完全一样。据说,当年鞑靼人抵达喀山时,看到当地的地形非常像做抓饭的大锅,脱口而出:喀山!于是这种大锅居然就成了一个城市的名字。
只见大锅里盛放着两三只完整的羊腿,胡萝卜条、炒得焦黄的大米,正热腾腾地冒着香味。厨师麻利地用大铲子把饭盛进青花瓷大盘子,另外一个厨师则把羊腿肉切碎,放在饭上,然后放上一枚鹌鹑蛋、一枚鸡蛋,最后再切上一片马肉香肠作为点睛之笔。厨师说每口锅50公斤大米,做一锅饭要3个多小时(如图)。
端着这一大盘抓饭,记者早已垂涎三尺。羊肉的鲜香、胡萝卜的甘甜、调料的浓郁,交织在一起,一口吃下去,满满的都是幸福!这家店没有菜谱,因为只有一道菜——抓饭。其它的配菜,也不过就是凉拌西红柿、黄瓜之类的简食,以及烤制的馕。这样的一份抓饭只要8块钱人民币,如果再加一份肉,也不过区区12元。
第一美食,一家一个味
当地朋友芭诺说,抓饭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一美食。过去突厥人是游牧民族,以放牧打猎为主,所以需要热量非常高,非常有饱腹感的食物。而抓饭正满足了这一点,有肉、有碳水化合物、还有蔬菜。因此当地有一种说法,早上吃一顿抓饭,一天都不会感到饥饿。
在乌兹别克斯坦人人都会做抓饭,但是由于对食材、调料、火候的掌控不同,因此每个人做的味道都可能截然都不同。“一家五口,能做出五种味道来,”芭诺说,虽然人人都有做抓饭的诀窍,但制作抓饭的基本流程大体是一样的:先把油烧开,然后依次放入洋葱块、肉(最好是羊肉)、胡萝卜条、鹰嘴豆,加盐翻炒,加水炖一个小时,然后再上面加入大米。再次加水把大米覆盖上,然后加入小茴香、姜黄、辣椒、藏红花、葡萄干等,盖锅盖小火焖制20分钟左右即可,最后再将整锅的食物翻炒一遍,让食材充分混合,就大功告成了。
与大米种植历史相当
抓饭的历史悠久,几乎与种植大米的历史相当。据悉,抓饭最初并不是诞生在中亚而是印度,属于素食之一。而当抓饭传到波斯以后,人们在饭里加入了肉类以及当地香料,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中亚抓饭。关于抓饭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一千零一夜》中。如今抓饭以中亚为中心,向土耳其等地传播,并通过古丝绸之路向东进入中国,向西进入欧洲。17世纪抓饭已经出现在法国宫廷菜谱。如今,抓饭早已成为世界食品深受人们喜爱。
如今大家都用勺子吃抓饭,但既然是抓饭,顾名思义一定是要用手抓着吃才正宗。原来早年间抓饭并不是经常能吃到,只有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才能吃得到。吃饭时客人在地毯上席地而坐,面前铺一块干净的餐布。随后,主人家的女眷拿着水壶帮客人用水净手,然后把抓饭放在餐布上,请客人直接用手从盘中抓食。
乌兹别克斯坦人喜爱抓饭,几天不吃便会觉得没精打采。当地男人甚至把抓饭视作壮阳食品,因为烹制抓饭时,肥羊肉会慢慢焖出大量羊油,男人们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