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实验研究

2016-06-25 07:10宋远飞伍晓妮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6年1期
关键词:数值模拟

宋远飞,伍晓妮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辽宁盘锦 124010)

CO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实验研究

宋远飞,伍晓妮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辽宁盘锦 124010)

摘要:以蒸汽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CO2-蒸汽混注方式对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效果的改善。实验表明,CO2在原油中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通过与蒸汽混注可以使原油物性特征发生较大变化,进一步改善稠油流动特征,蒸汽-CO2驱方式的驱油效率较纯蒸汽驱提高了约12%,并且含水上升速度也更小。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开展了稠油油藏CO2辅助蒸汽吞吐方式的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参数中油层厚度与原油黏度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较大,并分析了各注采参数的影响。最优的实施方案为注汽速度200 t/d,气汽比1∶1,蒸汽干度0.7,焖井时间5 d,排液速度140 t/d。

关键词:CO2辅助蒸汽吞吐;室内实验;数值模拟

稠油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有较大比例,目前蒸汽吞吐仍是稠油油藏开发的常用技术,并且多数稠油油藏均已进入多轮次吞吐开发后期阶段[1-3],后续注入的蒸汽无效循环严重,蒸汽热效率较低,注入的蒸汽热能难以有效利用,严重影响了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4-6]。为了节约成本、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的原油采收率,需要在利用注蒸汽残余热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有效替代方式。CO2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7-8],该技术充分发挥了CO2溶解降黏、膨胀增能、扩大热作用体积的机理,提高了注入蒸汽的热效率,从而改善了稠油油藏的吞吐开发效果[9-12]。目前该技术已在辽河油田、冀东油田以及新疆油田的部分吞吐井广泛实施,措施后油井综合含水降低,日产油水平上升,增产效果明显。关于二氧化碳对蒸汽吞吐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进行了系统的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1室内实验

1.1实验仪器与设备

实验过程中所采用的仪器包括ISCO恒压恒速泵、恒温箱、内径2.5 cm长度30 cm的填砂管、旋转黏度计、压力变送器与温度传感器。实验流程见图1。实验所用油样来自辽河油田某稠油油藏的两口蒸汽吞吐井脱气原油,该原油物性参数如表1所示。实验过程中所用模拟水采用蒸馏水配置。

实验步骤包括:①选用120目(粒径0.12~0.14 mm)的玻璃珠进行填砂管填砂,并按照流程连接管线;②采用注高压氮气静置的方法进行模型气密性测试;③饱和水后测量填砂管孔渗数据;④设置合适的饱和速率,在油藏温度下饱和原油,并进行模型老化模拟原始饱和度场;⑤实验过程中,蒸汽的注入速度为2 mL/min,CO2气体的注入速度为100 mL/min(标况),以出口端含水率98%为实验的结束条件。

图1 单管实验流程

物性参数Oil-ⅠOil-Ⅱ原油密度/(g·cm-3)0.98420.9761油藏温度/℃5050油藏条件下原油黏度/(mPa·s)3826948饱和烃/%49.7453.61芳香烃/%27.1324.42胶质/%21.2820.01沥青质/%1.851.96

1.2实验结果

孔渗测量结果显示,该填砂管模型的孔隙度为32.54%,水测渗透率为2817×10-3μm2,束缚水饱和度为14.2%。采用该一维填砂管模型,分别开展了表1中两种稠油油样的蒸汽驱与蒸汽-CO2复合驱实验,研究CO2-蒸汽混注方式对稠油油藏注蒸汽过程驱替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2所示。可以看到,相比较纯蒸汽驱方式,蒸汽-CO2驱方式的驱油效率提高了约12%,并且气汽混注方式的含水上升速度更小。这主要是由于CO2在原油中的溶解能力较强,使得原油物性特征发生较大变化,可进一步降低原油黏度,改善开发效果。此外与蒸汽驱方式相比,蒸汽-CO2驱方式的驱替压差变化也较为平缓,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压力波动。另外对比两种不同黏度稠油油样的测试结果发现,在同一驱替方式下,较低黏度稠油的驱油效率更高,含水率上升速度更小。

