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2016-06-18 00:01化秀玲
档案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图书档案管理图书馆

化秀玲

射频识别技术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简称,由于“射频识别”对应的英文名称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通常又被简称为“RFID”技术。从技术原理角度看,射频识别技术其实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尤其适合于短距离识别通信;其通过无线电信号来识别并读、写特定目标,而无需在识别系统与目标之间建立起直接机械的接触或光学联系。因此“RFID”系统具有方便、快捷、轻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商场的收付款、职工上下班考勤、单位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和公路交通收费等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RFID技术还具有识别精确度高、读取速度快等特点。以今年的“双十一”为例,据统计,全球共有232个国家和地区的网民参与了此次网上购物,所产生的物流订单高达4.6亿个。如果没有RFID技术的应用,要准确地完成如此庞大而密集的订单信息的快速接收与处理是不可想象的。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各级各类财政对高校的投入大幅度增加,RFID技术在高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深刻地影响了高校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图书档案管理部门是高校重要的管理与服务部门。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的大规模扩招,致使高校图书档案管理的容量和服务规模明显地加大,RFID技术自然地改变了图书档案管理的传统模式。但是,任何新型技术的成功应用和最终功效取决于应用者本身的专业素质、配套的管理措施,以及所涉及人员服务理念的相应转换,同时还得考虑该技术的应用成本问题。进一步地,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如何让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档案管理的应用中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政府各部门,以及越来越庞大的师生群体,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基于RFID系统的技术优势,同时不回避技术应用成本和相应服务理念转换等问题,结合该技术在我校的应用现状,围绕“互联网+”时代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展开研究与讨论。

1 RFID技术在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技术优势与普遍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呈现为技术优势与问题并存的现状。从技术层面看,如前所述,由于RFID技术通过无线电波传递信号,不需要任何的机械接触即可从不同方位获取数据信息,具有明显的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读取精准等优势。这样的优势在应对庞大的图书借阅群体和大批量的图书档案资料信息获取等方面,是之前任何技术手段所不具备的;其不但提高了馆藏图书档案的清点、排架和归位速度和工作效率,优化了操作规程,进而提升了图书借阅和档案查阅者的满意度,也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RFID技术的另外一个优势源于该技术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特性。RFID标签具有优于普通标签的抗化学腐蚀性能,同时其中储存的数据信息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动而适时做相应的改动。另外,由于无线电信号具有穿透纸质、木质等非透明介质材料的特性,因此可通过RFID系统实现对目标体数据信息的隔空交流与传递。这些技术上的固有优势都是之前传统标签所无从比拟的。

当然,我们也不回避而应正视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档案部门大规模应用面临的种种问题。首先是购置RFID系统软、硬件所需的大笔资金问题。购置一套RFID系统需要一笔不菲的开支。目前,一套适用于图书档案馆的RFID电子标签系统采购价位基本上在3 万元人民币左右,而且目标体量越大,电子标签成本的投入比重越大。事实上,一个普通规模的大学图书馆需要使用的RFID标签在30万~40万个,需配置的RFID自助借还设备、馆员工作站和各种阅读器在5~7台套,还得配置多台(套)安全门禁系统和信号发射及其他检测设备,之后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此外,由于在新的系统启用之前,需要对原先的所有图书资料和档案进行一次性RFID 标识。这样的工作不仅繁琐,而且量大、复杂。对于一个馆藏图书资料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数量级的高校来说,这些工作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也是非常巨大的。还有软环境问题,包括增强从业人员的技术基础和相关知识的储备,适当充实RFID系统专业人员队伍,以及对从业人员进行先期的技术培训,等等。软环境方面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着力改变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让他们从传统模式中走出来,以勇于创新的理念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尽快适应新的操作规程和运行环境。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档案部门大规模应用需要面对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系统的安全运行问题,包括资料的防盗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既涉及技术层面,也与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相关。在技术层面,由于与传统的磁条防盗体系比较,RFID 标签的宏观尺寸相对较大,导致其隐蔽性较差,因而极易被发现并被损坏掉。这样的情形一旦发生,RFID系统的防盗功能将不复存在。而信息安全问题与技术层面的相关性则体现在RFID本身所存在的安全漏洞,包括标签和读写器内部存在的缺陷和数字通信信息传输路径上的风险。在管理层面,主要是RFID 技术标准的制定严重滞后所导致的,比如目前,在国家层面上并无统一的RFID 阅读器技术标准和严格的电子标签生产的技术标准,导致使用的无线信号频点的无序占用和标签宏观尺寸和信息容量参差不齐。这些问题的存在非常不利于将来的RFID系统维护与更新,也严重地影响着信息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与使用。很显然,在国家层面制定出完善的与RFID 系统相关的生产、开发的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已经迫在眉睫。

