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贸流通对新型城镇化构建的推动作用探析

2016-06-27 13:33吴盼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推动作用消费结构新型城镇化

吴盼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内贸流通业的发展可促进城镇经济健康运行,提高就业人口和丰富城市文化。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国家战略,需大力发展内贸流通业,促进内贸流通体制机制改革。然而,目前内贸流通业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构建中的效率、设施、规模、政策等方面步伐相对滞后。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内贸流通对新型城镇化构建推动作用的主要表现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内贸流通 新型城镇化 消费结构 流通效率 推动作用

引言

内贸流通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城镇化发展的内生变量,是影响中国特色城镇化模式的时代因子。内贸流通作为城镇功能的重要构成要素和关键因素,可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转移劳动力与产业、城市融合发展两大难题,在新型城镇规模扩大、结构完善、功能提升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人口、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主要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与农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我国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其核心是居民城镇化,即农民转为市民,更好地接受平等公共服务,而不是单一建工厂、换户口、开园区和盖住宅等表面工作。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其改革内容是指整个贸易流通业体制。然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背景下,内贸流通在效率、规模、设施、政策等方面仍然滞后于城镇化建设步伐。由此,应积极探索内贸流通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完善策略。

内贸流通对新型城镇化构建的推动作用表现

(一)内贸流通业发展可以调整居民消费结构,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新型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指标。内贸流通业通常包括批发、零售、餐饮和物流四大流通分支,为社会提供便捷、全面的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新型消费模式逐渐扩张。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全国网上零售额为29484亿元,同比增长34.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4454亿元,增长33.0%;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030亿元,增长43.1%。并且,吃、穿和用类商品在实物网上零售额中分别增长41.2%、24.4%和36.2%。与此同时,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发展加速,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意识增强,绿色、低碳、环保、健康消费方式逐步深入,特色和高口碑产品的中端需求成为城镇居民消费新常态。

例如,《2015年空气净化器行业蓝皮书》指出,近几年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呈现持续扩张趋势,2014年空气净化器市场仍保持稳定扩张态势,零售量为510万台,零售额达115亿元,整体增速超过30%。综上所述,内贸流通业发展调整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升了新型城镇化质量。

(二)内贸流通促进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完善新型城镇化构建方式

产业结构升级是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内贸流通关联产业质量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从而推动新型城镇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内贸流通业对制造业需求和供给较大,而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内容之一,内贸流通业通过促进工业化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最终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并且,流通产业本身规模较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万亿元。

流通产业与第三产业部分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据不完全统计,流通业产值每增加1%,金融业产值增加0.73%,房地产产值增加0.261%。流通产业通过提升对上游产业服务,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提高居民消费行为、方式和观念等方面来带动新型产业发展,扩大第三产业规模,进而带动高附加值、低污染产业发展,调整工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产业结构。

流通产业孕育新兴产业,促进自身产业转型升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跨空间与跨时间交易成为可能,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发展迅速。并且,商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博物馆、图书馆、影院、美术馆等已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特色商业文化街、中心区等已成为城市核心。

(三)内贸流通业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

流通业是能极大的吸纳人口就业的第三产业,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均被流通业吸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而餐饮、住宿业、仓储运输业、居民服务业等流通行业由于自身特点,就业门槛较低。同时,由于流通产业布局较为分散,点多面广,规模不断扩大,与各行业联系最为密切,因此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行业。2014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人数为39310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据2014年国家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就业人数逐年攀升,分别为890.8万人、304.4万人、846.2万人,是十年前的1.42倍、1.77倍和1.33倍。我国流通业就业人数近十年呈逐步上升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推算,2020年我国初等教育水平劳动力人数将高达2000万,而流通业因其自身特点,将成为安排就业人员的主行业。由此,内贸流通业的发展与集聚,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了新型城镇化进程。

(四)内贸流通业促进经济增长,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经济健康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再生产环节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近年来,流通对生产的带动作用在我国市场经济中不断增强,流通企业掌握了充足市场供求信息,控制着商品流通渠道,对生产发挥着前瞻性作用。内贸流通业带动了社会生产发展,指引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向,推动着三大产业升级,提升了城镇化水平,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据《201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我国国内贸易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万亿元,同比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2.6万亿元,增长11.8%。如表1所示,2004-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增速一直保持在12%-21.6%之间。从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而言,2015年上半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4.2%,贡献率达到60%,比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9.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1850亿元,占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为86.1%。由此,商品内贸流通可拉动经济增长,壮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内贸流通发展在新型城镇化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内贸流通效率较低,新型城镇潜在消费市场激活困难

