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故土 留住乡愁探寻美丽乡村建设的“客店模式”

2016-06-21 09:42周玉萍通讯员刘艾林
中华建设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客店乡愁美丽

本刊记者 周玉萍 通讯员 刘艾林

守望故土 留住乡愁探寻美丽乡村建设的“客店模式”

本刊记者 周玉萍 通讯员 刘艾林

“自2013年3月调入客店工作以来,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这里的山美,水美,村美,人更纯朴。作为一名乡镇基层的干部,把家乡建的更美,既是自己的职责,更是自己的追求。”——钟祥市客店镇党委书记朱克举。

客店镇地处大洪山南麓,钟祥市、京山县、随州市三地交界处,版图面积2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00人,是荆门市首批优秀旅游乡镇,也是湖北省首批旅游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乡村建设,不是城市公园的建设,也不是花园小区式的建设,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定是农村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对于客店村民来说,建出有乡情、乡音、乡味的乡村,才是他们熟悉的想要的乡村。

在践行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客店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客店模式”,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特色村镇发展留下浓墨的一笔。

因地布景,保留自然风貌

多年来,客店镇的发展建设坚持走“尊重村庄的自然肌理,尊重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的路子,不砍树、不填塘、不挖山、不拆房,处处体现的是自然,人人表现的是景色。门前的柴火垛、残垣的砖瓦、河沟里的野草恰恰是最生动的乡村生活注脚。

于是,农户改造房屋后不用了的旧砖旧瓦、老坛老罐,被做成了“红砖黛瓦“的庭院围栏;不用了的旧檩条,做成了路灯杆;河沟里的野草,山坡上的野麦冬都成了该镇绿化美化乡村的点缀;山里人有烧柴取暖的习惯,把这些乱堆的木柴锯了并码整齐后,也成了一道山里人家独有的风景……因地布景、就地取材、废旧利用,更大限度保留村镇的自然状态,已成为全镇村民的共识。

一提起“水没坪村”,喜爱旅游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那依山而建的民居,参天的银杏树群给往来的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位列湖北十大最美村落之首,还吸引了央视来此拍摄纪录片。“水没坪”是客店镇的一张旅游名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水没坪世外桃源的景象,也因保留着最纯粹最自然的风貌而得以扬名。

看得到乡俗,感受到乡情,听得到乡声,体味到乡味,感悟到乡思,留得住乡愁。这便是客店人在美丽乡村建设留给人们最深刻的记忆。

文化铸就客店之魂

历史赋予了客店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了彰显人文特色,客店镇充分挖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传统文化,以此作为乡村建设的灵魂,乡愁之旅便是客店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不同形式的乡愁载体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客店的美丽内涵,那就是——宁静美、纯朴美、风俗美、生活美。

在客店镇南庄村,村头有一棵树龄1800年的对节白蜡,古树枝繁叶茂。这样的千年古树,南庄村有7棵,呈北斗七星状分布在村中。以古树为依托,该村精心打造以“对节人家”为核心的综合性景观园区,家家户户就地取材建造小景观,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明灯村位于客店镇西郊,因古时“白天商贾如云,夜晚千盏明灯”而得名。村间小路边,村里把从河道清淤拣出来的石头进行筛选,分别雕刻上传统24节气名称及农时要领,让人们不知不觉回想起家乡父老正在农忙的情形。

在赵泉河的旗鼓台,以封神文化为主题,以擂鼓台、姜太公钓鱼处、老观寨、牛屋茶吧等为节点,再现了一个传奇村庄,让人回味“笑谈封神榜,醉卧岁月长”的峥嵘往事。

文化铸就了客店之魂,释放了思乡的愁绪,成为凝聚人心,抒发故土情怀的福泽之地。

生态之举焕发农村新貌

如何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横流的问题,如何解决城里客人不敢上农村厕所的问题,如何解决门口乱堆、垃圾乱倒的问题,这些长期困扰农村基层又必须面对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摸索与总结,客店镇终于找到了答案。

依山势而建,零动力循环,“厌氧发酵+沙石过滤+植物吸收”的家庭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将雨污合流改为雨污分流,改平流式多池平面处理为上翻式两池立体处理,通过零动力自然循环,在沉淀池、处理池内相继完成过滤分流、沉淀化粪、挡油、厌氧发酵、砂石过滤、植物根系吸收等多项功能。

