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燕,李丹
(湘潭大学 a.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b.保卫处,湖南 湘潭 411105)
研究生就业心理与职业规划、专业认同及性格的关系探析*
程燕a,李丹b
(湘潭大学 a.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b.保卫处,湖南 湘潭 411105)
摘要:为探讨研究生就业心理与职业规划、专业认同及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采用自编《研究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对750名研究生的就业期望、压力感受、就业准备、就业态度、职业规划、专业认同、性格自评等方面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就业心理与职业规划、专业认同及性格均呈极其显著正相关;职业规划、专业认同及性格都对就业心理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职业规划、专业认同及性格共同影响研究生的就业心理状态。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心理;职业规划;专业认同;性格
1问题提出
面对近年来出现的研究生就业率不及本科生的“倒挂”现象,研究生群体就业压力倍增。如何有效帮助研究生明确自身发展道路,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就业,避免出现就业危机,成为每个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
职业规划是个体在充分考虑自身情况与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能有效帮助个体知己知彼,确定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实现“人-职”的最优匹配。已有研究发现,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缺少就业前的思考和心理准备,对自身和职业的了解程度都低,缺乏职业规划,72.3%的研究生读研前从未规划过职业发展,仅10.5% 的个体有长期不变的职业目标[1]。而且,当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水平总体不高,职业兴趣不清晰,继而影响其就业满意度,职业规划和专业承诺对就业取向有间接性的中介作用[2]。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多种人格特质影响个体的就业焦虑水平, 积极人格与就业能力间存在显著相关性[3]。求职人员是否具有开朗、乐观、乐于与人沟通的性格,成为用人单位着重考察的环节,在外部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具有良好人格特征者被优先录用的可能性要大得多[4]。
然而,以往研究更多关注职业规划、专业认同、性格因素对就业的意义,较少涉及对就业心理的影响,尤其是研究生的就业心理关注更少。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研究生就业心理与职业规划、专业认同及性格特点之间存在的关系。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湖南某高校发放调查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688份,有效回收率91.73%。被试基本情况:男生374人(54.4%),女生314人(45.6%);研一332人(48.2%),研二127人(18.5%),研三229人(33.3%);文科226人(32.8%),理科187人(27.2%),工科275人(40%)。
2.2研究工具
在文献分析及个别访谈基础上,自编《研究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分就业心理、职业规划、专业认同、性格自评等部分,共计38个题项。其中,就业心理部分涵盖就业期望、就业压力、就业态度、就业准备等多个方面,共计19个题项;职业规划部分,从对职业规划的认同度、了解度,开始职业规划的时间,职业发展的清晰度,是否修订规划等方面开展调查,共计7个题项;专业认同部分,从对所学专业的喜欢程度、价值认可度、发展前景,从事专业工作的意愿等方面开展调查,共计6个题项;性格自评部分,从自己对人对事的特点、情绪常态、人际交往表现、处理问题的特点等方面开展调查,共计6个题项。除性格自评为1~3三级评分外,其他所有题项均为1~4四级评分,如1代表非常不喜欢、非常不愿意等程度或状态,依次增加,4代表非常喜欢、非常愿意等。各部分的题项得分之和分别代表个体在就业心理、职业规划、专业认同、性格自评方面的最终状态,得分越低,代表状态或表现越差,得分越高,代表状态或表现越好。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研究生就业心理与职业规划、专业认同、性格的相关分析
如表1中相关分析结果所示,研究生的职业规划、专业认同、性格自评与就业心理均呈极其显著正相关(P<0.01)。这说明,研究生的前期职业规划越完善,对本专业的认同度越高,对自己的性格评价越趋于正向、积极,其面临就业时的心理状态就可能越好。
表1 研究生就业心理与职业规划、专业认同、性格的相关分析(r值)
注:* P<0.05,** p<0.01。
3.2研究生职业规划、专业认同、性格对就业心理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明职业规划、专业认同、性格自评对研究生就业心理的预测能力,我们以就业心理的得分为因变量,以职业规划、专业认同、性格自评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职业规划因子最先进入回归模型,专业认同紧随其后,性格自评最后进入回归模型,建立的模型能解释41.4%的变异。如表2所示,可以理解为研究生的前期职业规划对其就业心理状态影响重大,前期职业规划做得越完善,越接近实际,就业心理状态越好;对所学专业越认同、越喜爱,越自觉性格开朗、乐观、主动、积极的个体,就业心理状态越好。
表2 研究生职业规划、专业认同、性格对就业心理的回归分析
4讨论
4.1职业规划与就业心理的关系
在我国教育体制中,职业规划近年才被关注,且大多以本科生为教育主体,对研究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尚存一定缺憾。本研究发现,职业规划与研究生就业心理有极其显著正相关,是第一个进入回归模型的因子,且贡献率最大,影响最明显。然而,本次问卷调查中,60.3%的研究生表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清晰,48.9%的研究生没有认真考虑过未来的职业发展。郭婧(2012)的调查发现,面临就业时比较成功的学生往往在大学期间就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规划[5]。因此,加强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意义重大,越缺少规划,越容易在临近就业时焦虑、迷茫,自乱阵脚,越提前做好规划,越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4.2专业认同与就业心理的关系
王顶明(2007)认为,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探究所学专业,还提出了专业认同的认知、情感和持续三维度结构[6]。本研究发现,专业认同与研究生就业心理极其显著正相关,是第二个进入回归模型的因子,对就业心理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与齐丙春(2010)“择业时,专业承诺高的同学只有22%的人会考虑非专业相关工作,而专业承诺低的同学,80.4%更容易选择其他非专业相关行业”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本次调查中,近30%的研究生在“如有机会重新选择当前所学专业”时,选择“绝不再选”,警醒高校要切实重视对研究生专业兴趣或个人职业兴趣的培养。
4.3性格与就业心理的关系
性格常指个体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欧少彬(2013)的研究发现,获得就业机遇相对多的大学毕业生在人格特征上呈现高乐群性、稳定性、敢为性、独立性,低敏感性、低怀疑性、低忧虑性等特点;积极人格与就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即积极人格得分较高者,其就业能力得分和薪金待遇、签约工作单位也相对较好;积极人格有助于大学生强化心理承受力。本研究发现,性格自评与研究生就业心理极其显著正相关,对就业心理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状态与个体自身的差异,尤其是性格密切相关,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被动、内向的个体更容易高就业焦虑。切实加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其更好地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形成健康的人格,是真正实现“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心理基础。
5结语
研究生的职业规划、专业认同、性格与就业心理有极其显著正相关。职业规划、专业认同、性格自评均对研究生的就业心理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高校应加强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专业兴趣及认同感,引导其更接纳自我,更坦然、更积极主动地应对问题,以帮助其以更好的心理状态面对就业。
参考文献:
[1] 程燕,李丹.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及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2):108-110.
[2] 齐丙春.我国西部地区高校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3] 欧少彬.大学生积极人格与就业能力相关性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
[4] 张新云,王武伟.大学毕业生的人格特征与就业机遇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0):145-146.
[5] 郭婧.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研究[J].前沿,2012(8):100-101.
[6] 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8-22.
(责任校对王小飞)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6.045
收稿日期:20160302
基金项目: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G2013B025);2016年度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示范校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程燕(1981-),女,湖南邵阳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就业心理等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6-01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