流通业发展是城镇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产业支撑。我国内贸流通繁荣,需激活城镇与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农村需求。然而目前我国内贸流通效率比较低,难以有效激活新型城镇潜在消费市场。

首先,国内内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随着我国“美丽村”和“中心镇”政策的推进,城镇经济迅速发展,产业就近转移现象日益显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内贸流通业在经济增长中占比较低。据统计,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占企业30%-40%,而发达国家只占10%-15%。目前我国国内社会物流总费用GDP比重约为20%左右,是美国的2倍多。

其次,内贸流通成本高导致商品价格上升,使居民生活成本随之提高。目前,我国农村大部分人口已转入城镇,而与之相应的住房、择校、医疗与就业等问题尚未解决,造成城镇生产成本上升,居民生活压力加大,新型城镇化初衷受到质疑。如在天津、北京等城市实行货运车辆进城管控后,全国各地城市对货车限行措施越来越严格,物流企业逐步被赶出市区,导致城市配送成本大幅上升。因此,在快速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解决流通成本过高问题,使城镇化建设与流通效率升级协调共进。

(二)内贸流通主体较小且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物流与配送是城镇建设的血脉,然而我国内贸流通业缺乏强大龙头企业带动,且主体较小,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首先,内贸流通企业专业化程度低,信息化与科技含量不高,城镇“小分散”、“大集中”运作模式普遍。如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商店、连锁超市等商业网点分布密集,而社区商贸服务网点布局薄弱,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利店、超市和果蔬店等流通服务不足,且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强大龙头企业带动。

其次,流通企业连锁化程度不足,尚未形成体系完整、运转流畅的网络系统,制约了乡村商贸流通的发展。据调查,目前在我国物流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前20家公路运输企业市场份额不足2%。截至2014年末,我国批发零售企业达181612个,同比增长5.6%,从业人员为1182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7%,平均每个企业从业人员仅为65人。

最后,部分城镇批发市场存在多头管理、经营困难等问题。零售业仍以传统集中业态为主,实行现代连锁经营的超市和门店数量较少,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同行竞争激烈,缺乏创新与特色,导致经济效益低下。由此,我国流通主体规模小,规模效应差,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

(三)内贸流通转型缓慢,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需求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理念转变,消费者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特征,但由于我国内贸流通转型缓慢,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化需求。首先,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以及对旧经营方式的依赖,我国传统内贸流通企业现代化转型步伐缓慢,相关体验型、品牌型与精细化服务明显不足。我国电子商务已取得突破性发展,而与之配套的物流配送、售后服务、消费者权益保障等仍然相对落后;百货业联营模式带来的“千店一面”现象突出,而买断经营模式启动较慢。

其次,连锁化率不高、流通环节“最后一公里”的城市配送发展缓慢等,都制约着内贸流通与现代城镇融合的进程,流通现代化滞后于城镇现代化。在流通政策与城市建设政策执行方面,流通政策执行速度和效果明显滞后。比如,连锁经营企业总部统一纳税、流通企业设立财务公司等问题多年以前就已经提出,但一直未得到落实;商业企业水电价格过高问题已经呼吁多年,但多数地方仍然没有予以解决。总之,由于政策以及行业自身转型较慢,导致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而这正是流通现代化的核心要务,也是目前推动流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共进的主要抓手。

(四)内贸流通相关规则滞后,无法有效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我国内贸流通现代化程度明显偏低,商业规则不完善,竞争环境较恶劣,无法有效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首先,政府规则不完善。目前,我国许多流通企业利用价格折扣、政府定价不明确等漏洞,伤害消费者权益,这种违规价格竞争阻碍了整个流通产业发展。此外,政府扶持国企发展,使其享有权利远超民营企业,致使市场竞争不平衡,造成行业垄断、有影响力批发市场少、部门条块分割等。

其次,我国内贸流通业缺乏健全的商业规则。例如,内贸流通领域结账周期不固定,也缺乏明确规则,导致企业无法积累长期资本,所承担风险加大。同时,内贸流通业缺乏严格的行业规范,导致零售企业以各种名义向供货商收取宣传和进店费等费用,损害了供货商利益,不利于整个流通行业发展。

最后,现阶段我国内贸流通产品质量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内贸流通业体制尚不完善,各行业商品标准不同,导致众多不符合标准的商品出现在流通市场上,如假冒伪劣产品等,阻碍了流通领域发展。由此,商品流通市场管理不规范、依法保护运行机制和有序发展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贸流通发展。

