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最新推出的“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值得人们特别关注。这套丛书的作者是凭借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而获得世界科幻界最高奖“雨果奖”的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这套丛书分别是《孤独的进化者》《十亿分之一的文明》《第三次拯救未来世界》《爱因斯坦赤道》和《动物园里的救世主》。这套丛书还有一个非常值得称道的新颖独特之处:每册图书都有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李淼教授对书中故事所揭示的,或引以为据的科学知识的讲解。这无疑是一种全新的结合,是科幻叙事与科学认知的结合。
此外,这套丛书的读者对象为少年儿童,这无疑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创举。作为一套全新视域的少年科幻小说系列,其重要意义尤其值得我们关注。李淼教授还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进行了科学家视域中的归纳和提炼:《人和吞食者》《诗云》等作品体现了故事的宏大性;《信使》《坍缩》等作品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想象;《诗云》《乡村教师》讲述的是文明的可能;《动物园里的救世主》关乎文明的核心——爱。刘慈欣为青少年读者打造的科幻叙事作品的独特魅力也在于此。
这套少年科幻小说系列既能满足少年儿童的文学阅读需求,又能为他们提升科学认知的素养和兴趣。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这套丛书具有培养孩子们科学兴趣的启蒙作用,为人们解决长期困扰自己的关于知识和想象力之博弈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应对之道。众所周知,科学家钱学森生前那个难以释怀的“世纪之问”引发过人们的热议与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某个国际评估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领先,但想象力却非常之低。由此人们自然要对我们的教育进行反思,进行拷问。有不少人认为,是应试教育策略和灌输式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尤其是缺乏想象力的状况。人们也认识到,儿童与青少年幻想文学作品在启迪小读者的想象力和审美敏感性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人们引用爱因斯坦所言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另一种倾向,即把想象力和知识对立起来,甚至将它们看作一对“天敌”。
实际上,知识和想象力两者之间并非水火不容。人类的想象力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现代认知科学对人类想象力的推动和启发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也催生了现代科幻小说的兴起。根据现代认知科学对人类想象力的研究成果,知识越丰富,想象力就越深远。没有人能够幻想出一个与人类的经验世界毫无联系的世界。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人们的想象力并不会受到破坏,反而能够插上知识的翅膀尽情翱翔。诚如托尔金所言:“幻想是自然的人类活动。它绝不会破坏甚或贬损理智,它也不会使人们追求科学真理的渴望变得迟钝,使发现科学真理的洞察变得模糊。相反,理智越敏锐清晰,就越能获得更好的幻想。”科幻小说“呈现了一种现实性的非现实性,表现了人性化的非人类之异类”,是根植于这个世界的“另外的世界”。它把想象之美和认知之力结合起来,是少年儿童的最佳读物之一。
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是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的一个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