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的政策建议

2016-06-20 06:42元利兴聂振邦
全球化 2016年5期
关键词:消费市场农产品消费

元利兴 詹 琳 聂振邦



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的政策建议

元利兴詹琳聂振邦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市场发展中存在供需、市场体制、社会保障、文化和政府监管等方面的障碍,建议坚持城乡统筹、内源发展的总体思路,有针对性地拓展农村消费、农村要素和农产品“三大市场”,以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市场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为重点任务,激活农村市场的“六大动力”,加快农村市场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实现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助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

关键词:农村市场拓展政策

詹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

聂振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一、农村市场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近年来,我国农村消费市场、要素市场及农产品市场三大农村市场得到快速发展,总体上呈现农村消费市场发展较快,农产品市场发展平稳及农村要素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的态势。但对于农村市场发展,仍存在市场自身、体制机制、社会环境、文化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要加快农村市场发展就必须破解这些制约因素。

(一)农村市场发展现状

1.农村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00年—2014年,农村消费市场规模由1.5万亿元上升至5.4万亿元(见图1),年平均增长16.4%。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村消费市场规模将比2014年的水平翻一番,达到10.7万亿元。

图1 2000年—2014年我国城乡消费市场增长率变化以及农村消费市场比重变化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CEInet Statistics Database),2015。

2.农村消费市场以生活消费为主,服务性消费和生产性消费不足。农村生活消费市场以农户的衣着等生活资料消费为主,文教、医疗等服务性消费比重保持相对稳定;生产消费市场中农户对生产性固定资产消费少,以非固定资产以外的家庭经营性消费为主。从2005年到2012年,农村生活消费市场比重逐步上升、生产消费市场比重逐年下降(见图2)。

图2 2000年—2012年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构成变化情况(单位:%)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4》《中国统计年鉴2014》。

在农村生活资料消费市场中,食品消费的比重缓慢下降;居住、交通通信与医疗保健消费占比增长较快;衣着及家庭设备用品消费的比重没有明显变化;文教娱乐消费比重则进一步下降(见图3)。

图3 2000年—2014年我国农村生活消费市场的内部结构变化情况(单位:%)数据来源:2000年—2013年数据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CEInet Statistics Database),2014年数据来自《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2015)》,P75~76。

3.农村消费市场自给率处于较高水平。当前,我国农业仍然是一种“生计型”农业,实物性收入与自雇工构成了农村居民生活与生产消费的重要部分,即自给性消费。2000年以后,虽然农村两大主要消费——食品与家庭经营性生产资料消费的自给率不断下降,但是食品市场的自给率仍高达43.6%(2012年数据),进而使农村消费市场整体依然表现出较强的自给特点(见图4)。

图4 2000年—2012年我国农村市场的自给率变化情况(单位:%)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CEInet Statistics Database),2015。

4.区域间农村消费市场规模差距明显。从区域间农村消费市场看,东北部地区增长强劲,中西部地区表现疲软,东部则保持稳中有升。从各地区农村消费市场规模看,东部地区的市场规模最大,2013年市场总额接近1.6万亿元,占全国农村消费市场40.6%;其次是中部与东部地区,占比分别为29.5%与20.3%。另外,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市场消费结构也略有不同,集中在食品与住房两方面(见表1)。

表12013年我国分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情况及生活消费市场构成

农村消费市场规模(亿元)增长率(%)农村消费市场占当地消费市场份额(%)农村生活资料消费市场结构食品消费占比(%)衣着消费占比(%)居住消费占比(%)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占比(%)交通通信消费占比(%)文教娱乐消费占比(%)医疗保健消费占比(%)全国38913.111.622.133.67.219.16.313.07.910.0东部地区15815.50.818.735.16.618.05.914.18.58.9东北地区3697.111.821.432.68.316.34.313.59.212.7中部地区11495.3-1.427.933.06.821.77.011.37.410.4西部地区7905.2-1.027.432.47.719.87.212.87.210.5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

