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友 梅岗
时间:2016年元月1日
地点:北京镜堂工作室
访谈:梅岗
大约是四五年前,那时龙友还在江西,我和北京的朋友时常谈到他。在我编辑的一册作品集里,周围的朋友翻看到他的作品,纷纷向我打听,龙友是谁?
面对他的作品中透露出对传统出色的理解与表现,周围的朋友感到惊讶!
他做过工地的施工员,做过美术高考培训班的辅导老师,却没有专业书法的学习经历。
此刻,龙友坐在我的对面——2015年他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博士生,开始了他在北京的学习生活。在建筑工地上找到了一份施工员的工作
梅岗:你什么时候开始练习书法的?
龙友:1998年,14岁——也就是我考入我们当地的文艺学校读中专的时候。初中毕业我就打算不读高中,通过美术专业考取一个中专院校找一份工作——那时候中专就业比较方便。
梅岗:我看到你写的擘窠大字,颇有唐楷的气度,你当时临习的范本是什么?
龙友:颜真卿的《勤礼碑》。
梅岗:这本帖你练习了多长时间?
龙友:大概三年。
梅岗:是专习一本字帖还是同时练习其它字帖?
龙友:我记得同时练习了三种帖,《勤礼碑》、《曹全碑》、《兰亭序》。
梅岗:听说你曾经做过一年的工地施工员,是在什么时候?
龙友:2001年,中专毕业之后,我在建筑工地上找到了一份工作,就是工地的施工员。
梅岗:施工员具体做什么工作呢?
龙友:告诉工人按照图纸一步步推行,控制工程的进度、质量。刚开始我还达不到这些要求,只是陪着工人,和他们一起千活,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其实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我们的工地当时在华东交通大学,看到大学生们上课非常羡慕,激发了我考大学的渴望,在工作之余看书、画画,准备高考。几乎每天都写,寒暑不辍
梅岗:大学本科你学习的是陶艺专业,在这个阶段你的书法训练是怎么进行的?
龙友:几乎是一种自学的状态。有时遇到一位懂书法的老师或同学都欣喜若狂,对每一次学习机会都比较珍借。大部分时间还是埋头苦干。
梅岗:书写的量很大吗?
龙友:几乎每天都写,寒暑不辍。
梅岗:进行了哪些训练呢?
龙友:这个阶段涉及比较广泛,真正打开我对书法认识的视野,可以说就是这四年。我经常上学校的图书馆看书,还有就是我在学校边上的旧书一条街淘到不少书法方面的资料和图书。
在我读大学本科阶段,到学校的图书馆看书和到旧书街淘书让我有机会看到更多的字帖——在此之前,我以为书法就是那么几种,只有王羲之、颜真卿,隶书的概念里只有《曹全碑》——此后我对书法史有一定的了解,我循着这个书法史的线索,在四年里作了一个最基本的工作,从篆书以下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临写。今天看来,方法不一定对,但是这段经历让我触摸了书法史最重要的经典作品。
然后我花更多时间在米芾的字帖上,专攻了一段时间。
梅岗:现在你的行书里,还能看到米芾的影子。
龙友:这和那段时间的用功有关系。我还能清晰回忆起来那时临摹《韭花帖》的情形,不知道什么机缘我对它这么心仪,因为偶然在一本书法的杂志上看到一张印刷精美的《韭花帖》,之后整个暑假我没有回家。
梅岗:一个暑假都在临摹《韭花帖》?
龙友:对。在寝室里,先拷贝,再临摹,超过100遍,那时也不知道谁告诉我,你得对着一个字帖这么练习,我就这么做了。
在我读大二的时候,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邱振中先生到我们学校图书馆做了一个讲座,讲座的副标题我记得很清楚,是《我在江西师大的十二年》,我当时不知道邱老师是谁?也不知道书法界在思考什么?听了以后深受影响,给我很大的鼓励,比如他说,一个人不能抱怨自己的环境,一旦抱怨就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句话在这十二年里,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在我写字写不下去了,遇到瓶颈了,我就想到这句话——读书不需要盲目求多,有时只要那么一两句话就会改变自己,在碰到困难的时候,激励自己坚持下去。
梅岗:你从开始练字,以及你在大学四年里面,练字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龙友:读中专的时候,我们是封闭式管理,几乎每天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写字。我记得我们教室后面是一个很大的窗户,我们练字的纸常年是堆过窗户的,很高的一大堆。
在大学期间,有时在外面兼职代课,晚上回来都是在练字,经常一练就到凌晨。
梅岗:那时候精力充沛。
龙友:是。我不爱玩游戏,不抽烟、不喝酒,实在没有什么乐趣,所以把可以利用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写字上。
梅岗:你曾经有一两年的时间做过美术高考培训班的辅导老师,这是一个非常辛苦、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的工作,这段时间你有没有中断书法训练?
