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斐
伊托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李瑜斐
【摘要】目的 探讨伊托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11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伊托必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胃镜检查结果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呕吐、胃灼热、胃胀、胸骨疼痛、反酸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0.05);研究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P<0.05)。结论 伊托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伊托必利;雷贝拉唑;临床效果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辽宁沈阳 110000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上消化道功能紊乱和运动障碍性疾病,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受到一定损伤,致使食管内出现众多来自胃、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其可进一步损伤食管黏膜,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胃灼热、反酸等症状[1]。目前,临床多采用抑酸剂、促胃动力药物进行治疗,并取得一定临床效果。本研究就伊托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23~70岁,平均(46±6)岁;病程4个月至2年,平均(1.2± 0.4)年;临床症状:反酸40例,胸骨疼痛7例,呕吐4例,胃灼热3例,胃胀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23~70岁,平均(46±7)岁;病程4个月至2年,平均(1.3±0.3)年;临床症状:反酸40例,胸骨疼痛8例,呕吐3例,胃灼热3例,胃胀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10672),10 mg/次,1次/d,夜间睡前服用;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伊托必利(吉林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10910)进行治疗,50 mg/次,3次/d,饭前30 min口服。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胃镜检查结果改善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1分:患者治疗后未出现烧心、胸骨疼痛等临床症状;2分:治疗后,患者偶尔出现烧心、胸骨疼痛等临床症状,程度轻微;3分:治疗后,患者经常出现烧心、胸骨疼痛等临床症状,对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影响;4分:治疗后,患者频繁出现烧心、胸骨疼痛等临床症状,对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影响;5分:治疗后,患者出现严重烧心、胸骨疼痛等临床症状,无法忍受[2]。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3]显效:治疗后,恶心、呕吐、胃灼热、反酸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有效:治疗后,恶心、呕吐、胃灼热、反酸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胃镜下疗效[4]治愈:治疗后,食管黏膜无破损,水肿、充血、糜烂全部消失;显效:治疗后,食管黏膜炎症明显减轻;有效:治疗后,食管黏膜炎症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后,食管黏膜炎症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呕吐、胃灼热、胃胀、胸骨疼痛、反酸临床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呕吐、胃灼热、胃胀、胸骨疼痛、反酸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s)
呕吐 胃灼热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5 4.2±1.8 1.9±0.8 4.8±1.2 2.8±1.3研究组 55 4.1±1.4 1.0±0.5 4.7±1.1 1.2±0.5 t值 1.3851 3.6521 0.6521 4.1425 P值 >0.05 <0.05 >0.05 <0.05胃胀 胸骨疼痛 反酸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1.3 1.8±0.7 4.2±1.4 1.8±0.6 3.8±1.1 2.4±1.3研究组 4.8±1.0 1.2±0.3 4.1±1.2 0.8±0.6 4.1±1.6 1.0±0.3 t值 1.2444 6.6724 1.0100 3.1252 1.2585 4.021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显效30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53/5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2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8.2%(43/5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0.05)。
2.3 胃镜检查结果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愈42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5%(52/55);对照组患者治愈26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6.4%(42/55)。研究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P<0.05)。
胃食管反流的发病率为7%左右,其中2%为反流性食管炎[5],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该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食管内出现反流的酸性胃内容物,且不能及时将食管黏膜陷窝中的酸液进行中和,进而形成反流性食管炎。②裂孔疝。致使食管胃接合部位流入胸腔,膈食管膜被拉长,形成反流性食管炎。③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破坏。④胃十二指肠损伤。大部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为胃胀、呕吐、反酸、胸骨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消化功能和正常睡眠,为其带来一定心理负担,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食管黏膜糜烂合并出血等,影响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
雷贝拉唑为临床常见的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可对胃酸分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单纯使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等,影响治疗效果。而作为临床常见的促胃肠动力药物,伊托必利能有效改善消化不良,提升食管括约肌收缩力,缩短胃排空时间,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伊托必利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头痛等不良反应,且不适宜于孕妇、高龄患者、幼儿等人群使用。雷贝拉唑与伊托必利联合使用,能进一步控制胃酸分泌,有效改善胃部pH环境,促进胃排空,制约胃食管反流,临床效果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呕吐、胃灼热、胃胀、胸骨疼痛、反酸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胃镜检查结果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伊托必利联合雷贝拉唑能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治疗效果,其与吴静[6]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伊托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李慧瑛.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9):3427-3428.
[2] 杨清强,游英,何志彬,等.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道炎87例临床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9):1357-1359.
[3] 黄平华.埃索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6):39-40.
[4] 徐振科.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12(5):66-67.
[5] 张红芳,宋建平,王国秋.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6):34-35.
[6] 吴静.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52-53.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6.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