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书和刘景田

2016-06-25 15:16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伤兵老张西班牙

在参加西班牙内战的中国人中,名声最大的是两名英勇的男护士——张瑞书、刘景田。

1938年出版的西班牙杂志《Estampa》封面上刊登着一个光头的中国中年男人照片。这个中国男人眼望远方,张着嘴,露出憨厚的笑容,是个典型的北方农民形象。此人就是在国际纵队做救护工作的张瑞书。1917年,时年24岁的张瑞书,原本在长沙当兵,在码头上被一则招工启事吸引: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战正酣,由于人员伤亡太大,后方工厂亟缺劳动力,英法两国招募了14万名华工。张瑞书于是登上了开往法国的轮船。他在法国历经磨难,直到1924年,经人介绍进入雷诺汽车工厂工作,才过上安稳日子。在厂里,张瑞书认识了同样来法国当苦力的山东老乡刘景田。当时工厂里左翼思潮蓬勃发展,从法国工友口中,老张和老刘第一次听到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原来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他们,接受了新思想,不久便双双加入了法国共产党。

1936年,西班牙内战刚刚爆发,张瑞书和刘景田就报名参加了国际纵队。到达西班牙阿尔巴塞特国际纵队总部后,他们原本要求参加机关枪队。可体检后,因年龄偏大,被分到第14旅第13营卫生队抬担架。不过,抬担架的工作也不容易。一阵炮火过后,满地都是伤兵。老张和老刘抬起伤员就跑,有时候跑出十几公里才能放下。

国际纵队第14旅出版的《联队》杂志上有这样一段介绍他们的文章:“第二发炮弹爆炸之后,有人喊:‘老张受伤了!是老张!我们急忙向他看去。他站在那里,被震荡吓呆了,但还不忘微笑……我们这位来自中国北方的大汉。”这段描写如此传神,让人眼前浮现出一个憨厚的山东大汉形象。

另有一张是刘景田在西班牙战场救人的照片,刊在西班牙国际纵队出版的一周年纪念画册和西班牙报纸《红色阵线》上。照片里壮实的刘景田,头戴钢盔,将一个头包绷带的伤兵横扛在肩膀上,气喘吁吁地经过一辆救护车,新闻报道中写道:“中国志愿军,为西班牙的自由而战斗,他是勇敢助人的典范。”

根据莫斯科档案记录,张瑞书在前线一共待了12个月,在抢救伤兵时曾3次受伤。刘景田跟他几乎在相同的战场参战,但在前线待了16个月。他们表现优异,已成为连队的标兵,张瑞书被晋升为下士,而刘景田则升为中士。许多国际纵队的战士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但一提到中国同志,说的就是张瑞书和刘景田。

但是怎么回国呢?他们俩身无分文,又没有工作,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钱买船票回中国呢?后来法国工会的工友为他们募捐了路费,1939年8月18日他们才坐船离开法国,9月18日抵达越南,然后坐汽车经昆明、贵阳到重庆,在新华日报社住了一个多月,11月初离开报社,乘“八路军办事处”的车于11月29日转到延安。在过去的那3个月里,他们经历了人生最长的道路,他们不仅从遥远的法国回到阔别22年的中国,而且来到了边区,在他们的心里感觉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曾经在巴黎《救国时报》当主编的吴克坚介绍他们俩去见王明。接着他们被送到中央党校去学习,1940年他们俩都被批准成为中共党员。1942年从党校毕业后,他们俩就在延安工作。刘景田去“党校六部”搞建筑工程,张瑞书到《解放日报》的保管室工作。

猜你喜欢
伤兵老张西班牙
感谢老张
西班牙(三)
老张的猪会听锣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伤兵
老张的手机
给乞丐发工资
西班牙国庆大阅兵
我必须放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