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 要:从挖泥船的开工展布、施工放样、施工过程等几个方面入手,简要介绍了疏浚工程的施工工艺,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疏浚工程;开工展布;施工放样;挖泥施工
中图分类号:U61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2.140
疏浚工程是指利用挖泥船等施工设备开挖水下土石方,疏通航道、河道、港池、锚地等水域,以改善船舶通行、停泊条件或河道行洪条件。
1 开工展布
开工展布是挖泥船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船舶的定位,抛锚,架接水上、水下和岸上的排泥管线等。
1.1 挖泥船进点定位、抛锚
目前,常用的绞吸式挖泥船、斗轮式挖泥船都没有自航能力,它们都是由拖轮或抛锚艇将挖泥船拖至施工区定位的。由于挖泥船的惯性比较大,所以,当挖泥船接近定位点时,拖轮或抛锚艇要停止运行,挖泥船在惯性的作用下前进并开始放下绞刀架,待到达准确位置后让绞刀架接触泥面,然后放下定位桩。这时,如果船舶不在开挖线上,可将定位桩或绞刀头作为定点,用抛锚艇推动挖泥船,以校正船位。
挖泥船定位工作完成后,就要设摆动锚。抛锚时要注意,锚缆要足以将锚抛出挖槽线外,锚缆长度越长,则施工时移锚的次数就越少。一般情况下,锚抛在挖槽线外30~50 m,锚缆方向与船身纵轴线的夹角以80°~100°为宜。如果施工河道过窄,锚必须抛到岸上,那么,应将锚抛在与水面高差不大的平坦地面上。否则,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因为锚缆和水面竖直夹角过大使土方开挖出现“死角”,导致边坡欠挖。
1.2 排泥管线的架设
排泥管是疏浚施工中水下土石方的排解通道,它分为水上管线、水下管线(潜管)和岸管的架设。这项工作的工作量大、多以人工挑抬为主,万一管线布设有一节错误,则需要将已架设完成的管子全部拆除。为了减少失误,在架设前,现场技术人员应仔细勘察地形,确定管线走向,并画出路线图,认真检查每节管子,避免因为使用破损的管子而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除了原则性的内容外,在架设管线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水上管线布置应呈近似流线形弯曲,不要形成死弯,并且要留有足够的富余长度,以方便挖泥船在远距离施工时使用。同时,水上浮管要用管线锚固定。②潜管安放完毕后,应在两端安设警示牌和灯光标志,防止过往船舶碰撞引发事故。③潜管的端点处应设置排气阀,防止潜管上浮撞击过往船舶。④对于跨越航道的潜管,如果它会妨碍通航深度,应挖槽埋设,并结合航道规划深度预留足够的安全深度。
2 施工放样
正确施工放样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以往疏浚只是将简单的施工平面图、断面图交给施工船队施工,并做简单的技术交底,但是,工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疏浚施工的放样质量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对于疏浚施工平面位置放样,传统的方法是导标法。在内河航道施工放样中,主要采用的是水上插杆放样。这样方法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实用,效果也好。在具体的施工放样中,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 放样前校核测绳的长度
测绳经过拉伸、浸泡,会出现标尺刻度牌移位、断面绳伸长、读数长度与真实长度不符的情况。在湖西航道施工时曾发现,1根100 m长的测绳由于纲丝芯断开,其实际长度为108.5 m。因此,在疏浚工程放样前,必须用钢卷尺校核,修改误差或舍弃不能再使用的测绳,并校验测深杆。
2.2 直线航道和弯道航道放样
在直线巷道和弯道航道放样中,必须要先确定断面位置和方向线,然后再放样。在具体工作中,要参照平面图,结合现场地形、地貌确定对岸方向,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弯道航道更容易发生偏差,导致开挖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在直线段放样时,要从不同断面桩放出开挖边线,在相邻断面开挖边线中间加密样竹。同时,加密样竹要保持一条直线,样杆纵向间距应控制在6~10 m,便于操作。这样,在夜间施工时,在绞刀前面能保持有2根以上样竹在灯光照射范围内,以便于操作人员控制挖槽宽度。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样杆被航行船舶或水流带走或弄倾斜,必须立即补放或扶正。
2.3 设置浮标
在深水航道施工段,当样杆高度不够,不好插杆时,要采用水上设浮标的方法。在设浮标前,要用测深杆测量水深,按照水深尺寸用细绳子连接浮标和下坠物块。这样,当浮标放好后,不会因为受水流和风的影响而偏离位置。
2.4 边坡的放样方法
