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是越来越高了,它就是:人品。
讲人品重人品拼人品,当然是件天大的好事。但此“人品”并非传统意义的彼“人品”,两者之间多少还是有点差异的。只要看看“人品”身影时常活跃的几个场景,其中的奥妙,你就能猜出几分。
一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落到了嘴里,遭遇了做梦都不曾料到的好事。这时,你往往能听到这样的惊叹:“看看,还是我的人品好啊!”在我们部门里,如果听到某人发出此类对自己人品的赞扬,多半是因为要直播某一球赛什么的,把他(她)原来要做的活冲掉了。
放在过去,碰到这种事只能自个偷着乐,最多也是几个趣味相投的小兄弟小姐妹在一起窃喜。早年上山下乡在农场,雨天是休息不出工的,我们称之为“外国礼拜天”。心里盼雨,背地里念着当时一部电影的台词:“下它个七七四十九天才好。”可谁敢公开张扬这般喜悦,即使不被戴个破坏“农业学大寨”的帽子,也要批你资产阶级好逸恶劳的腐朽思想!现在,却能借助“人品”自赞一抒心头之快,真是时代不同了。
二是碰到上海人讲的“额角碰到了天花板”的事情,运气太好。譬如在食堂里买到最后一客泡椒清蒸猪脚爪,车子开到路口正好是红灯翻绿,等等。只要是红运当头照,挡也挡不掉,原因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皆是人品使然!
三是化险为夷,逢凶化吉。遗失的皮夹子回来了,本来不发的稿子播出了。诸如此类。
可能你在欢呼人品胜利的时候,一旁会有人不屑一顾,认为这种芝麻绿豆的事情也要同人品搭界,是否太小儿科,太没品。
其实不然,人不同、事不同、心境不同,人品的出场也就不一样了。贾宝玉认为讨薛宝钗做老婆是“人品没爆发”,倘若换了焦大,肯定是山呼海啸般地高喊:“我真有人品呀!”就是对同一个人,昨天吃大排觉得自己有人品,今朝再吃会感到自己怎么那么没人品啊。
其实,事不管大小,只要是你自己认定是好的,那就是有人品。因运道的大小不同,吃到馅饼的内容不同以及化险为夷的程度不同,“人品”的表示也有分别的对应,就像英语的形容词有比较级一样。一般多是用“有人品”,再上一个台阶是“人品好”,最高级是“人品大爆发”。反之,则是没人品、人品坏、人品用光了……
看过一部外国电影,讲二战时,一个意大利大学生到前线参战。刚到的第一天,陪他去前沿报到的士兵被突然飞来的炮弹炸得无影无踪,而他却是毫发未损。后来,他踩到地雷没炸,因为分量不够,脚下是颗反坦克雷。老兵告诉他,一个人一共有三个运气,他已经用了两个,还剩最后的一个……
用现在“80后”的说法,就是“你的人品也用得差不多了”!
(摘自“袁念琪新浪博客” 图/游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