图2 填砂管驱替实验结果

2数值模拟

采用国内某油田稠油油藏的平均化地质参数,建立该油藏CO2辅助蒸汽吞吐模型。该油藏中部埋深950 m,油层厚度15 m,孔隙度30.2%,地层平均水平渗透率2700×10-3μm2,垂向渗透率300×10-3μm2,原始地层压力9.8 MPa,地层温度50 ℃,原始含油饱和度65%,地层原油黏度3712 mPa·s,地层原油压缩系数为6.12×10-4MPa-1。CO2辅助蒸汽吞吐阶段,第1周期蒸汽注入速度为200 m3/d,CO2注入速度为2 400 m3/d,注汽10 d,焖井5 d,开井生产0.5 a,开井后单井日产液150 m3/d,其中前五个吞吐周期注汽量按每周期递增10%设计,共吞吐生产10个周期。

2.1单因素敏感分析

采用上述模型,分别研究油藏渗透率、油层厚度、原油黏度以及水平井沿程非均质程度对稠油油藏CO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

2.1.1油藏渗透率的影响

渗透率主要影响油藏内流体渗流阻力的大小,渗透率越大,渗流阻力越小,开发效果越好。分别模拟了不同油藏渗透率条件下稠油油藏CO2辅助吞吐开发效果,结果如图3所示,随着渗透率的增大,油藏吞吐累产油量与累积油汽比均逐渐增大,渗透率5 000×10-3μm2下的累产油较渗透率1 000×10-3μm2提高了约11%,累积油汽比提高了0.03。

图3 油藏渗透率的影响

2.1.2油层厚度的影响

油层厚度对吞吐开发效果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厚度越小,顶底盖层的热损失越大,从而导致吞吐效果变差;厚度越厚,则会导致蒸汽超覆现象加重,同样会影响开发效果。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油层厚度对稠油油藏CO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到随着油层厚度的增大,吞吐产油量与累积油汽比均逐渐增大,当油层厚度大于约15 m时,累产油与累积油汽比随厚度而上升的趋势逐渐变缓。

图4 油层厚度的影响

2.1.3原油黏度的影响

考虑到油藏内流体物性分布特征的非均质性,需要对原油黏度的敏感性特征进行研究。模拟结果如图5所示,可以看到,随着原油黏度的增大,吞吐累产油量与累积油汽比均逐渐降低,黏度10 000 mPa·s下的累产油量较黏度500 mPa·s下的累积产油量降低了约6 705 t,累积油汽比也降低了约0.146。结合以上实验结果也可以看出,这主要是高黏度稠油中的轻质组分含量较少,从而使得CO2在其中的溶解能力较差,开发效果变差。

图5 原油黏度的影响

2.1.4水平井沿程非均质程度的影响

水平井沿程的非均质渗透率分布对吞吐开发效果影响较大,模拟了水平井沿程非均质渗透率分布对稠油油藏CO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6,随着非均质程度的增大,CO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采收率逐渐降低。随着非均质程度的增大,注入流体沿高渗井段窜通,导致水平井沿程的动用不均,从而使得注入流体的热利用率降低,采收率降低。

2.2注采参数的正交数值试验

正交设计是一种常用的数值试验方法,是利用正交表科学地安排多因素多水平试验方案,通过分析和处理试验结果,寻找各因素最佳组合方案的一种数学方法[8]。以上述所建的稠油油藏CO2辅助蒸汽吞吐模型为基础,采用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表L16(45)共16个方案,研究了稠油油藏CO2辅助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注汽速度、气汽比、蒸汽干度、焖井时间以及排液速度等五个参数对CO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并进行稠油油藏CO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的参数优化。该正交方案中各因素水平的取值如表2所示。

图6 水平井沿程非均质程度的影响

表2 各正交方案因素水平取值

分别将累产油和累积油汽比作为试验方案的评价指标,运用级差分析方法得到各敏感因素对CO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排序。结果如表3、表4所示,可以看出,各因素对累产油与累积油汽比的影响排序均为:气汽比 >蒸汽干度 >注汽速度 >焖井时间 >排液速度。最优的实施方案为注汽速度200 t/d,气汽比1∶1,蒸汽干度0.7,焖井时间5 d,排液速度140 t/d。

