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摘 要: 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陶冶情操,培养丰富的情感,开发智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习惯。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儿童,尤其是农村低年级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并不浓厚,家长也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本文就如何提高农村低年级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农村教育 低年级 课外阅读 兴趣培养
茨威格说过: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新课标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此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一、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的意义
朱永新撰文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课外阅读更是学好语文学科的基础。
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情操,培养丰富的情感,开发智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新课标第一学段关于阅读的目标和内容,第一条就是要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低年级儿童正处于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如果能通过有效手段从低年起就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语文教学及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及孩子的精神发育意义深远。
二、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
虽然课外阅读的作用如此重要,但一些孩子和家长仍没有把课外阅读放在应有的位置,这一点在乡镇学校尤为严重。
(一)孩子不喜欢。
从调查情况来看,课余时间,绝大部分孩子都会选择看电视或者玩电脑和手机,只有少部分孩子会选择看课外书。但即使选择了看书,他们中也有半数以上对动漫类的书更感兴趣。就算是在学校的午读时间,在老师的监督下必须看书,大多数孩子读书时都是心不在焉,只看看图片,一本书几分钟就能“看完”,挑书、换书的时间几乎比看书的时间都长。
(二)家长不重视。
我校为乡镇学校,学生绝大多数为农村孩子及外来民工子女。他们受家庭观念影响或生活条件制约,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关注作业有没有完成,忽略了孩子的课外阅读,个别家庭甚至没有课外书。试问,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怎么能爱上课外阅读呢?
三、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的目标
低年级儿童的阅读能力有限,阅读以培养和激发兴趣为首,新课标就为我们指明了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意义和阅读方向。我们可以分层次实现以下目标:
(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三)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五)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四、开展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的方法
虽然目标明确,但实际情况却离目标相去甚远。因此,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是当前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的首要任务。
(一)营造氛围,激发读书兴趣。
荀子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可见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不可低估。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氛围。
1.营造氛围
前文中提到了乡镇学校的很多家长并不重视课外阅读,家庭的条件无力改变,那么,在学校中,就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要让孩子开始读书,就要让他们随时都能看到书,伸手就能拿到书,首先要做的是丰富教室图书角的图书量。我们可以鼓励家中有课外书的孩子多带课外书到学校与他人分享。老师也可以带一些家中闲置的,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到学校,同时定期到学校图书馆借一些课外书放在教室……书多了,选择多了,孩子们跨出阅读的步子也轻盈多了。
2.以听代读
平时课间不看到孩子看书,就说明他们不喜欢看书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发现,每次诵读课讲故事时,孩子们都瞪大双眼,竖起耳朵,一动不动,听得非常入神,比任何一节课都要认真。这说明他们是喜欢故事的。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不久,识字量有限,自己看起书来比较费劲,这让很多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而且因为拼拼音的速度慢,故事连贯不起来,让故事失去了原有的趣味性,孩子自然不爱读。这就需要老师利用午休、诵读课等时间为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读故事,打开课外阅读的精彩之门,为今后他们走进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3.师生共读
在低年级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是很高的。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虽然这一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但“言传身教”,老师的言行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成长。因此,要让孩子爱上阅读,老师自己要先爱上阅读。每天的午读时间,老师先拿出一本书安安静静地阅读,用行动告诉孩子们,现在该读书了。这样的效果会比每天大喊大叫地让孩子读书要好得多。
教师还可以与儿童阅读同一本书,在共读中引导儿童学习阅读的方法,帮助儿童解决阅读中的疑问与困难。边读边交流阅读感受,提高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避免儿童因理解力不足而误解读物思想。
(二)抓住儿童心理特点,培养阅读习惯。
只有当阅读成为习惯之后,我们才能说孩子真正爱上了课外阅读。然而养成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活动随意性强,往往要通过长期刻意的行为训练才能形成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因此,我们可以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绘本入手,吸引儿童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易被直观、形象的教学环境吸引。老师在上课时常常需要借助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读书亦然。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绘本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绘本是由图画和文字组成的,其图画是讲述故事的,具有鲜明的视觉形象,文字简洁明快,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还能帮助儿童发展理解力和想象力等。因此,老师可以从绘本入手,多推荐孩子看一些有趣的绘本,让孩子感到读书时有趣的,而非枯燥乏味的。
2.领读设疑,引发儿童好奇心。
低年级孩子通常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善于观察和提问。只要碰到好奇的事物,就会率直地表露出欢快或吃惊的情绪,表情丰富。而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找一本有趣的书,先为学生读上一部分,当读到最精彩的内容时,就可以合上书本,对孩子们说:“如果你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果,请你自己去读一读这本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有许多学生会愿意找来那本书,认真地读一读。
3.情境再现,激发儿童表现欲。
绝大部分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因为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是三维立体的,生动活泼,很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书中的人物形象是二维的,相较而言吸引力就小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想办法把书中二维的人物形象变成三维的立体形象,吸引孩子走入书中的故事。
大多数孩子喜欢表现自我,表演欲望强,很多孩子在玩耍时喜欢进行角色扮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选择一些合适的童话故事,让孩子用表演的方式把故事内容演出来。相信有了表演这一过程,孩子们在看书时会更认真,更觉得有趣。
4.榜样激励,启动儿童上进心。
孩子生活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度过的。孩子周围同伴的习惯能够及时而直接地互相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或改变孩子的内心世界及行为习惯。
读书时间,每当老师看到有孩子在认真阅读课外书并予以表扬时,能立即发现其他孩子也都开始认真读书了,这就是同伴激励的作用。因此,老师不要吝啬表扬,多表扬认真读书的孩子,这些优秀的孩子能更自觉地表现得更优秀,并对同伴持续形成积极影响。
(三)家校合力,引导家长亲子共读。
在学校,有老师、同学一同阅读,使阅读充满了乐趣,回到家后,就需要家长陪孩子一起阅读,寻找阅读的乐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耳濡目染的影响,从充满书香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肯定是热爱阅读的孩子。但前文也提到了,很多家长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不太重视课外阅读。因此,老师应抓住各种和家长交流的机会,告诉他们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给他们和孩子共同阅读的方法,鼓励他们多带孩子去图书馆坐坐。孩子都渴望家长的陪伴,只要家长愿意花时间陪同孩子在书海中遨游,共同交流,共同享受读书的快乐,孩子就必然会爱上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当兴趣成了内驱力,课外阅读就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会让所有孩子都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