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李春宝
山水灵秀境诗画钱江源
——开化龙门村结对共建采访手记
◇本刊记者/李春宝
在第38个植树节到来之际,本刊记者随同省林业厅办公室党支部一行驱车来到海拔1000多米的浙江省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实地采访省林业厅办公室党支部与龙门村党支部结对共建3年来的显著变化。
走进龙门村,雨后的森林郁郁葱葱。从半山腰到山顶,一排排整齐的人工林仿佛哨兵般站立着,绿染大山,焕发出勃勃生机。“这片林子最早的已经栽了五六年,最迟的也有3年了。我是看着它们一天一天生长起来的。在没有各级林业部门投入项目资金和实施景观林建设之前,这里曾经是一片只见草、不见林的撂荒地。”今年52岁的龙门村党支部书记汪德刚边给记者带路参观山林边介绍着。
沿着九溪龙门弯弯曲曲的山路,大家一路往浙皖交界的深山进发,沿路平整的沥青路让游客仿佛有坐缆车一样平稳的感觉,“你看道路两旁的鲜花随着弯弯的山路急速往后退,是不是很像一条条飞舞的花龙啊?”汪德刚书记像导游一样向我们一行人介绍,后来汪书记又说起了九溪龙门名字的来历以及龙生九子传说与名字的关联。大家听得入神,两旁的风景似乎也变成了神话典故的背景,充满了神秘感。作为村民带头人的汪书记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近年来,他一直在思索如何让群众增收致富,经过多方考察,他发现村里外山瀑布群、老龙源龙井、外山土坯房、红色宗祠等自然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很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于是在没有资金来源的前提下,和村两委、村民自筹资金修建起了游步道等基础设施。
傍晚时分,我们一行人从山上下来,发现来时道路两旁的农家乐和民宿已经陆续亮起了灯,每家门口外的两只大红灯笼似乎还在提醒着远方的过客,正月未完,年味未尽。卸下沉重的包裹,在山中吃上一份热腾腾的农家菜,喝上一点家乡味十足的米酒,顿时感觉穿越了城市中的喧嚣,这和几年前的山路不通,夜晚冷清的龙门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与林业厅办公室党支部结对后的两三年里,村党支部战斗力更强了,带领村民依托山林资源,脱贫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他们按3A级景区标准,带领村民自发办起了地字号“龙门客栈”。这种新兴的民宿,让游客觉得更加新奇和好玩,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来此游玩、住宿。龙门村还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林业,开拓“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在青山绿水间谱写一曲“山水灵秀境,诗画钱江源”的美丽动人的仙乐。
如今,清澈的溪水绕村流淌,大红的灯笼随风飘动,白墙黑瓦农家小屋温馨如家,不时有游客来这里观光。汪书记满怀信心地说:“2015年旅游收入达到600万元,相当于每个村民增收6000元。2013年民宿从9家起步陆续发展到目前的28户农家乐,床位由90张增加到目前的300张。明年,我们将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把龙门村建设得更好。”除了发展乡村旅游,汪书记还带领群众大力种植茶叶、毛竹,着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少村民逐渐走上致富之路,修建的新房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龙门村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既是村党支部和村民们自身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省、市各级的帮扶和支持。3年来,省林业厅办公室党支部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牵线搭桥,出谋划策,主动宣传,为龙门村争取到项目资金300多万元,帮助实施6项林业建设项目。龙门村党支部则充分发挥班子的核心作用,带领全村靠山吃山,做足山林的文章,开展乡村森林旅游等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景观林建设方面,3年来共投入资金75万元,分年实施,逐渐将单一林相的山坡打造成彩色景观林,道路两旁还种植了景观花草,弯曲的小路,就像一条长长的花龙在飞舞;在森林抚育和林相改造方面,共投资47万元,使古道两边的森林更加茂密,给游客带来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在竹林改造方面投入45.76万元进行毛竹产业提升,完成700亩毛竹深挖、施肥抚育,建设竹林蓄水池2个,竹林游步道和作业道近3公里,现在已在靠近山顶的位置形成了大片高高的竹林;在古树保护中,对甜槠古树群落进行保护性开发,对古树进行加固处理、实施病虫防治、在古树群落中修建游步道,整个工程投资9万元;在林下经济方面,鼓励香榧种植,由省林业厅赠送香榧苗1000株,种植于村庄周边,成为村民的摇钱树;在整合资源开展森林人家建设方面,打造森林人家品牌,已建设桃花坞古树园、高效油茶基地、林荫大道、森林小木屋、天然游泳池、森林古道修复等项目,现已初具规模。村支书信心满满地说:“这里将会形成统一规范的民宿旅游,让游客既能玩得开心又能留得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