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代,革新才是硬道理

2016-06-23 10:56张军红
经济 2016年15期
关键词:劳动力人力转型

张军红

中小企业的发展史犹如一条长河,时而潺湲,时而湍急,登高而望,百曲蜿蜒,一处处的流转就如一次次历史性的改革,如今这条磅礴大河又遇到了一个新的节点——技术革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一直都是区域经济最有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生力军,它们在增加国民收入、解决就业、维持社会稳定、发展生产力、推进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国务院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总体保持了发展态势。2015年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行动,通过信息技术与各产业领域的融合创新,推动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技术变革,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培育中小企业新的竞争优势。

就如何使中小企业在改革的洪流中稳得住、站得牢,并不断发展壮大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牵制研究员、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原主任、博士生导师陈乃醒。

刚刚落座,陈乃醒就提起了中小企业在新世纪的前十年高速发展的恢弘历史。据他描述,中小企业在那几年创造了约60%的国民经济总值,大众产品出口约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同时,还解决了约80%的新生劳动力就业问题,甚至国家一半以上的税收都来源于中小企业。当时发展速度极快,发展态势也十分良好,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上世纪开放了农村劳动力,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满足了中小企业庞大的用人需求,再加上当时生产成本低廉,技术要求不高,“中国制造”很受国际市场欢迎,所以大量的出口让中小企业在那段时间大大地赚了笔钱。

如今,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已然迫在眉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陈乃醒解释,经济发展的动力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劳动力充分供应时,就会以增加人力来拉动经济;二是靠科学技术拉动经济增长。20年前的中国,每年约有2000万的劳动力会转移到城市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步入21世纪以来,科技革命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人们对于物品的标准也逐步提升,中国制造的商品由于技术革新落后,所以质量没有大的提升,再加上2005年以后,部分行业出现劳动力缺失的问题,给当时的中小企业靠增加人力带动经济的发展模式造成一定冲击。到了2010年以后,劳动力短缺问题愈演愈烈,最终成为行业普遍现象,这样使得靠增加人力拉动经济的模式彻底瘫痪,国民经济也因此受到影响。转型后的人力资源该如何配置,陈乃醒也给出了答案,企业逐渐改造的过程就是在一定产量前提下替代人工的过程,他认为中国第三产业缺口也很大,更多的劳动力应该向服务业、医疗业、养老、文化体育等第三产业转移。同样,大众也会随着收入的增加,对第三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一边水涨,一边船高”的态势。平衡过程是自动的,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市场在调节劳动需求方面是很精巧的,哪里有钱赚大家就去哪里。

陈乃醒告诉记者,金融问题一直是备受大家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他看来,金融不是大问题,很多企业在过去都赚了钱,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家宁愿去国外并购,也不愿意为自己企业投资技术,这种固执的观念比所谓的金融问题可怕得多。陈乃醒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部分是由于技术改造时间跨度长,要求较多,最主要的还是众多企业家不习惯“推翻旧的,建立新的”的一种经营状态。长期来看,企业如果不能靠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劳动生产成本升高,再加上工资逐年上升,很容易侵蚀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利润较少的企业就开始倒闭。随着这样的恶性循环,倒闭一批、强拆一批、转移一批、兼并一批,“四个一批”使得中小企业受到很大伤害,国民经济倒退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转型最主要的就是确定转型路线和转型方向,目的就是要有好的产品”。陈乃醒把21世纪归结成转型时代,他认为所谓转型就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模式从靠增加人力推动向靠技术拉动转变,而实质上就是要生产出符合时代性的好产品。他在2012年就提出转型问题,他认为靠技术拉动不像靠人力拉动容易,过去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很快向城市转移,但技术不是短期内就能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讲,转型需要长时间打磨,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在谈及国家对于中小企业政策帮扶时,陈乃醒认为国家政策对于正在转型的中小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他一方面呼吁国家要继续宏观调控,提供多种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国家也要加强对企业升级转型的监管力度,国家为中小企业减免的资金一定要投入到技术改造中;除此之外,他提到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素质、管理素质、技术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后,还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中小企业转型营造氛围,提供服务,例如可以将部分已经高度发展的军事科技普及到民间来,为企业转型提供新思路。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很多新领域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在谈及日渐风靡的电商时,陈乃醒也颇有感悟,他告诉记者,要是从实体店来看,电商和传统商铺之间确实有冲突,电商的出现代替了很多实体店,但现在并不能比较谁强谁弱、谁生谁灭,只要能够更经济,更有效率,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必然会发展,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人总可以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社会也需要被预测,从而能更好地规划自己。”陈乃醒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方式可能会变化,例如现在比较多的就是人工投递,可能过几年就会成为无人机投递。或许发展到有一天,实体店也可以转型,变成集生产、设计、经销一体化的商店,例如3D打印技术就是集个性化订制、设计、生产、投送于一身,为消费者量身打造产品,很受大众欢迎,虽然现在是个别的,但将来普遍了,也许电商就会黯然失色。

猜你喜欢
劳动力人力转型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转型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沣芝转型记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