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6-20 12:35陈屈亮
求知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调查校园文化对策

陈屈亮

摘 要:高校多校区形成的状态不同,不同的校区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其校园文化建设的表象各具特征。本文基于盐城的5所高校的调查研究,探索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和文化建设管理的方式,思考多校区校园文化的特征,其中有些方面仍然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

关键词:多校区;校园文化;对策;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对高校多校区建设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管理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相关研究较为欠缺,为此,笔者根据多校区类型,选取盐城具有代表性的5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干部、教师、学生。

一、关于校区情况的基本问题

一是数量问题。对于所在学校有几个校区的问题,5所大学调查对象给出的答案不一致,即有一定群体对高校多校区的数量不明确。在对象的区分度上,以5所高校为整体来统计,干部回答准确率为92%,教师回答准确率为53%,学生回答准确率为29%。

二是调查对象与多校区的联系。从对5所高校的总体了解情况来看,回答都去过的占16.7%;去过临近校区的为20.3%;只熟悉本校区的为28.4%;一般不去的占33.8%。

这两项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师生对所在高校的多校区建设的基本情况缺乏基本了解。

1.对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优缺点的认识

从5所高校的总体情况来看,在优点方面,34.7%的调查对象选择“学科优势更加明显,有利于繁荣学术文化,促进交叉学科发展”;36.9%的调查对象选择“办学资源更加丰富,有利于为学生创造更多元的学习条件”;12.2%的调查对象选择“借力原有大学品牌,文化辐射作用彰显,有利于形象建设”;14.4%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同类型文化融合,有利于整体文化品格的提升”。在缺点方面,认为“文化管理难度大”的占41.9%;“湮灭了原有高校的文化个性”的占21.2%;认为“文化冲突明显,高校文化整体性遭到破坏”的占14.0%;认为“不同学校的文化传统不同,不利于文化的传承”的占20.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调查对象希望高校保持文化的整体性、个性和传统。但是调查数据的整体占比都不是很高,说明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调查对象也缺乏较为一致的观点。

2.目前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对新校区(被合并学校或扩展后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认为“办学资源相对不足,缺乏人文关怀”的占37.8%;认为“物质文化重复建设,新旧校区文化建设存在两张皮现象”的占38.3%;认为“有形建设容易,无形的精神文化融入困难”的占59.0%;认为“地理环境不佳,地处荒郊之地本身就没有文化底蕴”的占34.2%。这表明,在新校区精神文化融合的问题上,调查对象具有高度一致性。

对老校区(合并主体学校或扩展前原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认为“因为办学重心转移,老校区不受重视了”的占39.2%;认为“老校区物质投入少,缺乏对物质文化的保护”的占41.0%;认为“缺乏与新校区的联动,对新进教师和学生都不了解”的占67.57%。这表明,新老校区师生缺乏充分互动,同时也表明相当一部分学校对老校区的物质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3.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的方式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校制定了整体性的校园文化发展规划”的占54.5%;认为“有专门的校园文化管理和统筹机构”的占38.3%;认为“划拨了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的占30.2%;认为“不同校区自行管理”的占3.6%。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答案不一,根据笔者的了解,所有被调查的高校都制订了校园文化专项发展规划,但是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并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校级协调机构,这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管理中的最普遍现象。

二、多校区校园文化的特征

1.多样性

多校区校园中,各校区文化有着自身的特色,更因所处的位置地域不同,环境各异,各校区的辐射和影响力也肯定会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2.独有性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同学校都拥有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传统,而“自我扩展型”的多校区模式下各校区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周边资源和功能定位均有差异,使得各校区形成有别于其他校区且为自身特有并逐渐形成品牌的校园文化。

3.复杂性

“合并重构型”学校,原有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文化传统、建设目标、建筑风格等迥然不同,通过一纸公文行政化组合在一起。但校园文化不会自然融为一体,必然会发生碰撞、传承、扬弃、融合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可能会因碰撞而产生摩擦乃至割裂,甚至导致校园文化的迷失与混乱。

4.共生性

一方面,多校区校园文化是各校区特色的自我体现;另一方面,因与其他校区文化的和谐相处,长期共存,共生于校本部宏观校园文化氛围中的特有文化,通过若干年的积淀和积累,必然对整个高校的校园文化产生积极而又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调查得出的基本结论

1.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新校区一般都斥几亿巨资兴建,经过精心规划,建筑上力求具有现代感与完美,这一点对拓展型多校区高校来说尤为突出。但是,物质环境只是精神文化的载体、符号和校园文化的外化,而精神和传统才是校园文化的灵魂。精神文化才是其要表现的最终归属。

2.对各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别

对合并重构型高校而言,各校在合并前,其办学实力、隶属关系、学校定位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合并后在许多方面容易产生主次之分,其中在校园文化的整合方面也显得较为突出。

校园文化的整合重构往往以“大”校、“强”校为蓝本,忽视“小”校、“弱”校在校园文化方面的优势与特色,人为地造成各校区间校园文化的割裂与矛盾。而对自我扩展型高校来说,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老校区建设,轻视新校区建设。

3.指导理论体系尚待成熟

多校区办学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但这一模式仍在探索中。而关于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讨不多甚至缺乏,理论架构也未完全成型,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指导体系,这也正是当前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运来.高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M].长沙:岳麓书社,2009.

[2]史华楠.校园文化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3]冯 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第一辑)[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调查校园文化对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