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哈佛追梦,却没时间听奶奶讲故事

2016-06-23 00:56程涅
情感读本·生命篇 2016年6期
关键词:哈佛长辈外婆

程涅

消费者可能有种种痛点不断被开发、解决,但作为一个人,我们是否能花一点时间了解自己的家庭、祖辈。

反感又认同这教诲

2009年,我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拿着全额奖学金前往哈佛学习人类发展与心理学。哈佛的老师同学无疑是聪明的,对于这个群体,我最强烈的感受是超出常人的勤奋。上学期间,我们每天和时间赛跑,读很多的书,接触很多的人,挤时间吃饭、睡觉、运动。生活得像个英雄,每天都在打仗。

如用一句话概括哈佛传递给我的最重要信息,那就是“你能改变世界”。这条如鸡血一般的教诲,让我既反感又认同。反感,是因为我相信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由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努力所推动的,绝不是一二个超级领袖人格魅力的产物。认同,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会在生活的磨砺之下渐渐丧失初心,屈服于所谓“命运的安排”。可我不相信既定的人生轨迹。

我的同学,大多去了声名显赫的企业、世界顶尖的高校。对他们来说,竞争依然激烈地存在,但从毕业那一刻就知道,永远无需担心资产匮乏、社会地位低下。对我而言,这也是一条显而易见、唾手可得的路。

但我很清楚,自己对于金钱、名誉、地位这些一直兴致索然,唯独始终追问自己的是,我究竟是谁?如果我的任何成功和成就都不被别人所知,我希望做什么?我想给世界留下什么?

在美国工作两年后,我放弃已经到手的工作签证,选择回国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始从事养老行业的学术和政策研究。我知道,在未来几十年,祖国将会继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变化是人口的老龄化。老人容易被社会边缘化、被遗忘。如何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的晚年过得更幸福?

抢救,今天开始

2015年6月,我在奶奶过世后踏上了创业的旅程。

奶奶93岁。她十几岁离家参加革命,随军从事医务工作,亲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双手救治的人不计其数。

奶奶最后一年多的时光是在医院病床上度过的。当时我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每天忙着访谈老人和养老机构,写调研报告。家人也各有各的忙。奶奶每天看看电视里中美关系的新闻、报纸上讲军事冲突的文章、听听哪位领导人去哪里访问,以此缅怀自己的革命时光。看望的人从来只是心不在焉地听一耳朵,谁也没有用心记着她讲了什么。我几次想好好听她讲她的经历,并记录下来。可一闪念之后,思绪很快又被五颜六色的事儿填满了。不久,奶奶再度住进ICU。推出来的时候,已经停止了心跳。

正在出差的我从外地赶回来。追悼会上,她的生平被郑重地宣读着。这个像是模版刻出的生平,在我听来那么陌生。这个世界记住的她,只是一个贴着“革命医务工作者”标签的逝者,没有多少饱满的情感、鲜活的血肉。而我也第一次发现,这个和我这么亲近的家人,我却并不了解她,也从未真正认识她。我甚至无法详细地回答下一代,她是谁?她从何而来?

看见奶奶的遗体被推出来的那一刻,我决定辞去体制内的工作,独自启程——为长者记录人生故事,传承他们的生命经历和智慧,留给家人、朋友和更多的人。

创业者喜欢看未来,谈理想。扎克伯格、乔布斯时不时挂嘴边;用户规模测算一下,突然又来了一个万亿级市场;产品都喜欢谈互联网,做APP,然后包装,上市。消费者可能有种种痛点不断被开发、解决,但作为一个人,我们是否能花一点时间了解自己的家庭、祖辈。

最近湖南卫视热播的“旋风孝子”中,歌手曹格回到家乡看到爷爷生前的住所和照片,跪在地下痛哭流涕。记忆消逝后再无法追回,这种切肤之痛只有失去了亲人才能真正感受得到。我想曹格一定明白,自己事业无论多努力多成功,都无法追回那些记忆了。世间没有后悔药,我决定去唤醒还有机会的人们,从今天开始,为长辈做人生故事的抢救工作,别等他们去世后才发现,除了对他们的零碎唠叨回忆,什么都不知道。

听外婆讲述人生,获宇宙原力

为了做产品,我从自己家开始。我花了10天时间,听外婆讲述人生,又花两个月时间,将外婆的故事精心整理好,制成沙画、绘本和回忆录。最后呈现出来的故事,迂回周转、跌宕起伏,像是一场剧目。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完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能见到世事人心。每一个人生都是一部荡气回肠的纪录片。所谓平淡平凡,只是旁人还没有将他们故事挖掘出来。

当年的外婆,在4个孩子还小、她的母亲瘫痪卧床的艰苦环境中坚持工作,并完成了中国人民大学函授课程,在动荡年代面对丑恶与不公据理力争、保护丈夫儿女,在突患中风、左半边身体失去知觉后坚持锻炼、积极康复……我的确从她的故事中看到一种叫乐观、勇敢、坚韧的品质,并看到它在外婆、妈妈和我自己身上如何一脉相传。这份来自家族的馈赠,让我像是获得了宇宙原力一样,变得强大无畏。我相信,这正是中华文明在遭遇一次次浩劫之后重生的信仰。

当我把外婆的故事分享给家人的时候,我发现,家人们变得更亲密了。我们更愿意在微信群里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更愿意相互关怀与问候。也许是外婆的故事让我们这些子孙都意识到自己是从哪里来,都找到了共同的根,都看到家族的血脉如何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流淌着。在长辈的人生起落面前,我们当下遭遇的挫折、挑战都显得不再那么惊世骇俗。听长辈一生的故事,我们也能对生活中的许多纠结与困惑变得释怀。

书写我的历史、家的历史,给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美国埃默里大学心理学教授马歇尔杜克(Marshall Duke)与同事曾做过一项著名的研究,发现那些熟知家庭故事的孩子面对困难时表现得更好。为什么?杜克认为,这是因为故事给了孩子家族归属感。最为自信的孩子具备“代际自我”,他们知道自己属于比自我更大的事物。

我想,对于未来的下一代,长辈的人生故事将会是我能送给他们的最好礼物。当他们问起自己不曾谋面的曾外祖母,我可以陪他们一起欣赏沙画、翻看绘本,还可以在他们有足够的阅读能力时给他们看外婆人生的详细图文故事。那时候,子孙们也会像我一样感受到家族精神的传承,变得更加亲密;他们也会对人生建立更强大的信心,并更积极地对别人讲述和分享。

正是带着这份愿景,我正式启程,帮助有心的人记录长辈的人生故事。加入我的,有来自清华美院的画师、设计师,来自哈佛、耶鲁、剑桥大学的顾问。我们对访谈老人后写下的每一段话字斟句酌,对印制老人故事所用的每一张纸精心挑选,对顾客所有要求都尽力做到极致完美。只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留下关于老人一生的最好记录,希望每一位长者的故事都能在家族中世代传承。

摘自《大学生》

猜你喜欢
哈佛长辈外婆
外婆
外婆
长辈篇
外婆回来了
长辈们的教诲
哈佛演讲:从5亿到7000亿
长辈对晚辈可否说“请”字
查尔斯·埃利奥特:改变哈佛的人
女儿考上哈佛 妈妈做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