5.规范的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尚未形成。一方面,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逐步上升。2004年以来,随着中央政府农业补贴与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加,农地流转速度和规模持续上升,流转规模从1997年的5100万亩上升至2014年6月的3.8亿亩,流转比例由2.7%提高至28.8%。但另一方面,真正规范化的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农村土地流转仍以亲友间的协议流转为主,2014年有超过35%农地属于此类流转。另外,由村委会作为代理,统一村集体成员农地经营权对外流转的比重达20%以上。

6.农村劳动力市场水平偏低。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是造成农村劳动力市场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2012年统计数据,农村居民平均文化水平主要为初中水平及以下,因此农村劳动力在非农就业领域主要从事技术含量不高、门槛较低的体力型临时性工作,随着年龄增大和体质衰退又将逐步退出这些就业领域。同时,农村劳动力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享受不到和城市劳动力一样的水平,从而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较低。

7.非正规金融仍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构成。农村资本市场主要由固定资本市场与金融资本市场构成,但是农村固定资产累积速度慢、结构单一,信贷资金缺口仍然较大,非正规金融仍然是金融资本市场的主要构成。2014年农村固定资产总投资1.08万亿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1.3万亿元的2.1%,比重较低。并且农村70%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以住宅投资为主,远高于城镇与社会住宅投资比重,投资结构单一,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不足。因此,在进行金融信贷时,金融机构无法对农村住宅进行合理估值,并且无法防范违约风险,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依然较低。

8.农产品市场流通交易等方式正在发展转变。近年来,全国农产品经过批发市场的交易占总量的70%以上,各种集贸市场占近20%,超市、电子商务、农社对接等新型流通方式约占10%,“农户+市场”的农产品直接交易正逐渐被取代。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469家。

9.农村人口变化将对农村消费市场产生影响。由于城镇化加速推进等因素,自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3423万人,到2014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74916万人,乡村人口达到61866万人,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13050万人,农村人口下降趋势不断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增速可能会趋缓。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农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统计,由于农村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都保持较快增长。

图5 2005年—2014年我国城乡人口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的主要制约因素

1.市场供需因素是制约农村市场拓展的直接原因。一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依然较低,有限的需求能力制约了农村市场快速拓展;二是供应产品不能满足农村需求;三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转型升级;四是农产品价格低、收益差、农产品国内外价格倒挂等原因造成对农业生产资料消费降低;五是农村居民生活品消费严重挤占了生产资料消费。

2.市场结构不完善制约农村市场发展。一是市场主体规模偏小、组织程度低、缺乏可以依托的大型流通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制约农产品市场发展;二是东中西区域市场布局不合理也影响了市场整体的均衡发展;三是交易结构以传统现货交易为主,通过期货和电子交易、竞拍等现代交易手段较少;四是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匹配不协调制约农村市场发展;五是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和对中介组织不够重视制约农村市场发展。例如,农村要素市场的中介组织,包括土地交易服务、资金融通服务、劳务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指导服务等中介机构匮乏严重制约市场发展。

3.体制机制不完善制约农村市场发展。一是市场制度安排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市场进一步拓展,与土地权益相关的交换比较少;二是政府控制资源配置政策造成的资源要素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严重制约甚至影响了农村市场发展潜力,严重制约了农村市场发展;三是政府服务及监管体制尚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村市场发展,基层政府对农村市场引导能力和服务水平较弱,造成农村市场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消费升级难以满足富起来的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造成农村“空洞化”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4.社会保障不完善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农村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社会保障不健全、不完善,尚无法保障农村居民养老、医疗、教育和基本生活问题,农村居民在这些方面的支出负担太大,同时也造成农村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大大增加,从而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影响了即期消费,严重制约了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

