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立意的历史教学设计

2016-06-24 13:53申文
考试周刊 2016年46期
关键词:明治维新道路日本

申文

一、教学目标及立意

有关“明治维新”的主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是这样表述的:“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显然,课标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明治维新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走向世界的日本》是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第八单元第四课,人教版教科书以“走向世界”为线索,从近代化角度将本课分为“1889年日本宪法”、“崛起为东方强国”、“踏上对外扩张道路”三个子目,把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分为顺应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和对外扩张道路两部分,在分析明治维新积极作用的同时看到其扩张性,但是没有深入挖掘日本走对外扩张道路的原因。从历史后续发展历程看,从明治政府开始,日本踏上八十多年侵略他国的道路,二战以后日本又能迅速实现经济复苏,这些都与明治维新分不开。由此,将本课教学立意为:“改革和战争:日本发展的两种方式。”据此,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1889年宪法》的学习,知道日本政治上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通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学习,知道日本经济上由农业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通过对外战争的学习,知道军事实现近代化;

2.从政治、经济和军事近代化等方面的学习解释日本成为东方强国和发动战争的原因;

3.从改革结果的学习中体会改革的艰辛,认识改革的两面性。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与日本近代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日本走向对外扩张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呈现大久保利通和东京墓地的照片)

师:1878年,掌握政府实权的大久保利通在清水谷准备进宫开会的路上被暴力士族刺杀身亡。同学们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大久保利通被士族仇视,最终引来杀身之祸的吗?当时日本又有什么大事发生?改革是否能继续推进?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大久保利通遇刺事件,引起学生的思维产生冲击,促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探究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2.展开新课

第一子目:东方强国的出现

呈现材料: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维新目标,强硬的大久保利通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推行改革,但政府在发展工业方面既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导致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日本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引发现代文明与本土传统的激烈冲突。与此同时,改革带来的不公平使本已存在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摘自《大国崛起》

问题:明治维新实施过程中引起哪些冲突与矛盾?这些矛盾产生了什么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解读,让学生体会改革的艰辛与曲折。

师:大久保利通被刺杀后,他的继任者伊藤博文面临这一社会难题又将如何解决?反对西化、恢复传统是当时日本民众的普遍心理,伊藤博文政府顺应这种趋势,一方面对民权派进行镇压,另一方面做出一定的“让步”,于是立宪被提上政府议程。

呈现材料:这种政治体制当然很少民主,但在当时的日本,却有其必然性。在集中权力、财力、人力以维护民族独立、建立近代工业、国防、教育等方面曾经起过残暴的、但又难以代替的历史作用。在亚洲,明治宪法是第一部宪法。古老的亚洲,从此才有了纪法、议会、选举等限制君权和独夫专制的法制,这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这种进步,是日本人民和民主势力进行斗争的结果,因而“明治宪法”亦曾为当时亚洲其他封建国家的进步人所憧憬或效法。——摘自《简明日本近代史》

问题:材料所说的这种体制指什么?如何认识明治宪法。

要求:小组结合材料和书本讨论,派代表回答,画出天皇体制下的权利分配图。

设计意图:利用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使用材料分析和探究问题。理解《1889年帝国宪法》的颁布是天皇体制确立的标志,从而为下面学习日本走向对外扩张道路奠定基础。

师:同学们结合上一节课内容一起总结一下明治维新的内容。

生:政治上废藩置县和四民平等,颁布《1889年宪法》,经济上开展土地改革和“殖产兴业”,文化上倡导“文明开化”和生活西化,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和建立皇军。

师:近代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化,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人性化和科学化。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同学们想想通过明治维新,日本社会是否存在近代化因素,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生:经济上建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实现从落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思想上通过文明开化等措施,自由民主思想逐渐得到传播;军事上建立了一支近代化军队。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从近代化角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化繁为简。

教师过渡:随着政治体制的确立,经济力量的壮大,日本开始追求国家独立,通过一系列努力,终于在20世纪初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那么,作为东方唯一强国的日本在崛起后是如何对待其邻邦弱小国家的呢?

