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恒
选择一份工作就是择定一种生活方式,只要饱含原初热情,生命就会充满温度甚至炽烈。因为曾经在四川做过抗震救灾西部计划志愿者,2012年从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后,我再次选择了一种自己比较熟悉的生活方式,走上了基层选调之路。跟迈入大城市白领阵营的同学们比起来,我坚信我们虽花开不同,但仍会丰收各异。
炽烈是从炽热开始的。我在最炎热的8月初到乡组织室岗位上,正好赶上全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达标建设。那时候组织室只有我一个工作人员,就那样,在最酷热的一个月里,组织委员带着我跑遍了全乡38个村(社区),踏勘选址,丈量长宽,检查资料,了解村情。说真的,或许是积攒热情的集中释放,我坚持了连续三个星期白天下村,晚上和周末整理资料,中午累了就在办公室躺椅垫本书枕着头休息一下。
回头想来,还真的感谢这个开始,让我快速地对全乡各村有个概貌了解,并迅速适应了党建工作快节奏,更重要的是那份原初热情得以留存,并得以滋养之后工作中的倦怠。
在工作中,我还体悟到,工作中总会有一些念头激情闪现,不抓住就只能任由其东流去,但如果抓住并释放,结果大不相同。到岗后不久,我发现组织室存放着全乡1700名党员的档案,因为没有编号,每次查找都要把所有档案柜翻一遍,费时费力,让需要转档的党员着急,说不定也会使党政机关蒙上效率低下的“差评”。为了彻底克服这个琐事上的不便,我和新到岗的大学生村官肖静一道,买了口罩,戴上手套,每天下午空闲时候便一人翻阅档案,一人电脑录入名字并编号。由于是利用零星时间整理,所有档案整理完花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但查阅效率大大提升。而且,我发现扎扎实实做点实事,心里也是充实的。
基层工作内容是单调的,但谋事干事的热情却可以使得基层生活丰富多彩。在工作过程中,我逐渐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产生了一些困惑。于是,我和肖静一起,制定“乡政村治”调研提纲,并连续4个周末到选定的6个片区的村干部家中,围绕调研提纲深入访谈,共形成了3万字的访谈资料,后来整理撰写了1万字的《木兰乡党建实践和探索》。借调到区人大机关后,我仍然保持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敏锐嗅觉。我把全区2000年以来70名选调生基本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12名选调生进行了QQ、电话等形式的访谈,撰写了1.3万字的《去留总相宜——区选调生考遴情况调查》,并以《选调生为什么在基层难扎根?》为题发表在安徽省发展研究院办的《决策》杂志上。
伴随着保持终身学习的信念和读书增智的热情,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发起成立了“黄陂机关青年读书会”。我们每期选定一个热门话题,并提供参考文献和阅读书目,在此基础上开展讨论,目前读书沙龙已举行4期,每期参与人数20人以上,不知不觉中,大家都感觉到受益匪浅。
有的人埋怨基层琐事多,做成事难,没有成长意义。但我认为,只要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工作态度,将心灵安放于所向之事,倾注全身力量执着向前,纵有鸡毛之琐碎,抑或移山填海之艰难,都终有成功之日,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人大办公室秘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