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莫尔佳
陈思哲从事关爱工作的幸福体验:和孩子们在一起,我自己也充满“朝气”
本刊记者莫尔佳
陈思哲(中)快80岁了,依然充满“朝气”。
今年7月,陈思哲就满80岁了。2012年正式加入关工委的他,目前在西南科技大学关工委担任法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和西科大关工委理想信念宣讲组组长。尽管由于工作的关系,陈思哲几十年来一直投身在对下一代的关爱事业中,但这几年在关工委任职后,使他对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又有了新的领悟。
“我以前的想法很片面。那时候做工作,想的是付出,说的也是付出。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关工委工作,我发现,关爱工作对我而言不仅仅是精力、时间、物质上的付出,我还有回报,而且这些回报还非常丰厚。”陈思哲说。
陈思哲说,来到关工委,让自己在做关爱工作时多了一份“责任感”。“我觉得有些事情要么干脆不做,答应了做,就要力求做得好。”在他看来,如果要做好关工委的工作,首先要“真的打心底爱这些孩子”。“如果你爱不起来,关工委的工作你就做不好。”陈思哲说。
一辈子工作生涯都与高等教育打交道的陈思哲,自陈“一直以来都和孩子们保持着长期的、密切的联系。”他告诉记者,自己还在西南政法大学做辅导员时,就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非常亲密”。这样的经历使他来到西南科技大学后,也和学生“走得很近”。说到自己与学生的“亲密关系”,有个细节令陈思哲颇为得意:“我学校的学生甚至一些年轻教师,一开始是叫我职务,后来叫我陈爷爷,再后来都直接叫我爷爷了——好像我都变成大家的爷爷了,哈哈。”
这些年来,西南科技大学的法学院一直有着“老少结对子”活动,即让老教师和年轻的学生结对,前者对后者在生活学习上予以关爱和帮扶。但陈思哲是“几十人结圈子”。说到自己的这个“圈子”,陈思哲兴致勃勃:“我们还有一个群呢。”据他介绍,这是一个微信群,群里成员包括他和二十多个曾与他结对帮扶的学生。“我们群里非常活跃。”陈思哲说,但凡自己有什么病痛,孩子们都会在微信上问候,有些在外地的还要过来探望;而要是他在微信上发个自己的近照或者展示下自己最近的书法作品,孩子们也会积极跟进评论。“搞得我现在都有些紧张了:是不是一发这些东西孩子就要响应,这会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呀。”尽管语带“悔意”,但陈思哲的开怀溢于言表。相对的,陈思哲也会给这些孩子的学习乃至职业规划提供意见:找老师、找资料或亲自辅导……“这些年来,孩子们哪怕参加工作了也都还在我们群里不愿意离开。有些孩子在办案子的过程中有疑难,我们也会在群里或者电话里沟通呢。”孩子们还时常到陈思哲家拜访,并与他的家人相处得也很融洽。
陈思哲说,自己很多时候是把那些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或孙子对待的。现在,陈思哲家里有一个两岁的小孙女。“我很爱我的小孙女,但我一直说,我既要带好我的小孙女,也要带好我学校里的那些大孙子大孙女。”
通过这些年和学生的亲密接触,陈思哲总结出三点体会,“让我的晚年更加满足、快乐和幸福。”
其一,是年轻人朝气蓬勃,陈思哲在与他们亲密接触的过程当中,大大消减了自己身为年迈人的老沉和暮气,变得年轻起来。“在我们学校和地方上有人评价我,是八十岁的年龄,四五十岁的心脏,甚至还有说我是三十岁的心脏的。”陈思哲说。“老年人很多时候会有一种‘等待’的思想,说得不好听点,就是等待着‘那一天’。但我现在想这个想得很少,因为我的生活充实而充满朝气。”
其二,“孩子们让我逐渐时尚起来。”陈思哲说。青年学生掌握和运用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能力较强,陈思哲通过他们,学到了许多“新知识”:短信、微信、电脑办公和电脑游戏,“我还能自己捣鼓PPT呢”,陈思哲得意地说。“而且呀,这些孩子教我的时候,比我自己的子女都要耐心和细心得多哩。”
但最重要的是,通过其对学生做的工作和付出,陈思哲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这给了我极大的安慰。”他说,如果说孩子们所给的“一些实惠”是一种回报,那么这种回报的力量更大。“因为这让我变得充实,也让我觉得,即使上了年纪,只要找对了渠道,依然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