政策建议

(一)加快内贸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

大型企业对流通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城市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大型内贸流通企业发展。首先,我国应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并购重组。有效利用百货、餐饮与大型超市等行业致力于经营转型的机遇,鼓励企业间通过并购和重组等方式联合,淘汰发展模式落后企业,培育先进大型集团,树立城镇商业标杆,提高城镇市场竞争力。

其次,鼓励大型内贸流通企业拓展连锁和跨区域经营,开通覆盖大中小城市全国区域流通网络,设立全国性及区域性市场。

最后,推进内贸物流领域企业合并,转变物流业小、散、乱等不良局面,鼓励物流企业与技术、通信与地理等领域联合,培育大型综合性内贸物流企业。中小型企业是商贸流通业运行基础,在培育大型企业的同时,还应重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总结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经验,联合服务商、专业机构与政府部门,有效完善融资、开拓市场与管理提升等服务功能,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多元化、综合性服务网络平台。将中小型企业专项资金向内贸流通领域拓展,增强对其信息化、专业化和连锁化等方面扶持,促进中小型内贸企业发展。

(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益性流通建设力度

我国建设新型城镇化正处于发展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城镇化质量的主要条件。首先,加大城镇公益性流通设施建设力度。国家应提高资金投入力度,良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升环保、民生和公共服务型等流通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如政府部门直接生产,包括应急物资储备库与商务预警公共信息平台等。并且,大力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借鉴民营资本与外资投资流通设施改造的方式,并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另外,国家应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同意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供给,并打破效率低和政府垄断局面。

其次,有效拓展多元化流通基础设施融资方式。政府应重视发挥外资作用,积极采取项目融资方式,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建设城镇内贸流通基础设施。例如,采取建设-经营-转让、移交-经营-移交等项目融资方式。由此,国家应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改善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提升城镇对非城镇人口吸引力,增大公益性流通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整体功能,并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三)优化内贸流通结构布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格局

内贸流通业应优化布局,建立有序、高效的新结构,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首先,内贸流通信息资源城乡共享。我国应设立城乡内贸流通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供求信息与生产相对接,降低生产盲目性和随意性,实现生产与销售无缝对接,保证流通市场良性循环。

其次,推动流通体系城乡融合。建立开放共享、双向互动和互补共赢的城乡一体化内贸流通是实现以城带乡、建立城乡一体化城镇新格局的关键。我国应消除城乡界限,确保城乡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城乡市场互促共进局面,实现生产要素和产品的等价交换、自由流通等。

最后,优化城镇商业空间。内贸流通企业应依据地区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程度等影响因素,合理编写城镇商业发展策略,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城镇商业发展空间。同时,城镇商业发展策略应与土地利用总规划步伐一致,转变城镇商业基础设施无序情况,扩大增量,讲究质量,满足需求。由此,应合理布局城镇商业设施建设速度和数量,科学规划,防止重复、滞后和过剩建设。尤其要注重流通业固定资产长期稳定投入,建立连接各城镇的流通网,提高流通便利性与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加快商品供应速度,扩大商品供应数量。

(四)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推动内贸流通发展使之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必须尽快启动法律法规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流通与城市协调发展长效机制。首先,完善公开透明规划及诚信体系,健全相应执行制度与考核机制,以物流业和电子商务为切入口,探索以市场力量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公开透明市场规则体系。

其次,构建城镇级差流通体系,增强城市凝聚力和辐射力。我国应重点发展小城镇流通业,广泛吸纳农民工城镇就业,积极推进城乡双向流通体系发展,构建级差流通网络体系。

再次,设立覆盖农村现代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各省市应做好区域零售网点、商圈与批发市场布局,创造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产销对接平台,商贸和文化娱乐相结合服务平台,积极鼓励经济发达、内贸物流基础较好的乡镇开展商业网点规划编制,为新型城镇化探索规范发展途径。

最后,我国应研究出台商品流通法、电子商务法、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融资租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填补流通领域法律空白,并试行工商、质量技术监督与物价检查联合等综合执法模式,提高执法效率和效果。由此,我国应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玉峰.新常态经济下内贸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商业经济研究,2015(30)

2.陈丽芬.内贸流通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功能作用及促进措施[J].中国流通经济,2015(6)

3.孟雷,刘国强.发展现代流通业,加快内涵式城镇化建设[J].渤海大学学报,2015(9)

4.柳思维,王文,严玉珊.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商业发展—第八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会议综述[J].商业经济研究,2015(5)

猜你喜欢
推动作用消费结构新型城镇化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浅析背诵输入对职高生英语写作的推动作用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以创新为抓手提高杂技教学质量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