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睡六小时更健康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三年时间,研究了非洲纳米比亚的土著人、坦桑尼亚的游牧采摘民族、玻利维亚的提斯曼原住民的作息习惯后发现,这些种族的大部分成年人每晚睡六小时,远远少于八小时。尽管如此,这些被研究者的健康状况却都很好。相比于每晚拼命要睡够八小时的人,他们的肥胖率更低,同时血压更为正常,心脏也更加健康。
爱吃苦的人爱冒险
有人嗜甜食,有人无辣不欢,还有人生性喜欢“吃苦”。最近,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特别喜欢吃带点苦味食物的人最爱冒险。
研究人员对1000名志愿者进行试验,志愿者被要求对酸、甜、咸、辣的食物进行六级的喜好分级,随后填写关于性格的问卷调查。结果证明,偏好苦味食物的人往往喜欢刺激和高风险的事情。
负责此项研究的卡尔博士说:在野外,苦涩食物常常是有毒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厌恶苦味的原因,而喜欢苦味的人十分享受能引起恐惧的兴奋体验。
数学不好怨爸妈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西恩·贝洛克指出,父母在数学上的焦虑会传染给下一代。如果父母辅导小孩做作业时,经常有意无意地表示“我不喜欢数学”“数学让我很紧张”这类言论,那么小孩更有可能被感染到这种父母的焦虑,从而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
研究人员对438名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在学期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评估他们的数学成绩和对其的焦虑程度,孩子的家长们也填写了相关问卷。结果显示,对数学焦虑的父母,孩子也更容易在数学方面有焦躁情绪,学到的知识也更少。
听古典乐心脏好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的音乐对人们的脉搏和血压影响区别很大。一些歌剧和古典管弦乐作品完全与人体天生的节奏同步,能起到大大降低血压的功效。而快节奏的说唱、流行音乐和电子音乐则有相反的效果,会使血压上升。
研究团队让参与试验的志愿者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并分析每个人的心血管反应后发现,收听古典的音乐,能明显降低血压,而收听现代流行乐却让志愿者的心率上升。
养猫会变笨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和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猫肠道中的刚地弓形虫,会传染到其他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大脑,从而导致记忆力和阅读能力受损。
研究人员调查了1755名志愿者的血液样本分析发现,大约135名志愿者感染了弓形虫。认知测试结果显示,寄生虫检测呈阳性的志愿者阅读和记忆分数较差,具体而言,被感染的男性在阅读测试中得分低7%,女性低11.31%。
常用智能手机,大脑退化
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智能手机的使用让我们动动手指就能得到答案,而不愿去开动脑子,长期下来的结果就是导致人的认知与思考能力减退,从而越变越迟钝。
研究人员调查了660名志愿者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并同时对他们的大脑功能、认知能力、语言以及数学技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心智能力强的志愿者,花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上的时间更少,而那些善于分析思考的志愿者,使用手机的频率更低。
珍珠奶茶不能喝?
最近,很多人都在传播珍珠奶茶里的“珍珠”不能吃的消息,更有甚者认为珍珠奶茶中的“珍珠”是用塑料做的,食用后可导致肠梗阻。
其实,珍珠奶茶中的“珍珠”是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粉圆产品,为了口感需要,还会加入一些小麦蛋白和食品添加剂。加入小麦蛋白,是因为小麦蛋白有很好的水合性质和结构性质,能够更好地跟淀粉结合,同时使“珍珠”更有弹力。小麦蛋白是一种蛋白质,除了某些对小麦过敏的人,小麦蛋白不会对人体构成任何危害。
在咀嚼“珍珠”时,会产生一种粘稠的物质,那是糊精。所有淀粉食物吃进去后会产生糊精,糊精是淀粉不完全水解得到的降解产物,是葡萄糖组成的寡糖和聚糖的混合物,包括有麦芽糖糊精、环状糊精等。我们平时吃饭、吃面包等含淀粉的食物,进入消化道后也逐渐分解糊精,再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使用。珍珠奶茶中的珍珠如果使用糯米、葛粉等粘性较强的原材料,确实比较难以消化,但对人体基本无害。
为了做成更好的“珍珠“粉圆产品,在加工过程中还会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主要是甜味剂、凝固剂、稳定剂和增稠剂,如芒硝、氯化镁、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甜蜜素,又称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无能量的化学合成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40倍。它用于食品中不仅可以增加食品的甜度,而且不提供能量。甜蜜素的安全值是,每人每天允许摄入量为0mg/kg~11mg/kg体重,而一杯奶茶的含量估计最多只有20mg。
芒硝,别名硫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做加工助剂使用。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硫酸钠作为加工助剂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
氯化镁,作为凝固剂和稳定剂加入到“珍珠”中,它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常用于豆制品中。做豆腐的过程中,要形成块状的半固体状态,都是要加凝固剂的,通常北方会点卤水,而南方一般是用石膏。不过,氯化镁具有较强的苦味,通常的添加量小于0.1%。
因此,流言中提到的奶茶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其实都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中都有相关规定,正常使用根本不会对人体有危害。
还有一些不愿饮用奶茶的人认为,奶茶中没有奶,都是奶精。其实,即使奶茶使用奶精替代牛奶来调制,也不代表吃进去的都是反式脂肪。实际上,奶精中含有氢化植物油,的确可能含有反式脂肪,但含量并不高。无论是牛奶调制还是奶精调制,只要适量饮用,都不会威胁健康。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