这样通过雨污分流,污水处理量下降了七成以上,再者通过两池立体处理,实现占地面积少、建设规模小,建设成本下降五成以上。最后通过排污管封闭、池子盖板封闭等措施,实现农户厨房、厕所、猪圈污水内循环封闭运行、封闭处理,实现净化前、净化后同步无异味、无蚊蝇,处理后的水直接进入水池用来浇水灌菜,十分受群众欢迎。

建设后的村庄,处处是景色,路路是乡愁,通过整治,客店把污染的乡村建成了绿色生态的乡村,目前通过奖补措施全镇已建成600多套,受益700多户。

小投入带动大参与

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群众智慧,调动群众力量,是客店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之源。在广泛深入的动员下,客店村民全方位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户户动手处处新,一湾人嘎一家亲”就是客店人主动参与的真实写照。

镇村两级坚持以小投入带动大参与,以奖补为手段,形成了党员带群众、小手牵大手的生动局面。小学生成了家庭环境卫生监督员,年纪大的人自愿当起了保洁员,年轻力壮的承担起创意设计、施工建设的主力军。

村民们不仅自己动手收拾房前屋后并养成习惯,主动捐出自家的旧砖旧瓦旧木板,在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时,既帮工又自备管材,在布景设计时主动参与讨论,自觉按“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把垃圾分类,自发投入数万元改造房屋发展农家乐等等,这些都是群众参与的方式。在客店甚至出现了农户主动备好材料后,争着请村干部先到自己家看,盼望能早一天动工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图的不是一时好看,图的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图的是生活生产的发展。客店镇把最美农户评比常态化,逐步把讲卫生、讲干净、讲漂亮培养成生活习惯。户有分类筐、湾有分类中心、组有保洁员、村有清运车,日常保洁已成了生活习惯。庭院变成了游园,美了,杂物从此不再乱放在门前,取而代之的是鲜花小草。

把美丽乡村建设当做一种习惯来做,与群众生产生活和谐相融,每家每户都是参与的主体。也许这正是客店人所追求的乡风乡貌。

产业富农,旅游强镇

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客店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走全域美丽乡村、全域旅游景点、全域旅游服务,打造湖北全域旅游示范乡镇之路,把靠勤扒苦做、传统种植的乡村建成靠知识集聚、三产融合的乡村,把收入低下、服务匮乏的乡村建成富足安康、服务共享的乡村。

让外出的劳力回到村里来,在家门口创业,发家致富,是客店人民的共同梦想。依托优势资源,客店大力实施与民俗文化相传承、与自然地貌相契合的旅游兴镇战略,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民宿、农家小果园、农家小菜园、露营野炊地等旅游项目。客店还鼓励农民成立民风民俗表演团队,开辟篝火晚会、山歌会等独具特色的参与性项目。

全镇现已发展农家乐200多家,农家小果园60家,露营野炊地10多处。并有老年山歌队、红枫腰鼓队等5家文艺团队,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客店民风民俗的文艺作品,深受游客喜爱。镇内旅游资源富集,仅纳入《大洪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知名景点就有100余外。2015年全镇旅游总收入达到4亿元。

为了进一步推动优势资源开发,加快旅游名镇的建设步伐,客店镇先后引进多个投资项目,仅在赵泉河旗鼓台,就吸引了3家公司在此投资露营地等乡村旅游,投资额都在千万元左右。

山林植被资源是客店最大的旅游资源。该镇积极向上争取,将客店山林纳入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并自2011年开始实施封山育林。鼓励群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上山砍树为下山栽树,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今年2月举办的湖北省旅游工作会议上,钟祥市获旅游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市,客店镇获突出贡献乡镇的殊荣。

家门口创业也能挣大钱,旅游带给客店人新的希望。

记住乡愁的客店美丽乡村,重新定义了农村,把“山水客店,福地洞天”唱响在荆楚大地之上,大美客店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猜你喜欢
客店乡愁美丽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九月的乡愁
给汽车加啤酒
我们创造美丽
拿点鱼去喂马
平凡又美丽
给汽车加啤酒
回头一望是乡愁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