2 RFID技术在国内高校的应用现状

国内第一家拥有RFID系统的是诞生于十多年前的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该学院在图书馆的综合书库配置了包括方便读者还书的自助式还书系统、快捷的馆藏资料查询系统和功能齐全的馆员服务系统。该系统的投入运行大幅度地简化了图书档案借阅流程,提高了借阅工作效率,仅需5秒钟,就可以完成一次借还书的行为。这样快捷而又新颖的借还方式让当时的学院广大师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国内多所高校的图书馆启用了RFID系统。2008年,香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分别启用了高频RFID和超高频RFID系统;同年,北京石油化工大学通过引入包括7个子系统的RFID智能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资源数据共享,并且因此而大幅提升了图书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2009年,作为我国西北首家运行RFID系统的高校图书馆,西安理工大学解决了传统的校园一卡通和借书证的兼容问题,极大地优化了校园的管理、简化了图书资料的借阅流程。该系统的运行,既从根本上解决了排长队借还书的现象,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图书档案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北京理工大学自从2010年启用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后,约86%的借书和63%的还书都是通过该系统操作完成的。

3 RFID系统在我校图书馆的应用情况调查

一项对我校图书馆RFID智能馆藏系统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分别有超过85%和81%的读者倾向于使用RFID系统借还图书和使用24小时自助图书借还设备;23%的读者和67%的馆员工作人员认为应用RFID系统以后,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超过75%的馆员感受到了RFID系统运行后确实极大地减轻了书刊杂志的清查盘点的工作强度,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到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之中。72%的读者和所有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认为新系统投入使用极大地简化了图书借还流程,使得查询书刊变得更加方便。问卷调查结果还表明,分别有17%、26%和57%的读者是通过咨询相关工作人员、新生入学后的图书馆举行的入馆教育,以及通过其他自学途径了解了RFID设备的使用;分别有9%、22%和31%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最关注的是RFID设备应用的可靠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技术的安全性。

从总体上看,我校图书馆自从RFID系统运行以来,读者借阅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虽然还存在新的运行系统配套措施和相关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基础设施和政策法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诸多问题。从中、长期发展目标来看,图书馆RFID系统建设应该注重如下四个方面:(1)从广大师生读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反馈的意见中,提炼出有益于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的信息;(2)争取到学校对图书档案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争取到对RFID系统后续升级建设资金的投入;(3)早日出台与RFID系统相关技术标准,与兄弟馆之间建立起馆际资源共享常态化机制;(4)建立起RFID系统使用知识培训常态化机制,一方面可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使新生尽快适应RFID系统的应用规范和操作规程。

4 RFID技术与互联网+的无缝对接

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电子商务、在线旅游、影视、房产等,以及规模庞大的互联网金融,都是“互联网+”催生的新业态。从字面理解,“互联网+”代表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的意思。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就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神通广大”互联网平台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在此新的形势下,如何实现RFID技术与“互联网+”的无缝对接,使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同时插上“RFID技术”与“互联网+”的双翅,达到“互联网+”与“RFID技术”在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深度融合,也是需要我们深刻考虑的重要课题。

在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图书/档案资料的无线互传,不但会极大地简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流程,更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图书馆读者和相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从而达到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促进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之目的。

*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62400410105;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南省社会工作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42400410360。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图书馆

来稿日期:2016-02-15

猜你喜欢
图书档案管理图书馆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图书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去图书馆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