龙友:带培训班是一个非常琐碎、需要占用大量时间的一件事,除了教学还要管理学生以及和家长打交道,从早到晚都处于工作的状态之中。在办公室、教室,我会有一张桌子写字,我和朋友说,我需要的不是多大的空间,需要的是在我的内心,能够容纳这样一张写字的桌子就够了。
梅岗:你在教学的间隙也写字?
龙友:对,只要有一点时间就写。
梅岗:你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和朋友聊天、打电话都在写字。
龙友:这就是那时形成的习惯。
追溯魏晋的古朴
梅岗:你的创作主要以楷书、行楷、行书为主,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你对各种字体都进行了大量的训练,这种选择你是怎么思考的?
龙友:我自己是想在某一个阶段,集中解决某一个书体的问题,以后以此为基点再做一些扩展。目前我还是在某一个书体上下一点功夫——书法要达到一定高度是不容易的,如果过度分散自己的精力,在自己不能很好驾驭的前提下,我还不如把时间集中在某一种书体上,集中解决某一些问题,这也是历代大家给我的启发。
梅岗:你创作中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困惑在哪里呢?
龙友:朋友看我的字,属于帖学一路——事实上,“二王”以来的系统,是要整体观照的,我们不能以某家某派作为唯一的依凭,对我来说,要以某家作为基点进而对整个体系有宏观上的把握,最后再回到自身问题及细微的问题上来。
唐楷在历史上是一个高峰,是从“二王”的法度及前代许多书写里衍生而来,规范化从而成为一种经典,一度由于资料的缺乏和认识的差异,人们对它产生了误读,被它的转折、按捺等表象迷惑,始终不能把它与魏晋的楷书融通,更不能让楷书相对自由地流畅书写,不能还原书写本来的节奏。
这几年,我主要从宋人入手,感受其笔法、风神,把握这些后,对唐代的楷书进行集中的训练,我选择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裴休等几个重点,做了几年的训练,我不希望把楷书的面貌局限在某一个帖上面,希望能跳出某家某派,尽量摆脱种种局限。通过自己的努力,从笔法出发,对唐代、魏晋的楷书系统做一个探究。希望若干年后,能够较好的呈现晋唐风貌,通过这种办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对我来说这种方式适合我,我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从而形成自我风格。
对于书法家来说,风格非常重要,有人比较早、有人会稍晚形成,但是这个问题是不能绕过的。
目前我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简而言之是要以宋人轻松的笔致,融合唐代人森严的法度及准确的、丰富的技法表现,再追溯到魏晋人的古朴、浑然。如果做到这一点,就算是我完成了一个阶段的任务。
当然这个阶段到什么时候能走完,我也不知道,其中的困惑也只有自己知道。
梅岗:你到中央美术学院攻读书法专业博士之后在训练和创作上有什么新的想法?
龙友:我之前一直在师范大学读书,没有在美院读书的经历,刚开始有点不知所措,不明白它能带给我什么?给我什么改变?我花了较长的时间来思考我要做什么?怎么做?
前不久我去故宫博物院看到王珣的《伯远帖》,感受到魏晋的淳朴、自然的气息,但宋、元、明清都很少再出现这种气息,为什么?我自己要去做什么?
古雅的体现,我的理解是笔调的圆融,温润、饱满、柔美又充满着张力,这种技巧对当下书写有现实的参考意义,它提醒我:要对我的书写做出调整——一是技法上不断深入古人,同时思考并解决古代经典的元素如何应用在自己的创作中?
梅岗:当下的创作很少呈现那种古雅的氛围了。
龙友: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韵致、神韵难以把握,这种东西如果丢失了,我们写的形状再像,笔法看上去很精致,都无法和古人比拟。我们要追索的是,在掌握传统的元素之后,怎么为当代书法的困境找到出路?为了找到答案,我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阅读书法的古代文献和当代研究成果,这样我的博士期间会比较充实,甚至有些紧迫。
梅岗:你怎么定义一位当代书法家?
龙友:什么是当代?简要说,我们生活现在的时刻就是当代,我们今天面临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说是当代问题,包括新的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传统给我们带来的压力。但是当代书写的问题如何推进,当代书家的责任是什么?我亟需去寻找答案。可以肯定的说,如果仅仅把视野局限在书法,局限在一笔一画,只会在狭小的空间里自我欣赏,这是我的困惑,也引发了很多焦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