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良 蔡莉
摘 要:教育对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都有着关键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等院校加快转型发展,努力跟上时代的发展,实现教育治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本文主要就地方高校转型中教育治理现代化进行分析和研究,这对地方高校加快发展,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教育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7-106-2
0 引言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做好教育治理工作。通过在高校教育中进行教育治理工作,能够有效地帮助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实现国家的长效发展。当前社会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社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针对飞速发展的社会,高等院校要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通过转型更好地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提高自身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培养出符合现代化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自始至终都需要遵守的准则。只有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才能承载社会给予的责任,实现社会的长效进步和发展。时代不断在变化,这就要求地方高校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转型,以现代化的教育治理方式来深化地方高校的教育工作,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培养,进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1 地方普通高校转型的内涵
在2015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明确的提出,高等学校进行转型绝对不是仅仅“挂牌”,也不是进行更名或者升格,高等院校的转型是为了能够适应当前迅速发展的社会,同时也是调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具体需要,是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实现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高等院校的转型要求具有主动性和方向性。对于地方高等院校的转型工作具体要体现以下三点:首先是办学功能定位转型。高等院校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社会服务,因此通过积极回应社会需要是加强地方高等院校转型的首要任务。通过办学功能定位的转型,努力调整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让地方高校能够真正的成为地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当前大部分的地方高校还存在“攀高求全、重学轻术”的思想观念,对于办学功能定位较为模糊,弱化了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此就必须要对办学功能定位进行明确,将转型的目的明确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上来,真正实现学生发展、高校成长、社会进步的良好前景。其次是要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对于技术应用型的高等院校来讲,体现的最鲜明的一个特征就是人才产出的职业化。应用技术型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重在考虑人才培养中教育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等内容的职业化。对于地方高等院校来讲,实现高校转型的重点在于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从传统的偏重理论教学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工作,从偏重培养学术性人才转化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从校内理论教学逐渐转向企业实践的教学工作。在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学校开展的教学工作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就要求围绕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为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就是做好师资队伍的转型工作。对于地方高校来讲,实现高校转型的重点在于师资队伍的转型。只有强化教学环节的转型,才能真正做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后,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代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一定要做好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转型,促进学生的教学工作,最终实现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还有就是,要通过强化专业课程设置、配置教学资源、加强科学研究来实现地方高等院校的转型工作,促进教育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2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优化策略
2.1 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地方高校转型中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在教学思想观念转变中,首当其冲是学校领导层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学校领导层,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主动学习的意识,积极转变教学思想观念,进而带动全体教师转变思想观念,为高校转型中教育治理现代化营造舆论氛围。还有就是要通过对高校教师进行思想观念转变的教育工作,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让教师能够及时的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促进地方高校的顺利转型。
2.2 改造专业结构
对于专业结构的改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对原有专业的改造。对原有专业的改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停止不适合地方经济发展专业的招生工作,二是针对当前的专业进行改造,改造成符合社会经济要求的专业,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其次就是申办新专业。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新的行业企业层出不穷。对于地方高校来讲,要及时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通过开展实际的调研工作,与政府和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积极申办新的专业,共同研究制定新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长效发展的有效衔接。
2.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地方高校来讲,进行转型的目的在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因此,地方高校转型中的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内容就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主要从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为导向,通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向技能型人才方向发展。其次,要在培养过程中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要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确定培养方式。一是要通过促进学生主动学,使学生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二是大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主动走出去与企业联系,把实训基地建到企业中去。三是要大力吸引企业进入学校,全面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四是要把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摆在重要地位。最后,改变原有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通过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不仅评价指标要多元,评价主体也要多元。
2.4 重构师资队伍
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说:“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可以说,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一所大学育人的质量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地方高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保障人才培养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首先是转化原有师资力量。对于地方高校来讲,要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术性”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亦可采取倒逼机制,通过将教师职称评定中的权重向技术型方向倾斜,改变之前的以学术导向为主的教师职称评定办法,逐步扩大双师型教师在现有师资队伍中的比例,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让教师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次引进双师型师资。地方政府和学校要联合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社会上既具备高水平专业技能又具备一定学历的人才来校任教,对于不能全职来校的人员要提供优厚的待遇使其能够兼职进行教学。还有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针对不同专业和相关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全职工作的时间和实现方式助推教师的转化工作。
2.5 做实产学研合作教育
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上,地方高校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把产学研合作教育放在学校发展的战略地位上进行谋划,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真正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组织各专业的教师认真分析自身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的切入点,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科研单位联系,把学校、企业、科研单位都积聚在这个平台上,寻找各方的兴趣点,整合各自资源,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从而实现互惠共赢,进而把产学研合作教育做实、做强。
参 考 文 献
[1] 成洪波.试论地方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4,11:12-18.
[2] 赵新亮,张彦通.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动力机制与战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5,0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