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关于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观问题探析

2016-06-24 18:38迟荟郦宋蕊楠
世纪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新媒体大学生

迟荟郦+宋蕊楠

摘要:2014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讲到“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荣光属于青年”。习主席对青年人给予无限期望,尤其是青年群体中的主力军——大学生。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对学生群体的影响尤为明显;在此环境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6-0063-02

本文以一篇微博事件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引导产生的影响,试图通过微博这个新媒体工具分析新媒体环境在正确引导价值观领域发挥的作用。

一、新媒体环境与大学生

(一)新媒体定义

新媒体,实际上就是指电视、广播、书刊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后兴起的新的媒体形态。它是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概念,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等,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和手机、电脑等平台,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传播媒体。

(二)新媒体环境特点

1.传播范围广

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具有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5年7月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到2015年6月为止,中国网民数量达6.68亿,互联网的普及率已达48.8%。当前社会中,人人一手机、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网络中信息传送的覆盖面扩大到难以置信的地步;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度依赖电子产品。

2.传播时效性和信息海量性

新媒体技术破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壁垒,使得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的规模和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比如现在常用的搜索引擎:百度。人们常说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充分说明了网络对人民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借助新媒体工具,人们不仅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得知信息的外延内容,极大的丰富了信息的充实性。

(三)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根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的年龄分布以青年人为最高,向年龄段两方向递减;网民中以学生和自由职业者居多。学生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热衷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受新媒体环境的影响,来自世界各地庞杂的信息和多样的视角通过QQ、微信、微博、论坛等平台展现于大学生面前。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数量如此多的信息、观念会让很多人无所适从。由此,新的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求知欲强、学习力强、精力充沛、对新鲜事物敏感的大学生,同新媒体技术要求相符合,较容易紧跟科技和时代的发展潮流。一般来说,大学生这个群体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及互联网知识储备,浏览网络的时间比较长,而新媒体工具大都是借助于网络存在的,因此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了解以及使用也普遍高于其他群体。大学生这类年轻人的特点同时也决定了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成为新媒体环境中的活跃分子。

2.大学生有群体性,同学之间的相互模仿、学习、影响较大,使用微信、微博、QQ等通信工具是大学生的主要交流手段,大学生对现代化交流手段熟悉程度远超其他年龄层次。

3.大学生表达自我的特征同新媒体的中心模糊化的特征契合,由于新媒体的出现,使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以期获得社会的认同。现实生活既定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大学生在传统媒体中的言论很少会被大众认可,新媒体环境提供了一种更开放的机会,使得人人可以在社交平台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学生的想法及观点更容易被他人知晓,这也使得他们在其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除了改变了日常交流方式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带来了重大影响。网络中有意识的舆论导向和舆论操纵,很可能将大学生带入歧途,形成偏激的想法和观念。因此当代大学生会出现价值观多样化和过度强调自我价值中心化的现象。

二、新媒体环境下关于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观问题探讨

根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虽然2015年微博客使用量有所减少,总量任然庞大。2015年上半年,使用新浪微博的用户在微博客中占69.4%,全面超越其他微博客户运营商,新浪微博一家独大的格局基本奠定。

新浪微博的巨大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问题的思考,由于大学生是使用网络主力军之一,新浪微博对大学生价值观引导问题产生不小的影响。这里以一个网红的微博为例,探讨价值观引导问题。

(一)微博事件

最开始认识的荀夜羽,是源自她的一篇流传很广的长微博《你弱你有理》。不仅微博转发率高,曾登过热门微博,在微信公众号、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等平台均被转发。当然其中涉及的版权问题在此不做讨论。

这篇微博讲述了作者生活中的几个小片段,那些从心理上认为自己是“弱者”的人心安理得地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这些都是一些我们曾遇到过、我们曾听说过或者我们将来也可能会遇到的“小事”,也正因为是司空见惯的小事,被拿到大众面前时,却出现了观点对立。