边坡开挖可以分为矩形开挖和台阶开挖2种。矩形开挖时,采用上欠下超的方法。放样时,要考虑土质情况和施工工具——用绞刀施工,还是用斗轮施工,据此精确制订放样尺寸,不能简单地采用1/2尺寸放样的方法,以避免发生超宽和欠挖的情况。采用台阶式开挖方法时,台阶分段越多,越接近设计边坡。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台阶不宜过多,以防操作人员视线混淆不清。在内河航道施工时,一般分两个或三个台阶施工,每个台阶的样杆用带颜色的小旗系上加以区别,以便于操作人员区分,避免超深或欠挖。
无论边坡开挖采取何种方式,一般情况下,都要先试挖,边挖边测边纠正,以此来校正台阶间隔和挖槽深度,从而得到比较理想的施工放样数据,以保证边坡开挖质量。
3 挖泥施工
施工过程是疏浚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挖泥船在挖泥时,大多采用的是横挖法。但是,考虑到挖宽和泥层厚度的限制,还可采取分条施工、分层施工2种形式。不同土质的施工操作也有区别。
3.1 横挖法施工
将一根钢桩作为摆动中心,左右边锚(缆)配合控制横移,前移挖泥。
3.1.1 单桩前移横挖法
这种方法是绞吸挖泥船最常用的施工方法。它是将一根钢桩作为主桩(左右桩均可,视操作员习惯定),对准挖槽中心下插河底,以此作为横移的摆动中心,利用绞刀架前部的左右摆动缆(龙须缆)交替收放,左右摆动挖泥。同时,还可以利用另一根钢桩(副桩)进行换桩跨步前移。只要操作得当,进桩角度合理,主桩前移的轨迹就会始终保持在挖槽中心线上,并等距均匀跨步。同时,平面轨迹也可以始终平行前移,避免重挖或漏挖。
3.1.2 定位桩台车前移横挖法
将主定位桩固定在船舶中心线上,船体前移(或后退)由定位桩台车的液压油缸驱动,可通过安装在操作台上的数码计数仪读出前移(或后退)距离,掌握进桩情况。当前移距离等于定位桩台车的最大行程时,将船位调整到与挖槽中心线重合的位置放下副桩,提升主桩收回台车油缸,然后放下主桩,提升副桩正常挖泥。采用这种方法施工可以缩短换桩时间,提高挖泥的生产率,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3.2 分条施工
出现以下3种情况时要考虑分条施工:①挖槽宽度大于挖泥船一次的最大挖宽。②挖槽横断面厚薄悬殊,并且分条挖宽又能满足挖泥船挖宽的要求。③挖槽宽度接近挖泥船一次最大挖宽,但是,土层平均分布在中心线两侧,中心线处深度已经超过设计深度(有老航槽)。这时,如果不分条施工,则挖泥船摆动太大,无法保证通航安全和工程质量。
3.3 分层施工
出现以下3种情况时应分层施工:①当疏浚段内有陆上土方时,它必然会后塌,所以,必须要分层施工。②挖槽边坡质量要求高,或复式边坡。③泥层厚度大,并且土质塌落,质量要求高。分层厚度视土质和具体的施工要求而定。
3.4 不同土质的操作方法
3.4.1 坚硬黏土操作方法
硬黏土的含水量低,黏聚力大,绞力转动为顺时针方向,向右横移时会发生“滚动”现象。这时,要适当控制左锚机制的收缆速度和“滚刀”速度,使其基本保持一致,防止绞刀与河底的右摆动钢缆缠在一起。另外,还可以缩短前移距,进桩不宜过大,不放深度也不宜过大。
3.4.2 硬塑黏性土操作方法
硬塑黏性土经过搅动后,加上水压力,黏附力大,容易导致排泥管被堵塞。为了防止排泥管被堵塞,开挖泥层厚度和前后移动距离都不宜过大。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真空、压力表的情况操作。特别是当排泥管路长,一旦发现有堵管迹象时,要停止横移,提绞刀架吸清水。停车或突然因故障停车恢复开车时,需先打清水疏通管道。
3.4.3 开挖淤泥、流沙操作方法
开挖淤泥、流沙质土层时比较容易,要以最佳泥浆深度控制压力和真空表来操作。如果泥层比较薄,则应加大前移距,加快横移速度,以求最佳效率。
在疏浚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仅仅掌握了以上几点施工工艺是不够的,还要求操作人员要细心。因为工程质量最终是由人而不是简单的条条框框决定的。因此,要求操作手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3点: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要全、细——全面掌握图纸和相关资料,检测图纸资料与实地情况是否吻合,并在河两岸设控制桩,准确放样,认真校准水位,并予以校正。在船闸工程的引航道施工时,还要特别注意因闸室放水而引起的水位快速变化。②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精、勤——每个施工人员心须精心操作,控制好跨步和摆动幅度;勤测水深,及时调整刀架下放深度;交接班时要认真做好当班记录。③工作完成后要自检,做到真、细——完成一段施工断面后,要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并形成文字记录,把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以提升工作人员的施工水平。
4 结论
在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以节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江德鸿.探讨内河航道疏浚工程几种治理措施和对策[J].科技信息,10(17)
[2]罗志宏.疏浚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12)
〔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