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五十的徐广红,是浙江东阳行政服务中心林业局的一名工作人员。2016年3月13日,一位陌生的女士找到她,塞给她一万元,还连声道歉:“徐姐,这一万块钱,你一定要收下。40多年来,我一直被当年的过错折磨着。”
原来,这位女士姓施。小学二三年级时,她和徐广红是前后桌,关系很好。那时家里穷,父母没给她零花钱。有一天,她肚子很饿,想买个饼吃,看见徐广红的铅笔盒里放着两张一角的纸币,就趁徐广红不注意,拿了一张去买了两个烤饼吃。
虽然很多记忆都开始模糊,但是只要见到一角的纸币,当年徐广红在自己面前哭着找钱的场景,就会浮现在施女士的脑海里。施女士一直想找到徐广红,把钱还给她。高中毕业后,施女士就开始寻找徐广红,直到最近,才知道徐广红工作的地方。
见到当年的老同学后,徐广红也很感慨。她觉得,同学情更可贵,特别是阔别40多年的同学相见,更值得珍惜和高兴。徐广红安慰施女士,不必把这件小事放在心上,并坚决不肯收施女士拿来的一万块钱。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40多年前,偷同学1毛钱买饼;现在,拿一万元来求原谅。拿现在的一万元来还当年的一毛钱,最可贵的不是钱,而是施女士知错能改的品质。因为,没有人知道她当年的“罪”,她大可不必放在心上。然而,数十年之后,她能勇于认错,这种品质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更何况,当年的施女士还是未成年人,偷钱更是因饥饿所迫。知道自己有了错误能及时改正,是一件好事,更是一种善举。一个在当今现实社会中生活的人,都会犯错。犯错不可怕,关键的问题是,有了错误之后,如何对待错误,能不能知错就改,其结果就大不相同了。知错能改比什么都好,可怕的是犯了错执迷不悟、不知悔改。现在有些人明知自己有错,却在那里讳疾忌医,既不承认错误,又拒不接受批评,形成了心理和行为上的对抗情绪。结果必然是死要面子反而失了面子,甚至使小的错误发展成大的错误,影响了自己的前途。
还“偷”债的背后是“爱”的胜利
施女士40多年后偿还当年“偷”债的故事,委实是本好教材:首先,要感恩当年的老师和同学,因为他们的爱及包容,让施女士得以安然度过她的学生时代。若不然,不但施女士的心灵会伤痕累累,即便徐女士本人也会因此留下深深的遗憾;其次,它还昭示人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在懵懵懂懂的小学时代。对于孩子们的一念之差,切不可轻易为其贴上“偷窃”的标签。或许,人生紧要路口一个小小的宽容,即可谱写他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何况,即便是一个孩提时代曾有过偷窃行为的孩子,只要不是屡犯,那么就其本质来说,也不能与“小偷”画等号,更不能就此将其归为另类。
就如这位施女士,当年的事不过错在一念之间,事后也无人知晓,但并不妨碍她日后成长为一个有良知的人。也就是说,这件事从另一个侧面告诉人们: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尊严。所谓教育,并非不分青红皂白地乱扣帽子、乱打棍子,而是循循善诱下的春风化雨。若当年施女士不幸成为“重点教育对象”,对其贴上“偷窃”的标签,其人生走向可就很难说了。因此可以说,施女士能40多年后偿还“偷”债,这是“爱”的胜利!