大部分人作为一种有理性的存在认同作者的观点,这其中包括部分跟风人群。当然,也有另外一部分人认为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他们可能是网络上的喷子,可能是跟随他人的言论,也可能就是这种“弱者”思想的持有者。在这次观点对立中,主流媒体接受作者观点并转载进一步扩大了该微博的影响力。

(二)事件分析

通过前文的简介,可以充分认识到当前网络媒体对大众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以文章的第一个故事为例,有个同事经常性从她盒饭里夹菜吃,因为自己家里条件不好,某天作者没有给她吃鱼,这位同事十分生气。

面对这件事,很多人觉得这就是一件小事,是斤斤计较,是小题大做。这的确是一件小事,一件我们通常意义上会忽略的事,但面对时却让处于作者位置的人感觉到不舒服,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会有“自身道德准则”,因为中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结草衔环”感恩之心的传统。当我们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件事时会发现,家里条件不好是客观物质条件,是无法选择的,但接受别人善意的帮助是否拥有感激之情,是可以选择的。作为家里条件不好的“弱者”,你可以选择将他人的善意看做天经地义,也可以从心理上摆脱“弱者”的标签,感激他人的每一次帮助,别人未提供帮助时也不要怨恨;作为可以为他人提供帮助的一方,尽自己的一份能力,哪怕是再小的一点帮助都会带来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马克思认为感性的人的活动,都要“当做实践去理解”、“全部的社会生活都来源于实践”。对于文章中出现的行为,再向深层思考,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这种由自由市场主导的环境中,不可避免的滋生出功利主义的价值态度,也同样成长了商品拜物教。虽然自古就明白,道德和法律,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而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中似乎过于强调了法律至上,被放在如此高地位的道德,在当前中国社会中,却并不容易坐实它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被物欲金钱所操控,很多由道德来引导人们的选择项被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出现异化。这是可以解释很多“小事”出现的原因之一。

再者,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环境带给人们的除了便捷高效,还有纷繁复杂的观点和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这也就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很多“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很多大学生会跟随网络媒体的观点,在未经实践考察的基础上随媒体导向而发表言论。

另外,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这个群体生活在“象牙塔”中,大多数人缺乏在现实社会的经历,而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不少人是注重自身专业知识修养和技能培训,因此,大学生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相对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跟风。

作为一名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是应当具备的。我们一直强调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每个学生从小到大上过无数节思想教育课,也接受过来自周围人的教导,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在遇到文章中这些现象时,是像作者一样,还是忍气吞声,亦或是就是文章中的“弱者”。

(三)新媒体环境下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观

在当前社会情况下,新媒体在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观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毋庸置疑的,借此文章可以让我们反思,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我们利用新媒体所能做些什么。

首先,正确价值观思想的观点言论是最重要的。正确价值观的言论会引导大学生一步步完善自己的判断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进而反馈给社会良好的状态,带来良性循环。鼓励网络中正能量、正确的价值观言论的传播,抵制负能量的蔓延。新媒体作为中国现代化社会的一份子,有义务承担引导大众舆论良性运行的责任。

其次,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由于网络的隐蔽性、网络信息的庞杂性,使得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尤其容易被过于偏激的言论所迷惑,对于网络言论的筛选和监管也因此尤为重要。

最后,充分调动人们的力量。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扮演很多角色,但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这个组织内下,过去、现在、或未来,都逃不开作为家长这个角色。康德说,按照你认为可以成为普遍行为准则的那个准则去行事。在网上发布言论的时候,记得自己话可能通过网络媒体传达给孩子,在塑造他们价值观形成中有着重大的影响。

当然,大学生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新媒体的任务也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杨帆.网络舆情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中北大学,2013.

[2]岳鑫.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 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杨雪萍.网络舆情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 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

[4]张盾.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个人原则与社会原则[J]. 中国社会科学,2013,(8).

[5]孙正聿.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思考和 理论资源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

[6]曹正.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价值观新媒体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