5.科技文化发展落后影响农村市场升级。一是科学技术难以普及阻碍了农村市场的转型升级。长期以来,农村成为普及科学技术的“死角”,造成农村经济生产效率低下,农村居民素质难以提高,阻碍了对工业消费品的需求,尤其影响到农村科技市场成长和农村市场转型升级。二是由于缺乏科学技术,农村市场新型流通业态发育迟滞,连锁经营的农产品超市比例较低,大多是通过农贸市场或摊点进行销售,农产品期货市场更是发育严重不足。三是农村传统消费文化影响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例如,重视储蓄积累、忽视当期消费,重视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这种消费观念和传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消费的增长。

6.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农产品市场功能发挥。总体看,我国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功能作用发挥。一方面,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流通组织设置分散,缺乏规范的流通规则和有效监管,造成流通体制不完善也制约了农村市场发展。另一方面,农村消费市场网络建设落后,销售网点少,销地终端的农贸市场大多仍以小地摊、大集贸为主,交易环境差,布局不合理,电商等新兴市场刚起步等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效率。另外,目前多数农产品市场经营是以场地、设施出租等物业管理收入为主,市场衍生产品收入为辅,市场本身并不是农产品流通的主体,形成“大市场、小业户”格局。

二、进一步激活农村市场发展的动力

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科技投入、转变消费观念、加快农村市场顶层设计、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激活农村市场发展的六大动力。

(一)收入持续增长是拓展农村市场最直接的持续动力

受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未来农民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大来源都要发挥作用,农民收入增长进入“多轮驱动”的时期。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对主产区农民增收影响显著;工资性收入是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劳动力外出省份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财产性收入寄希望于深化改革,盘活农村土地和集体经营性资产;转移性收入需要强化政府对农民收入的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持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是保持农村市场动力、活力和潜力的最重要因素。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拓展农村市场的基础动力

一方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有助于提高农民消费信心和能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解决农民的养老、医疗、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问题,把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分离出来,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以增加农民的消费信心,激发潜在购买力,扩大消费。另一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集约农业等新型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农民持久增收,提高生活消费水平,通过消费拉动生产,促进农村市场发展。

(三)加大科技投入是激活农村市场的创新动力

依靠科技进步来拉动农村经济增长,进而拓展农村市场开发。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及新兴技术运用可以促进农村技术要素市场的发展;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可以提高农村生产效率,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三是新兴农业技术、流通技术、电商等新兴技术将极大地拓展农村市场范围。

(四)转变消费观念是激活农村市场的文化动力

加快推动农村文化结构现代化转型,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转变。通过文化政策引导农民的生活消费向着科学文明、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不断加大农民消费中的文化含量,引导农民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而有利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五)农村市场顶层设计是拓展农村市场的制度动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方面要根据国家总体战略思路,构建农村市场体系顶层设计,促进农村消费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之间协调发展,制定农村市场总体发展思路、路径和举措,确保农村市场健康发展。

(六)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激活农村市场的战略动力

城镇化有利于实现城乡市场和资源对接,增加农民外出就业,提高农民收入,释放农村对住房、家用电子电器产品、生活用品的消费需求,同时城镇化将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城乡资源科学合理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改革,逐步解决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民其他消费,推动农村市场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有利于直接促进农业要素投入和农村市场新型主体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加快农产品消费结构转型升级。

三、拓展农村市场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思路

1.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基本方略,坚持工业反哺促进农业发展,城市支持带动农村市场发展的基本方针。切实保障和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要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的中心,把满足农民消费作为目标,坚持既能满足农民需求,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原则。

2.激发农村市场内源式发展动力。坚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和释放农村市场的内源式发展动力。把农村市场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的战略路径。

3.推动农村市场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农村消费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农村要素市场之间的关系,实现三者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农村市场各主体的积极性,有效整合各主体的作用,积极构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农村市场体系。加快制度政策创新、市场机制创新、资源要素创新,构建高效运行的农村市场体系。

(二)总体目标

通过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需求,提升农民生活质量;通过拓展农村市场,创新农村市场发展模式,逐步构建完善的农村市场体系,带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通过拓展农村市场,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拓展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创新和完善农村治理模式;通过拓展农村市场,逐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保的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全方位推动城乡一体化,最终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三)重点任务

