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凡凡
伟大的友谊
话说,印象派画家除了莫奈、雷诺阿、西斯莱和巴齐耶,还有毕沙罗。
话说当年莫奈到巴黎拜师,最先找的是马奈的老师。这位老师教学生有一手,学生被巴黎美术学院录取的比例很高,简直是一位补习班大神!
很遗憾,为了不影响升学率,这位老师拒绝了莫奈。
没办法,莫奈只好注册了招生条件比较宽松的绥西学校。入学之后,莫奈认识的第一个同学就是毕沙罗。毕沙罗生于距离巴黎约7200千米的维京群岛(哥伦布发现的),家里是开五金店的。当他怀着一颗朝圣的心来到巴黎时,简直被巴黎的热闹景象惊呆了!
毕沙罗就是这些新居民中的一个。这里的热闹、喧嚣、嘈杂、自由,是他在安静的维京群岛不曾有的。后来,毕沙罗因为生活窘迫,搬到巴黎的乡村居住。他一辈子最喜欢画的就是宁静的乡村景色。
毕沙罗被誉为印象派的“胶水”,因为他年纪最大,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评论家说:“莫奈是印象派的发动机,而毕沙罗则是辅导员和调停人。”他帮助过高更、修拉,把塞尚从黑暗与诡异的思想状态中拉出来,甚至给落魄的凡高找到了住所——凡高在那里度过了生命最后的时光。
1873年,15位艺术家成立了“佚名艺术家、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协会的章程也是毕沙罗起草的。
捉襟见肘
作为未成名的艺术家,印象派的一个普遍特征就是穷。毕沙罗搬到了巴黎乡间,西斯莱也好不到哪儿去。他在世时,作品从未得到重视,后来莫奈、雷诺阿等大红大紫时,他依旧默默无闻。因为西斯莱无论性格还是作品,都没有那么大胆、那么锋芒毕露。他总是画风景,湖畔、树林、小径、草丛、小屋、小桥、流水……800多幅,内容几乎不变,他的全部生活就是在那几个地方打转。
几十年后,人们突然发现了西斯莱的魅力!觉得他的画作中,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诗意。可其实西斯莱的生活一点都不诗意,他穷了一辈子,后来生病去世,去世前最后一件事是把两个孩子托付给莫奈。
莫奈穷过吗?当然穷过。那时候他经常给家人朋友写信,先说一大堆“天气不错哈哈哈”之类的废话,结尾不经意地补充一句:“对了,能借我20法郎吗?”
比如他写信给条件较好的马奈:“闲来无聊到隔壁肉铺和面包铺逛了逛,和老板聊聊天。呵呵,你猜怎么着?他们居然都不肯再赊账了!都是邻居,怎么会小气到这种程度呢?大哥你们那里的邻里关系和睦吗?对了,大哥,你能借我20法郎吗?”
再比如给巴齐耶:“猜猜昨晚我们在哪儿过的夜?你肯定猜不到——在大街上!房东又把我们赶出来了,现在的人啊,火气咋都这么大呢?其实在街上过夜也不错,反正屋里也生不了火,都几个月没买柴火了……我说兄弟,能借我20法郎吗?”
峰回路转
还是让我们回到印象派的画展上吧!从1874年到1886年,印象派举办了8次展览。刚开始的几届,警察要用绳子在画的前面隔出一大段距离,因为那时候的观众比较激动,不满意时会朝画吐唾沫。可是渐渐地,展厅里的唾沫变少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表示,他们觉得印象派的作品变得顺眼了!
审美的变化观众欣赏眼光的变化,有两样东西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1.照相机。以前想留一张全家福,只能老老小小穿戴好了找画家,面无表情地坐上好几天。可现在到摄影师那里,“喀嚓”一声搞定。这样一来,谁还会对以画得像著称的传统绘画感兴趣?再像也像不过照片啊!大家希望从绘画中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印象派就是那些不同的东西。 2.东方艺术。随着欧洲的扩张,西方人见识到了东方艺术,比如日本版画、中国丝织品。大家发现:原来地球另一边有这样的艺术存在,它跟我们的艺术完全不一样!特别是日本浮世绘,给印象派带来了巨大影响。莫奈曾以妻子卡密儿为模特画过一幅《日本女人》,就是模仿浮世绘风格。
就这样,印象派的风格渐渐得到认可,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粉丝。到后来,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越来越贵,乃至现在许多收藏家毕生的心愿就是拥有一幅印象派作品。
想知道印象派成名之后,还遇到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吗?请翻开《光影魔术手——莫奈与印象派》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