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姝伶
重庆打造西部地区临空经济高地的思考
◎刘姝伶
摘要:重庆处于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的交汇区域,具有发展临空经济的适宜条件。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城市的临空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把重庆打造成西部地区临空经济高地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临空经济;优势;对策
20世纪90年代我国临空经济开始萌芽,最初主要出现在发达地区的空港周边区域,目的是吸引外向型企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各地陆续开始依托机场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希望以此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1.具有强大的航空枢纽
民航机场通过运送旅客和货物,将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联系在一起,是航空运输的核心部门,同时也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基础。航空枢纽机场具有远大于一般机场的客流、物流,从而跨过某一个“门槛”,使机场从传统意义上的单纯运输节点上升为强力吸引经济实体和要素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这种集聚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航空枢纽机场硬件和软件不断升级,形成航空枢纽和临空经济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2.具有良好的基础潜力
发展临空经济不仅要有强大的航空枢纽作为基础,还需要有良好的产业(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基础、良好的人力资源储备、良好的资源组织和配置能力,这些都会有助于形成临空产业集群,为临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即使不具备很好的现实基础,也必须要有较大的改善和提升潜力,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使经济主体对该地区临空经济发展充满乐观的预期。
3.具有优越的发展环境
这里是指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本地市场的强力支撑。政策支持包括邻近机场的产业发展载体(如各级经开区、高新区、创业园区、商务区等)和特殊功能载体(如航空开放口岸、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市场支撑主要是指能够吸引外资进入,并且会有大量本地或周边的外向型企业迅速跟进配套,从而聚集人才和其他要素资源,促进临空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和本地化发展。
北京、上海、广州和天津等城市都具有强大的航空枢纽,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基础良好,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支撑方面都有优越条件。这些城市的临空经济发展较早,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为国内其他地区临空经济发展作出了示范。
1.各城市发展临空经济的优势
(1)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北京作为我国首都,独一无二的区位条件成为总部经济青睐的对象。凭借这一优势,2014年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批准设立,以首都机场为核心,总规划面积178平方公里,起步规划区面积约56平方公里。2015年,临空经济核心区实现属地税收98.03亿元,较2014年同期增长19.0%。
(2)上海临空经济的“一城一园”。上海地处长三角门户位置,拥有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以及我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平台优势。以浦东机场为依托,形成了以航空货运物流、航空维修和航空商贸等临空经济为核心的祝桥航空产业城。以虹桥机场为核心,形成了具有涉外优势的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并于2015年设立上海虹桥航空服务业创新试验区。
(3)广州空港经济区。广州背靠香港,是珠三角的门户,拥有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白云机场定位为全球综合航空枢纽,通过“空陆联运”异地远程货站、支线机场联运等模式,成为亚洲物流集散中心之一。空港经济区内规划有航空维修制造区、航空物流区、高端产业制造区、航空总部商务区和机场综保区等。
(4)天津空港经济区。作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部分,依托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立足京津冀经济区,面向整个环渤海区域和东北亚,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而迅速发展。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8.41亿元,增长13.0%,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761户,增长86.7%。
2.各城市发展临空经济的新动向
(1)积极提升机场客货运力。临空产业快速发展对空运的时效要求非常高,各城市通过扩建现有新机场来提高运输能力,满足发展的需求,并借此不断巩固甚至提升在国际国内民航体系中的地位。2015年,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运力居全国前三位,三大机场货邮吞吐量合计占全国民航机场业务总量的47.6%,旅客吞吐量总量、航班起降架次总量分别占全国各民航机场业务总量的22.4%和16.9%,优势地位突出(见表1)。
(2)大力扩展产业发展空间。随着临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城市可利用的临空区域正在逐渐缩小。一些城市采取不同模式扩展空间,如北京市与河北省签署了共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的协议,力图建立以新机场为核心的世界级的空港临空经济圈。另一些城市开始将部分落后产业逐渐淘汰出临空经济区。
(3)产业发展呈高端化趋势。各地在临空经济发展中均强调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共进以及产城融合发展,旨在提高临空经济的服务、辐射和协同作用。产业选择上日益呈现出高端化趋势,在集中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同时,重点锁定临空总部经济、临空现代服务业和临空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产业。
表1 国内主要机场民航业务量(2015年)
重庆市是我国内陆地区惟一的直辖市,处于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的交汇区域,各方面条件的逐步成熟,使重庆的临空经济发展水到渠成。
1.发展平台条件优越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位于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渝北片区,该区域是重庆市重要的临空经济发展区。依托江北机场和比邻的寸滩及果园水港(长江上游最大内河航运港口),区域内设立了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我国惟一拥有“空港+水港”一区双核的保税港区,并分别设有航空和水运两个对外开放口岸。该区域还通过海关监管专用车道连接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及邻近的重庆铁路开放口岸,这里是“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起点站。重庆临空经济发展区集一大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大保税(港)区、水陆空三大立体开放口岸和交通枢纽于一身,在内陆地区绝无仅有,为发展临空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发展基础良好
近年来,重庆市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全市重要临空经济发展区的两江新区渝北片区凭借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投资环境,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均处于全市前列。“十二五”期间,该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8万元;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商务商贸、物流、金融、会展和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占重庆全市的1/6以上;积极建设创新经济走廊,发展空间拓展顺利,为临空产业发展做好充分的配套准备。
3.航空运输发展迅速
江北机场2015年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为3240.22万人和31.88万吨,并保持着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国际国内航线网络不断发展,其中国内定期航线208条、通航城市110个,国际及地区航线近50条、通航城市39个。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四期建设工程(第三条跑道、东航站区及配套设施)预计今年完成,年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4500万人次。随着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稳步推进,航空、交通物流等均为中新两国选定的重点合作领域,未来通过与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合作,将会极大提升江北机场在国际航线、中转运输和航空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潜力。
1.加快航空枢纽建设,改善临空发展条件
一是大幅提升作为西部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硬件方面通过扩建增加客货吞吐能力,完善配套的水陆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软件方面增加国际和地区的客货运航线,提升航空开放的层次。二是有效衔接临空经济区与周边市政设施及服务,推进机场配套功能建设和周边环境改造,更好地发挥客货集散功能。三是积极建设空港新城、悦来会展城等临空经济载体,营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按照产城融合的方向促进临空产业与空港新城的互动协调发展。
2.科学制订发展规划,提升临空产业层次
一是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总体格局,结合重庆市的发展定位,根据临空经济自身特点科学制订发展规划,把握好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临空经济重点发展方向,引导不同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专业化、集群化发展。二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用好保税港区、开放口岸的支持政策,复制推广国内已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经验。三是高标准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将临空经济发展与该项目的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术等重点合作领域进行有机对接。
3.积极构建科研平台,打造临空创新乐土
创新发展是临空经济的强劲动力,重庆临空经济发展必须建立服务于临空产业的创新支撑体系。一方面,围绕重庆临空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吸引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科技研发机构、相关行业领军企业的研发中心入驻,引领科技创新潮流。另一方面,也鼓励临空经济区内的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带动相关临空产业持续高效发展,将临空经济区打造成创新创业乐土。
4.重视各类要素保障,支撑临空经济发展
一是大力培养和引进临空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人才,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高端人才的灵活引进机制。二是政府支持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形成临空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需要。三是优化临空经济重点发展区域的空间资源配置,提前做好必要的土地储备,保障用地需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临空经济的发展效益。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统计局)
DOI:10.13561/j.cnki.zggqgl.2016.06.015 ■ 编辑: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