1.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激发农村消费市场。构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保持收入持续增长;引导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进行科学消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培育农村消费市场主体,加快农村消费市场网络建设,完善农村市场产品供需结构,实现农村消费市场转型升级;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整顿市场秩序,加大对商业欺诈行为的执法打击力度,同时要拓展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渠道,引入竞争机制。

2.加强制度建设激活农村要素市场。农村要素市场改革关键就是要加大农村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真正突破束缚农村要素市场的制度桎梏,释放和激活农村要素市场内生活力,构建城乡一体的要素市场。重点工作是深化农村劳动力市场改革,促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积极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农村要素市场发展要与农村市场整体发展相协调。

3.推动市场转型升级激活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市场转型升级要加大农产品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完善对农产品补贴制度,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完善农产品定价机制,在试点基础上,及时扩大推广目标价格制度;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规划工作;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新型市场主体;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加大农产品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积极培育各类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包括信息、金融、技术等中介服务组织。

4.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激活农村市场。一是优先保证农业的财政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强化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拓宽外部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消费能力;二是对于农产品市场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开发创新农产品期货交易,加大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三是对于要素市场主要通过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推动城乡一体化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城镇化激活农村市场。一是通过新型城镇化有效激活农村市场,刺激消费需求总量扩张,提高农村消费水平;二是通过新型城镇化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推动农村消费市场转型升级;三是通过城镇化破解阻碍农村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利于农村要素市场发展;四是通过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另外,通过城镇化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释放农村市场潜力。

四、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的政策建议

(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市场一体化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市场流通体系有效链接,实现农村消费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一体化;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促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三是消除城乡二元多等级市场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城乡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互动,建立统一有序的城乡一体化要素市场;四是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释放农村消费市场潜力;五是统筹城乡体制改革,全力构建城乡消费、农产品和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采取切实举措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构建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尤其要以占多数的中等收入农村居民为主体。一是要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和增收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要“多予少取”,更要“放活”,革除束缚农民增收的体制弊端。努力拓展农业和农村外部增收空间,通过引进外部工商企业和当地创业等方式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二是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通过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通过加快农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建立和完善土地要素市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三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加大政策落实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依法严惩克扣涉农补贴资金、农村乱收费、乱摊派、违法征地等现象,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三)培育和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市场体系

一是调整和完善农村市场结构,对农村消费市场、农产品市场及农村要素市场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二是发挥大企业在引领农村市场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政策引导大企业在农村的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投资等,促进农村市场快速发展;三是培育多元的农村市场主体,在坚持农民是农村市场最重要的主体基础上,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新型农村市场主体,包括农村农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企业、要素交易服务机构等;四是优化农村市场体系产品结构,加大农村消费市场和农产品市场转型升级,破解阻碍农村要素市场发展的制度机制障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市场快速发展;五是构建现代化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合理规划和布局农村市场,优化配置农村流通资源,通过现代流通方式建立起高效、畅通的现代化流通体系。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释放市场消费能力

加快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一是加快完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渠道,形成以社会养老为主体、家庭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模式;二是完善农村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构建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为主体的医疗保障模式;三是加大农村教育事业投入,提升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四是强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加大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扶持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消费后顾之忧,释放消费潜力。

(五)完善对“三农”支持的财政政策

一是完善对农业的财政补贴方式,主要包括对农业科技、水利、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等方面的补贴,减轻农产品价格扭曲的状况;二是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与农村市场发展紧密相关的公共事业财政投入,解除农村居民后顾之忧;三是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吸引各类资金向农村回流,建立多种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农村市场投入机制,为农村市场发展打通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四是对农村小微企业、新创企业、个体户等实施免税减税政策支持。

(六)构建对农村市场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一是采取对农村金融进行补贴、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可减免营业税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对农村市场的支持;二是加快发展形式多样、渠道多元的农业保险,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加快农业发展;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正向激励措施,引导信贷资金返回农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建立政府引导资金加各类资金的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农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投资主体,投资农村和农业;另外,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对农村市场的支持力度。