第二子目:走向侵略战争的不归之路

师:同学们知道日本实现近代化以后,是如何对待它的邻邦弱小国家的吗?

生:发动殖民侵略战争。

师:同学们知道日本都有哪些侵略行为吗?

生:侵占朝鲜、台湾,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侵略东南亚等国。

师:日本对外侵略思想早在遭受美国入侵时就开始萌芽,明治维新结束以后,随着国力增强,日本对外扩张步伐逐步加快。那么,日本为何走上对外扩张道路,难道国家强大了就一定要走上侵略他国的道路吗?

呈现材料:日本之所以选择“富国强兵”之路线,亦是历史使然。明治政府的决策者们多出身武士,其内心世界仍受武士道以“武”为业的传统职分观崇尚武勇精神的支配,从而以“武”的视角观察世界、制定政策和确定国家发展方向。具体说来,即是对当时国际强权政治、弱肉强食的理解,亦欲循此方向走向国际社会,从而决心“以军备实力谋取霸权”。日本朝野从幕府末年已从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受到震撼,他们从军事角度认识西方列强挑战,扩充军备,以‘武”的立场寻求应战手段。

——摘自《日本文化及现代化》

民族主义是明治维新的动力。明治维新的领导人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主权之上,很早就开始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工业革命兴起以后,取得海外市场的目标和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推动日本加入欧美国家瓜分和争夺殖民地的行列,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摘自岳麓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和明治维新相关内容,从文化传统、民族主义、国际环境三个角度思考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的原因?

设计意图:日本走向对外扩张道路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给予材料和思考角度,加上补充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渡:走上对外侵略道路是日本民族主义与军国主义结合的产物,日本军国之父山县有朋在《邻邦兵备略》中大肆鼓吹军国主义扩张思想,“兵强则民气始可旺,始可语国民之自由,始可论回民之权利,始可保交往之对等,始可得互京之利益。而国民之劳力始可积,国民之富贵始可守。”明治维新结束以后,日本由改革促进发展转向以战争促进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日本走上侵略道路的影响呢?

呈现材料和相关图片: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得到的巨额赔款大大增加了国内的工业投资。同时,日本可以从中国获得廉价的工业原料,并向中国倾销产品。日本紧急迅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甲午战争后建立的八幡制铁锁是日本最大的钢铁厂,产量占日本全国钢铁产量的一半以上,所用矿石全部来自中国。

——摘自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人民的耳、目、口完全封起来,在“维持国体”、“防止共产主义危险”等谎言和压制下,被拖入战争,沉醉在“皇军赫赫战果”中的人逐渐明白了真相。大多数人民内心都充满厌战情绪。日本国内整个成了军事监狱,政府想尽最大可能把人民驱入战争,人民则只肯在最小限度内行动。前线士气低落,工人罢工不断,农民消极抵抗,反战同盟成立进行反战争、维护民主的斗争等。——改编自井上清等著《日本近代史》

问题:日本对外扩张道路的最终结果如何?它给日本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提示从短期和长期结果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对比和分析,让学生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看待日本的侵略战争。

师:结合必修一的相关内容,想想二战以后的日本是如何实现快速崛起的?

生:通过民主改革,明治维新积累的物质和经验是重要因素。

师:最后,以汤重南教授的一段话作为本课结尾:“回望日本明治维新及现代化的成功,总结其经验,吸取有益启示;回望近代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后开始走入歧途,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穷兵黩武而招致灭顶之灾的过程和惨重后果,总结其沉痛的教训,是为了东亚现在和未来的和平与发展……以改革促发展,则能真发展;以战争促发展,则发展终将失败。”①

注释:

①汤重南.日本百年维新与历史启示[J].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

本文为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明治维新道路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探寻日本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黄金时代》日本版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一百一十三) 日本明治维新
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以“明治维新”为例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