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斌
摘 要: 数学是在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点学科,它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对学生以后学习其他学科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现在的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只会按照例题解释,并没有理解题目真正的解题思路所在,不会举一反三,从而失去了对新题型探索研究的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将生活实践与数学紧密联系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很重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气氛 生活实践 课堂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同样的问题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这是每一个教师及教育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活跃数学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轻松愉悦而且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开放式提问,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用“谁来回答他的问题?”“还有其他答案吗?”“你大胆地回答,说错了不要紧,大家都可以帮助你”等鼓励性语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在讨论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可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对新教材中不同的问题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探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多给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多讨论,以更快的速度追赶上他们;对于数学成绩差的,要多鼓励,让他们知道即便错了也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知道错在哪里,如果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正确解题并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就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二、丰富数学课堂内容,创造出让学生自愿动脑动手的条件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怎样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学习,愿意学习。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通过不断学习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学得主动轻松,只有学生放松了心情愿意主动学习,才会乐于动脑筋思考,动手做题,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让数学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自己确确实实学到了很多知识,才愿意多动手、多动脑、多尝试,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创设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生活情景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出发,从而将学生的那些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派上用场,这样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给他们提供开拓思想、发表见解的地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宽高。比如一张正方形的桌子,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实物的存在而不仅仅是老师黑板上的图片,也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场景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个物体的形状,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或者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件物品,进行测量,从而计算出物品的面积和体积,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数学最常用的也最实用的地方在于买卖市场,买卖双方通过物品的斤数和单价算出物品最终的价格,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不仅能够提高自己数学的运算能力,而且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交际能力。让学生明白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数学无处不在。学生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的不断观察,挖掘现实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而激发学生自己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于探索,不应局限于教材,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数学就得勇于探索。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深入研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深入研究,并不断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琦.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2011(15).
[2]唐海兵.谈学生观察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年会论文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