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1000亿美元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赵毅
地捷科技创始人
地捷科技董事长。曾从事金融投资工作20年,著有《投机者的扑克》。和讯网特约撰稿人,《证券市场红周刊》专栏作者,上海第一财经十年嘉宾。
《高通方程式》一书写道:高通本质就是一家以信息理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公司。高通是家市值超1000亿美元的公司,也是手机CDMA系统的主要推广者与受益者。
它是一家发明公司,其2014年营收265亿美元中有近50%来自直接的专利收入。高通的专利收入在手机界有个统称—高通税。其专利的核心就是两个:软切换与功率控制。
高通成长的年代,手机已从模拟走向数字化,关于3G标准,高通实际上是晚到者,晚了多久?—两年!对于高速发展的手机行业来说,两年,基本可以判死刑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手机行业已确定新的行业标准,而这些标准与高通的CDMA是毫不相关的,所以业内几乎没人看好高通及CDMA。但这同时也给了高通一个契机,就是可以把相关的专利全部申请一遍。
豪赌高通在一个非行业标准中花费的巨资,包括巨大的人力、物力,这是一场豪赌?不,雅各布认为他胜券在握。因为他掌握了。高通创始人与香农同校—学生加理论实践者,而香农是信息论的开山鼻祖。
透过信息论可以了解,未来手机要大发展大扩容,一定要走“码分多址”的道路……但当时“码分多址”技术还有两个核心难点,大家家都不看好,也不愿意深入研究,但高通研究了,并取得成果。
这就是软切换与功率控制。笔者虽然完全没学过信息与通信技术,但只能稍稍深入的看看书,就能大概了解这两个专利关键不是技术有多高端,关键是要有思维突破。正是凭借这两项专利技术,高通打遍天下无敌手。笔者大概介绍一下当时打架的对手情况:
透过信息论可以了解,未来手机要大发展大扩容,一定要走“码分多址”的道路
高通的一个对手是欧盟加当时的主流手机商—一个国际组织加一群行业标杆性企业,对付一个新公司;高通的另一个对手,就是由中国政府牵头的另一个标准TD-SCDMA。
“打架”的目的就是为了钱。因为高通把CDMA的主要技术全部握在手里,当其他人醒悟过来时,就想不付钱绕过去,比如欧盟相关技术委员会联合各手机商,重新制定了一个标准WCDMA,希望打败高通的标准。
高通也有“部队”—它的专利与信息论理念。这就是著名的3G之争。笔者认为,尽管结果是高通输了,也加入了其它的标准,但高通又赢了,因为大伙发现无论作何努力,绕不过那两个最基本也最核心的专利—软切换与功率控制;另一方面,这也让伟大的高通公司得以诞生。这就是一个千亿市值的故事,也是现实与理论博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