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平
教学空白是极其绝妙的教学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灵活设置,适度运用,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于落实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会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 在情境教学中留白
在教学接近尾声时,提出一个或几个与文本学习有关、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问题,或是为下文的学习埋个伏笔,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或开始某课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会获得“余音绕梁”、“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学习了新教材Go for it 8B 《Unit 2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的第一课时后,提供给学生一个准备教室大扫除的情景,让他们稍稍合作一下,然后班长开始发言:Dear classmates, there is a notice for us. We are going to clean up our classroom this afternoon. Now let me tell you what to do.
“..., could you please carry some water?”
“... and ..., could you please clean the windows?”
学生们积极应答,很有马上行动的样子。教师趁此机会布置作业:今天我们没有作业,大家只要当一回这样的班长向学生们布置任务就可以了。不过,遇到班级真的有活动的话,一定要积极参加噢,要为班级荣誉加油啊!学生齐刷刷地一声Yes, sure. No problem. 就在这样的兴奋中轻轻松松地结束了课堂。课堂教学真正地做到了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学生生活的做事当中去,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劳动意识。
2. 在引导记忆中留白
当代法国人总结了一个公式:记忆=成才。总结记忆时,如在讲授语法、句式等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甚至游戏来解决和处理重点、难题和关键点。在学生将得未得之际,必有所动之时,把众多知识用一条线串起来,点明中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正确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七年级“be”动词学习后,教师可总结为一句话:
be有三兄弟,am is are,I am,ta is,其它全是are。 注解:ta(ta即它、她、他,即一切可用它或她或来代的人或物,即第三人称单数)。
这些琅琅上口的口诀易记易背,学生终生难忘,教师留些时间空白给学生,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在游戏教学中留白
堆积木是学生孩儿时期记忆犹新的游戏,为了巩固介词的位置关系,下课前教师让俩位学生上讲台做游戏,一人朗读(内容含有介词in,on,under,behind,near等),一人根据内容堆积实物,类似造屋子,最后因不平衡而倒。
全班学生静心观看,心领神会,莞尔一笑。这种方式让人感到“课已尽,趣犹存”,避免了机械性、重复性,毫无意义的语言练习,把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们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眼、动脑、动手的综合能力。
4. 在语法教学中留白
在语法教学中,学生对语法项目的学习感到困难,要求教师能帮助他们整理。在初三复习时态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记忆,从纵向、横向进行联系,将它们归纳为:8个时态:一般、进行、将来、完成(各个都有现在和过去)
还有情态动词不可忘,后面只要加上动原形。若是主动变被动,be done结构由你变。
英语写作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掌握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类型,能为英语写作打好扎实的基础。可学生往往学得不轻松,掌握得莫明其妙。为了减轻记忆负担,我将它们归纳为二个类型,即:主系和主谓:
双宾动词分为:give ... to ... 一族(show, lend, send, take, bring, teach ...);buy ... for ... 一族(get, make, cook, sing, draw ...)。
宾语补足语多为:动……怎么样/是什么:let(make, have ...) ... do…;hear(find, see watch ...) ... do/doing ...;ask(tell, want ...) ... to do ...。
关于动态系动词和行为动词,学生难辨真伪,一句“用be替代意不变者为系动,翻译多为感觉)(feel)、 好像(seem)、变(得)(get, turn, become)、(看look、听sound、尝taste、闻 smell ...)起来”就可以帮他们解决。
在教师教学经验和灵感的作用帮助下,学生学习英语巧学巧记,遣词造句写段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若再细细润色,好文章就会让你赏心悦目。
5. 总结
空白艺术在启发学生思维时尤为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教学的艺术,熟悉不同水平的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及最易“卡壳”的地方。以空白激思,以空白引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启迪他们的心智。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