表3 各注采参数对累产油的影响

级差分析是一种直观分析方法,为了消除试验误差对模拟结果的影响,需要进行方差分析。分别对累产油与累积油汽比两个评价指标进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气汽比、蒸汽干度以及注汽速度对累产油的影响显著,气汽比和蒸汽干度对累积油汽比的影响显著。

表4 各注采参数对累积油汽比的影响

3结论

(1)采用一维填砂模型,开展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一维蒸汽驱与蒸汽-CO2驱实验,结果发现,CO2在原油中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可进一步降低原油黏度,改善开发效果,蒸汽-CO2驱方式的驱油效率较纯蒸汽驱方式提高了约12%,并且含水上升速度也更低。

(2)以国内某稠油油藏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开展了稠油油藏CO2辅助蒸汽吞吐方式的油藏流体物性的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各物性参数中油层厚度与原油黏度对CO2辅助蒸汽吞吐方式的开发效果影响较大。

(3)进行了注采参数的正交数值试验,采用级差分析方法得到各注采参数的影响排序为:气汽比 >蒸汽干度 >注汽速度 >焖井时间 >排液速度,最优的实施方案为注汽速度200 t/d,气汽比1∶1,蒸汽干度0.7,焖井时间5 d,排液速度140 t/d。

(4)为了抵消级差分析中试验误差的影响,开展了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气汽比、蒸汽干度以及注汽速度对累产油的影响显著,气汽比和蒸汽干度对累积油汽比的影响显著。

参考文献

[1]刘文章. 热采稠油油藏开发模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130-150.

[2]张锐. 稠油热采技术[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86-97.

[3]刘文章. 普通稠油油藏二次热采开发模式综述[J].特种油气藏, 1998, 5(2):1-7.

[4]张虎贲. 稠油油藏蒸汽-CO2复合驱模拟实验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1.

[5]王洋,蒋平,张建强,等. 气体辅助蒸汽吞吐研究进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2, 13(6): 6-11.

[6]李兆敏,鹿腾,陶磊,等. 超稠油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技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38(5):600-605.

[7]Sun Y, Zhao L, Lin T, et al. Enhance offshore heavy oil recovery by cyclic steam-gas-chemical co-stimulation[R].Paper SPE 149831,Presented at the SPE Heavy Oi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Kuwait City, Kuwait, 2011.

[8]徐仲安,王天保,李常英,等. 正交试验设计法简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 12(5): 148-150.

[9]夏春鹏,熊健,张小东. 超稠油烟道气辅助蒸汽吞吐室内实验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2,19(增刊1):81-84.

[10]刘慧卿,侯志杰,高本成,等. 高3断块烟道气蒸汽混注驱替实验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 28(5): 79-81.

[11]Chung Frank T H, Jones Ray A, Nguyen Hai T. Measurements and correlations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2heavy-crude-oil mixtures[J]. SPE Reservoir Engineering,1988, 3(3):822-828.

[12]Kokal S L, Sayegh S G. Phase behavior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2-saturated heavy oil and Its constitutive fractions[R].Paper PETSOC-90-65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Technical Meeting, Calgary, Alberta, 1990.

编辑:李金华

文章编号:1673-8217(2016)01-0129-04

收稿日期:2016-09-01

作者简介:宋远飞,工程师,1986年生,2008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现从事油田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数值模拟
基于AMI的双色注射成型模拟分析
锥齿轮精密冷摆辗成形在“材料成型数值模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西南地区气象资料测试、预处理和加工研究报告
张家湾煤矿巷道无支护条件下位移的数值模拟
张家湾煤矿开切眼锚杆支护参数确定的数值模拟
跨音速飞行中机翼水汽凝结的数值模拟研究
双螺杆膨胀机的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一种基于液压缓冲的减震管卡设计与性能分析
蒸汽发生器一次侧流阻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