(七)以科技创新驱动激活农村市场

一是促进农业经营单位与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农业装备技术单位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进行合作,领办创办协办涉农科技型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生产经营水平;二是鼓励和推动农村市场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创新农村市场运行方式;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在建设有关“三农”科技创业孵化服务和技术交易等平台,实施有关重大科研项目计划,引导科技人员围绕农村市场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应用,以科技为核心带动金融、信息、人才等要素加快向农村市场集聚,鼓励大学毕业生、复转军人、进城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八)引导教育农民向现代科学消费观转变

引导农村居民改变传统观念,进行现代消费、科学消费观念和方式。通过广泛开展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积极组织群众的自我教育等活动,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拓展新型消费,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采取树立典型,开展现场教育,大力宣传当地科技致富户、艰苦创业者、现代企业家的事迹,共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融合互动,广泛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等方法,创造有利于农民转变观念、通过创业创新带动和引领消费的社会环境。

(九)加快完善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

要加快建设农村基础配套设施,需要进一步创新完善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可通过创造有利政策条件,引导财政资金、信贷资金、集体资金、社会资金甚至外资参与,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长效机制。对大型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农产品市场网络等具有较强收费功能的项目,可利用建设—经营—转让(即build-operate-transfer,简称BOT)等模式进行融资建设;对具有较强外溢性、投资规模大、投资时间长、收益性较为明显的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如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等,采用公私合作模式(PPP)进行融资建设;对投资量大、周期长、收益稳定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产品加工基地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可采用以项目所属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模式进行融资建设。

(十)大力推进“互联网+”激活农村市场

大力推进“互联网+”激活农村市场,推动农村市场电子商务发展,通过新型消费业态带动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一是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要素有效流动,提高农业科技能力,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二是“互联网+农村产业”,通过互联网拓展乡村特色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快速发展;三是通过互联网拓展农村创新创业空间,实现农村劳动力当地创业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收入;四是通过发展互联网金融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缓慢问题,为农村市场快速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十一)加快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

一是加快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住房所有权确权颁证工作是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的根基和前提,加快确权工作可以促进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水平提高,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二是培育多元化农村土地流转主体,包括农户、村集体、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三是加大力度培育土地流转管理及中介服务组织,包括土地合作社、土地银行、土地托管、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所等;四是释放农村土地抵押融资功能,建立抵押处置机制,增强土地流动性;五是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转让、转包、互换、出租、入股和土地信托等管理体系,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六是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十二)加快推动农村金融资本市场化改革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推动不同类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完善不同类型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二是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扶持政策体系,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降低存款准备金等政策支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四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风险分担体系,建立农村金融担保体系,加快农村农业保险市场发展,建立风险补偿基金降低农村金融市场风险;五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

(十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要素市场化改革

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突破城市户籍制度改革限制,形成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均等化建设,完善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服务组织,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及服务水平,提升农村劳动力要素市场化水平。

(十四)进一步加强农村市场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农村市场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惩罚机制和奖励机制,保证我国农村市场商品流通有序的进行;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坚决禁止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农村市场,尤其是与生产活动息息相关的化肥、种子、农机等商品,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工资收入监督检查,防止收购农民农产品“打白条”、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欠薪等损害农村劳动力权益问题。

参考文献:

1.金三林:《内需增长的支撑:农业转移人口消费特点及发展趋势》,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年版。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版。

3.丁兆庆:《“四化同步”发展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版。

4.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5.严旭阳主编:《中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概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6.郁建兴等:《从行政推动到内源发展:中国农业农村的再出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7.朱信凯:《中国农村消费市场: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版。

8.卲作昌:《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对策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责任编辑:李蕊、方虹

作者简介:元利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博士;

·产 业 发 展·

猜你喜欢
消费市场农产品消费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IP经济崛起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打通东盟消费市场:玩具及游戏(市场开拓策略)透过零售商销售
颜值时代的消费市场 精致男人成为新增长力
40年消费流变
互联网+背景下消费市场发展情况预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