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中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个案研究

2016-06-18 07:55戚单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饮食习惯家庭

戚单

【摘 要】3~6岁是幼儿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家庭承担着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职责。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家庭中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成因,并给家长提出以下建议:树立正确的饮食教育观念,营造轻松愉悦的进餐氛围,做好良好饮食习惯的榜样。

【关键词】幼儿;家庭;饮食习惯;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115-02

一、 案例再现

案例1:“宫保鸡丁和朵朵”

又到了吃饭时间,和往常一样,4岁的朵朵高高兴兴地坐在餐桌前,等着妈妈给她端饭。不一会儿,妈妈端来了香喷喷的“宫保鸡丁”,朵朵见了,心里乐开了花,笑着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谢谢你每天都给我做我爱吃的饭。”妈妈知道“宫保鸡丁”是朵朵的最爱,既然孩子爱吃,妈妈几乎每天都会给朵朵特意做一盘。当然,妈妈也为朵朵感到骄傲,因为她已经学会了自己独立进餐,为此,妈妈经常向他人夸赞朵朵吃饭的自觉性,“不用催,自己就很快把一盘鸡丁吃得干干净净”。然而,当幼儿园组织孩子体检时,却查出朵朵“营养不良”。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宫保鸡丁有肉有菜,怎么会营养不良呢?”

案例2:“我要玩”

晚饭时,全家人都坐在餐桌前吃饭,没过多久,妈妈吃完饭起身打开电视机,爸爸一边吃一边翻看手机,还时不时地哈哈大笑,贝贝正在专注地玩着叔叔刚送给他的变形金刚,碗里的饭丝毫没动。10分钟后,妈妈开始整理餐桌,轻声批评了贝贝几句,贝贝立即吃了一小口饭。然后,贝贝又拿起变形金刚玩了起来……忽然,妈妈把玩具扔在了地上,贝贝“哇”地哭了起来,大声嚷嚷:“还我玩具,我要玩玩具,我要玩玩具……”妈妈自然是火冒三丈:“不把饭吃完,休想玩玩具。”妈妈也很苦恼:“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

案例3:“妈妈,我不想吃饭了”

5岁的乐乐性格开朗、活泼可爱,一日三餐也按时按点,但比同龄的孩子个头矮了许多。为此,乐乐妈妈很着急,想了很多办法。邻家的阿姨告诉乐乐妈妈:“孩子不能只吃面食,更要补充一些营养品。”于是妈妈就给乐乐买了很多乳制品、钙片等等,每天督促乐乐吃,以至于真正到该吃饭的时候,乐乐都会说:“妈妈,我不饿,我不想吃饭了。”

二、案例分析与思考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家庭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笔者认为,家长饮食观念、教育方式、营养知识的匮乏都会影响幼儿的饮食习惯。

1. 家长饮食观念薄弱

案例1中,4岁的朵朵能够独立进餐,并自觉地吃饭,毫无疑问,这有利于朵朵独立性的发展。但是妈妈几乎每天都会给朵朵做一盘“宫保鸡丁”,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一方面,父母过分疼爱、宠爱、迁就孩子,无条件地去满足孩子的需要,久而久之,会养成朵朵的小公主脾气。另一方面,妈妈经常做朵朵喜欢的饭菜,很容易造成饮食单一,不能满足幼儿的营养需求,因此案例中朵朵体检时结果是营养不良。

2. 家长教育方式不适当,强压幼儿进食

案例2中,由于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弱,好奇心强,面对各种各样的玩具,总是经不起诱惑,容易沉溺其中,从而忘了进餐。爸爸专注于手机,忽视了贝贝的行为,妈妈先是轻声批评,贝贝被迫吃了一小口,完成妈妈的命令。随后,贝贝又开始玩自己的游戏,妈妈火冒三丈,扔掉玩具并对贝贝实行强压进食。研究表明,强压幼儿进食会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很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3. 家长营养知识匮乏,保健品代替主餐

案例3中,随着网络、电视以及多媒体等大众媒介进入人们的视野,不少家长受广告的诱惑和一些模糊概念的饮食指导会给幼儿盲目购买许多保健品。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幼儿保健品的范围很广,种类甚多的乳制品的泛滥致使幼儿逐渐形成了不良饮食习惯。具体表现在:一些幼儿在进餐前不断地喝一些保健品,结果进餐时不好好吃饭,饭后又称肚子饿,于是就会索要各种各样的零食充饥。案例中的乐乐在进餐之前,喝了一些乳制品,真正进餐时却说不想吃饭了。长此以往,容易引起营养失调或营养不良等问题,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三、讨论与建议

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家庭教育中的“重头戏”。好的饮食行为不仅有利于营养的平衡摄取,也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家长自身在转变饮食观念的同时,也要与幼儿园合作,以保证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家园共育。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可以邀请家长来园,和幼儿一起做一些食物,从而掌握简单的生活常识;另一方面,家长应及时分享孩子在家的饮食表现。此外,家长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树立正确的饮食教育观念

有些家长担心幼儿摄入的蛋白质营养不够会影响生长发育,总会让孩子多吃荤菜代替青菜。有些家长只希望孩子吃得多、吃得好,但并不注意为孩子准备一些色、香、味俱全、荤素搭配的饭菜。显然,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蔬菜含有大脑正常发育所需的大量营养物质,不仅质量高而且有利于吸收,幼儿多吃蔬菜能够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所以家长要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合理搭配食物。

2. 营造轻松愉悦的进餐氛围

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进餐,能够提高幼儿的食欲,有利于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首先,家长不能强制孩子进食,要尊重幼儿,与幼儿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当孩子不想吃饭时,家长要耐心询问孩子,是哪里不舒服还是饭菜不合口味。幼儿的饮食比较清淡,有些家长只顾自己的偏好,有些食物过咸、过辣……从而导致幼儿难以下咽。其次,当孩子专注于其他事物而不能按时进餐时,家长不能采取训斥的方式,而应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进餐。最后,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进餐环境,餐厅不能摆放电视,应保持环境的干净。

3. 做好良好饮食习惯的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不良饮食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比如,家长边吃边看电视,还有些家长让幼儿边听故事边进餐。这些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事实上,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易受母亲饮食行为的影响,作为主要抚养人的家长应注意对孩子的良好示范,幼儿家长尤其是母亲有责任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当然,家庭中的各个成员都要以身作则,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给幼儿树立起好的榜样,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让幼儿专注进餐,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是每个家长应尽的职责。

总之,学前儿童是处于生长发育最关键的阶段,家长应当好孩子的助餐师,了解幼儿的饮食营养(水、蛋白质、维生素等各方面)的需求,培养其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膳食,按时进餐,均衡营养,促进幼儿营养的吸收和获得,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万钫.家庭幼儿饮食行为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5,(4).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

[3]李清亚,张琳,杨颖丽.学龄前儿童健康方案[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8.

(编辑:赵 悦)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饮食习惯家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性研究: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西南边疆个案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合作视角下开发个案研究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用爱引导幼儿乐学的个案研究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易致乳癌吗?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男女饮食习惯差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